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考級――變了味的素質教育
來源:網絡 2008-03-11 09:49:19

文化課的雙百分如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家長們對于孩子們高標準的期望,在學校教育之余,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以藝術考級的方式來提升孩子的藝術水平。很多家長并未指望孩子成為藝術家,他們只是希望孩子借藝術的熏陶,陶冶情操,提高修養。而在競爭殘酷的升學考試中得到照顧的優惠政策又讓這種原本只是為了鑒定孩子學習成效的水平測試變成了一個頗具功利性的應試工具,由此而催生了近年來藝術考級的熱潮。
據相關媒體報道,近年來每年參加社會藝術考級的考生達到百萬人次,而根據全國社會藝術水平考級中心的最新統計,2006年全國參加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的考生已經超過200萬人次。
特寫
孩子學藝家長“陪練”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花園村附近的姜杰鋼琴城文化藝術中心,這里是中央音樂學院音樂考級的特設鋼琴、手風琴和小提琴考場。電梯門一開,一陣陣或悠揚流暢或斷斷續續的琴聲就飄揚而來。
記者看到,兩層樓的教室里共有幾十間琴房,培訓采取“一對一”的授課方式,每間琴房里只有一名學生在上課。隔著門上的玻璃觀望,琴房里都是些稚嫩的面孔,大一些的看起來有十二三歲,小一些的只有五六歲的樣子。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最小的學員只有四歲。
雖然是“一對一”的授課方式,每位老師一次只教一個學生,但是家長們似乎還不放心,幾乎每間正在上課的琴房里都有家長“督戰”。老師在給孩子授課的時候,家長在一邊旁聽,遇到孩子彈(拉)不好的時候,老師沒有責備學生,家長自己就著急地訓斥起孩子來。也許是因為長時間“陪練”,耳濡目染,自己也略通一二了,一些家長在孩子彈(拉)琴的時候也能像老師一樣像模像樣地指點起來。
調查
升學成了考級“指揮棒”
在鋼琴城內,記者采訪到了一位小提琴學員的家長。家長告訴記者,女兒今年11歲,開學即將升入小學六年級。她從6歲就開始學習小提琴,一直以來都是以培養興趣愛好、陶冶藝術情操為目的進行一些家教式的培養。因為孩子在藝術方面并非天賦異稟,小提琴的演奏水平也是普普通通,因此她并沒有想把孩子送進音樂學院,培養成演奏家、藝術家的打算。學藝的前幾年,她也沒有考慮過讓孩子參加社會藝術考級。但是后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升學的壓力也隨之而來。特別是北京市取消了小升初考試以后,很多中學在錄取學生的時候更加注重對孩子綜合素質的考查,而藝術特長更是其錄取標準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衡量因素,有些學校甚至把奧數、文藝列為錄取學生的硬門檻。到了這個時候,她才開始逐漸意識到了考級的重要性。于是,她加大了對女兒音樂特長的培養力度,把女兒送進了考級培訓學校,希望能在小升初的選拔當中沾上一點藝術特長生的光。
鋼琴城文化藝術中心主管考級工作的蔡老師也表示,在他們這里考級的學生集中在四歲到十幾歲之間,大多數是小學生和初中生,很多是沖著中考和小升初能夠走文藝特長生的捷徑來報名的,而這些學員一旦升入高中就很少再來學習,因為在高考當中這些藝術考級的證書已經基本派不上什么用場了。
現象
加分政策左右學藝熱情
全國藝術考級中心的專家介紹,在前幾年的考試當中,鋼琴都是考生們爭相報考的最大熱門,報考鋼琴的考生一度占到總人數的70%至80%。但是近年來,鋼琴的強勢地位開始受到動搖,雖然報考人數仍然不少,但是鋼琴已經不再是獨一無二的香餑餑,而民樂等開始逐漸成為考生和家長的新寵。
對于鋼琴的失寵,專家認為,主要還是經濟的原因。因為鋼琴是一種價格昂貴的樂器,普通的鋼琴售價一般都在一萬元以上,檔次高一些的要幾萬元、十幾萬元,而且請鋼琴老師的課時費也超過民樂老師。這對于一般的工薪家庭來說還是一個難以承受的價位。而民樂樂器相比之下要便宜得多,適合更多的大眾消費者。
記者在實際采訪中發現,除了專家指出的經濟方面的因素,鋼琴的遇冷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吃了不能加分的虧,因為一些學校在招生的時候已經不再將鋼琴列入加分或是受照顧的范圍了。在鋼琴城內,兩位家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送孩子學鋼琴其實只是為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感覺,他們并沒有打算讓孩子一直學下去,而是希望在孩子的音樂基礎扎實了之后再選擇其他樂器。其中一位8歲男孩的父親說,現在一些學校小升初的錄取政策有了變動,鋼琴已經不再列入受照顧的范圍之內,所以他打算讓孩子學習一段時間鋼琴之后就改學打擊樂、管樂等。
專家提示
急功近利只會毀掉孩子前途
針對為了在升學選拔當中加分而參加藝術考級的現象,全國藝術水平考級中心的專家表示,依靠社會辦學,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學藝是有規律的,而且天賦也非常重要,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間就能成功。所以在是否學藝和選擇藝術種類方面還是要尊重孩子個人的興趣愛好,自發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絕不能把藝術水平作為鑒別孩子優秀與否的標準,為了在考試當中加分而盲目學藝、考級,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只會毀掉孩子的前途。
背景鏈接
藝術考級
藝術考級起源于英國,指的是由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等音樂教育機構興辦的一種以器樂為主的校外音樂考級制度。
1988年,中國音樂家協會率先設立4種樂器的音樂考級,之后北京舞蹈學院開始實施中國舞分級考試。隨后,紅紅火火的各類藝術考級蓬勃開展起來,逐漸拓展到大大小小30余個藝術門類,每年有百萬以上人次先后參加各類藝術分級考試。
隨著藝術考級的升溫,受藝術考級帶來的相應經濟利益的驅動,致使長期以來多頭介入,各類藝術考級泛濫,良莠不齊,同時各自為政,缺乏統一規范和管理。
文化部2002年5月17日發布《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管理辦法》,首次以法規的形式對考級工作進行了政策規范。2004年7月,修訂后重新頒布的《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要維護考生利益,促進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工作的規范化。2005年12月起,文化部開始組織有關專家,從主辦單位的資質、有關的規章制度、教材、考官和場地這5個方面,對全國83家考級機構進行嚴格的評估。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