楊東平:反思與診斷中國教育癥結
來源:科學時報 2007-04-29 13:37:11

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地方大學已成為考研基地;中央和地方共建研究型大學招生的本地化傾向開始突顯;轉制學校造成擇校熱,上小學動輒要花幾萬元……出現如此等等中國教育之怪現狀,究竟說明了什么?請看――楊東平:反思與診斷中國教育癥結
日前,著名教育和文化學者、北京理工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東平在北大發表演講,對目前的應試教育、擇校熱、高考改革等問題作了深入的剖析。
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地方大學成為考研基地
應試教育的說法由來已久,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的術語叫做“片追”,就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意思,在20世紀90年代才定義為應試教育。
現在應試教育的情形日益惡化,主要體現有兩點:一是向基礎教育的低端蔓延,如小學生的英語考證熱、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熱等。二是向高等教育蔓延。現在一些地方大學已經成為考研基地。
楊東平認為,應試教育的情況非常嚴重。因為過重的學業負擔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對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有不好的影響,如現在大學校園出現的逃課族,中小學生厭學等。據教育部每兩年公布一次的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檢測數據,現在是“每況愈下”。實際上這個過程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
目前中國的教育還是一種面向少數人的精英教育的價值觀,培養尖子、選拔優秀。尤其在中國的城鄉二元結構下,城市的優質學校集中了優秀生源,這就不斷創造和擴大了中國教育的不公平。
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的價值取向也不可忽視。現在的考證、培訓等幾乎都是以數學、英語為標志。所有的學校都是以理科優秀為自豪的,如某重點中學有10個理科班,而文科班只有4個。而在美國,最優秀的人學工商管理,第二優秀的就搞社會學研究,對理科沒有中國這么明顯的偏好。對比美國,中國的這種價值觀缺乏人文內涵,缺乏民族文化內涵。中國的教育注重培養的是“人上人”,培養的是“白領、精神貴族”,這種本應被摒棄的價值觀被越來越強化了。現在農村出現的輟學高峰,被扣上一個“讀書無用論”的帽子,實際上不能歸結到學生身上。有的縣的學生升上高中的比例很小,學生求學無望,生存技能也沒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輟學的。
關于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原因,教育部調查組經過調查后提出了一些觀點。一個是文化傳統的影響,家長普遍存在“望子成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意識,這種意識對于獨生子女家長來說更為強烈,甚至要求孩子非讀到博士、做到博士后不可。而過去多子女的家庭認為有一兩個孩子成才就行了,所謂的“有一只雞叫就行了”。第二個是激烈的學業競爭是社會競爭的表現,也就是說社會競爭的加劇對學生產生了影響,包括大學生就業等。第三個是高考指揮棒影響了學校。第四個是社會的用人制度,主要是高學歷的用人觀導致了學生對高學歷的追求。
楊東平對此分析,認為這些原因是存在的,但還是有點似是而非。比如說大學生就業難不會直接對小學生產生影響。說到文化傳統,是存在影響,但并不能說現今的十年和前一個十年相比,文化傳統有顯著的改變,所以文化傳統的影響并非那么大。
楊東平認為,對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認識是有一個過程的。20世紀80年代社會的文化熱、啟蒙熱主要是從文化方面來討論應試教育。但是后來人們意識到,這不完全是一個歷史文化問題,而是高考升學的瓶頸太小的問題。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高考升學率只有3%左右,比80年代還要低。如果說在教育系統中只有百分之一二的高中生能上大學,那么,這種學業上的激烈競爭是很難改變的,供求關系是較大的一個影響的原因。所以當時有人呼吁要擴大大學的招生規模,提高高考的錄取率。但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得到重視。直到1998年以后,大學擴招才被提到議事日程。
轉制學校造成擇校熱:上小學要花幾萬元
但是,高校的擴招并沒有對應試教育產生多大的影響,應試教育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更加惡化。這段時間主要有兩件事情,一是取消了小升初的考試,實行電腦派位,就近入學。另外一個是出現了大批的轉制學校。
1997年以后,取消小學升學考試政策的初衷是為了減輕小學生的學業負擔,減輕小升初這個環節的升學競爭,結果恰恰相反,極大地加劇了小升初階段的擇校熱。到現在,電腦派位基本上已經名存實亡,但凡家長有一點能力的,都會給孩子選擇好一點的學校。電腦派位變成了弱勢家長的沒有選擇的選擇。
楊東平提出,電腦派位和就近入學必須有一個前提,即在上學區域內,學校的質量大體是均衡的,但中國實際上還不具備這個前提條件。同時,在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大量的轉制學校,如民辦公助、公辦民助等。實際上都是將公立的中學搖身一變,就變成可以名正言順高收費的學校,形成了一批校中校。而在初中階段屬于義務教育階段,怎么可以高收費呢?當然,也有一些社會資金注入成立的民辦學校。可“名校辦的民校”、“校中校”的存在,極大地加劇了擇校的競爭。
因為這些轉制學校和民辦學校是高收費的,它為了獲得生源,就需要制造升學率的奇跡,所以就不遺余力地違反規定,實行考試選拔。1997年以前,小升初確實是一個升學競爭,是考試競爭,但現在已經變成全方位的競爭。現在的說法是小學生考試、考證,最重要的還是考家長的金錢和權力。通常在重點學校里有三種類型的學生,一種是考上去的,一種是交費生,還有一種是“條子”生。
楊東平認為,應試教育愈演愈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轉制學校。一小批轉制學校和民辦學校為了獲取自己的特殊利益制造出來一個市場――這個市場使很多人獲利。這種做法完全違背教育規律,嚴格說是一種違法行為。因為這是以全體少年兒童犧牲童年的幸福和健康為代價的。
回顧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應試教育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在80年代重點中學基本上沒有利益問題,90年代最大的變化是高中學校可以合法化以不同比例收高價生。這個問題,有的教育學者認為,如果家長僅僅為了讓孩子上小學、初中就要花幾萬塊錢,而遠遠高于大學,如果一個農村家長為了讓孩子上初中、高中就要傾家蕩產。楊東平認為,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整個社會財富增加的情況下,教育出現這種問題肯定是不合理的。
素質教育是教育變革的過渡
素質教育的口號,最初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的,到1998年變成了一個正式的口號。這個口號在教育界一直有爭論。因為這既不是一個理論概念,也不是一個很規范的學術概念。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培養提高素質的過程,沒有哪種教育是不包含培養素質的。
楊東平認為,素質教育是中小學教師在對付應試教育的實踐當中創造出來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的和實用性的公眾口號。對于中國的教育現實而言,確實需要生命力的、針對性的、新的、實用的口號。楊東平認為中國的教育現實當中非常缺乏一個很清晰的教育理想和目標,比如15年以后,30年以后,中國的教育會成什么樣。
楊東平比較贊成陶行知提出來的生活教育理論,他認為生活教育在現階段是比素質教育、全面發展教育更有針對性的教育哲學。它可以克服、解決中國面臨的很多問題。
實際上,透過素質教育的口號來看,中國的教育哲學和教育理論要發生一場宏觀的轉變。楊東平認為,這個教育哲學的理論基礎已經發生了兩次轉變,在全世界也是如此。首先是從一種政治方位教育的轉變,在西方表現為神權轉變為巴爾扎特學科知識的最高價值。根據學科的類型來組織教育,但是僅僅是這個轉變是不夠的,1918年,美國教育中等改革委員會確定了中等教育改革的七項基本原則,包括健康、有效地利用閑暇時間、積極的家庭成員、道德、職業訓練、良好的鄰里關系,還有必要的支持和技能。學校教育應當根據青少年成長的實際需要來組織教學,而不是根據學科的結構選擇教學。中國的教育還處在學科知識的教學,轉變是必然要發生的。
高考改革關鍵在招生:本地化傾向突顯
楊東平認為,高考制度是非常好的,是一種最不壞的事情。對于高考是否要改革,楊東平提出,第一個問題是高考該不該改,先要作價值判斷。第二個問題是能不能改、怎么改,這是一個技術型的問題。
楊東平分析,影響高等教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的結構直接聯系到高等教育。另外一個就是高考制度。
高考制度分兩部分,一塊是考試制度,一塊是招生錄取制度。考試制度改了很多,但在招生錄取制度上只有一項制度性的改革――網上錄取,這并沒有實質性的改革。近幾年來,高考的焦點還是在錄取制度上。因為考試制度對所有的考生都是一視同仁的,但招生制度和錄取制度就不一樣,主要是招生配額制度不合理造成的。近一兩年全國三十多個省的平均錄取率達到55%,但在上海、北京、廣東等地達到75%到80%,差距很大。高考的招生名額并不是按照考生數平均分配的,而是在計劃經濟時代形成并沿襲下來的,本身缺乏依據。為什么北京人有這么大的比例?第二個是國立大學、私立大學。原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就曾對媒體說過,清華和很多地方的學校有一種歷史的、長期的聯系,和各地重點中學保持長期的聯系,從中選出一些優秀的學生。實際上每年的高考招生名額是由教育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制定的。
招生的過程中,研究型大學招生的本地化傾向開始突顯。以2004年為例,清華大學招收的本地考生比例是14.7%,北大是21.4%。而復旦大學招收本地的學生是52%,上海交通大學是48.6%,浙江大學58.3%,南京大學55.2%,武漢大學53.9%,中山大學67.3%,華東科技大學48.6%,西安交大29.6%。這組數據說明絕大多數的研究型大學在本地招生的比例很高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新的情況?楊東平認為主要是因為新政策,如“211工程”和“985”高校建設的過程當中采取了中央和地方共建的政策,地方提供一些資金、優惠政策,條件就是多招收一些本地學生,所以造成這種趨勢。這是不合理的。
招生過程中,一系列的特殊政策也開始被扭曲。楊東平認為,這些特殊政策被扭曲的影響比招生地方化還要大,對教育的深遠的損害特別大。而特殊制度本身是制度化、合法化的,包括保送生、特困生,其初衷并不壞。問題在于這些特殊政策大面積被污染,幾乎成為腐敗的直通道,尤其是保送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