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給小孩“寬容大度”
來源:網絡 文章作者:匿名 2009-02-22 12:09:29

現象一:軒軒是個很聽話的孩子,但就是愛告狀,不大一點事就去找老師:"老師,朋朋欺負我,他剛才把我撞倒了"、"老師,巧巧把水彩墨水撒到我的書上了,我的書都沒法看了"……軒軒媽媽經常勸軒軒:"男孩子要大度一點,總是告狀會被人笑話的。"但是軒軒不聽,還是經常為一點小事就去告狀。
現象二:一天,某小學三年級的同學們正在玩游戲,忽然,健健不小心踩了欣欣一腳。看到剛買的白球鞋上有了一個大大的黑腳印,欣欣生氣地跑到健健的身旁,狠狠地踩了他一腳。當老師質問欣欣為什么要這樣做時,她卻理直氣壯地告訴老師:"我媽媽說了,不能受別人的欺負,別人打我,我就要打別人。健健踩了我,我當然也要踩他。"
專家分析
美國著名的文學家愛默生說過:"寬容不僅是一種雅量、文明、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寬容了別人就等于寬容了自己,寬容的同時,也創造了生命的美麗。"
一本雜志也曾刊登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在一個"兒童俱樂部"的活動現場,一位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在安慰一個大約4歲的小孩。原來那天小孩較多,這個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就將這個小孩留在了網球場。等工作人員找到孩子后,小孩因為一人在偏遠的網球場,受到驚嚇,哭得十分傷心。
不久,孩子的媽媽來了,看到哭得慘兮兮的孩子,她沒有因為心痛孩子而責備那個工作人員,而是蹲下來,一邊安慰受驚的孩子,一邊很理性地對她說:"已經沒事了,那個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并且十分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個姐姐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4歲的小孩聽了媽媽的話,停止了哭泣,踮起腳尖,親了親蹲她身旁的工作人員的臉頰,并且輕輕地告訴她說:"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這位媽媽是智慧的,她知道怎樣愛孩子,怎樣培養孩子的寬容之心。
孩子的寬容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感情,它主要表現為對別人過錯的原諒。富有寬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惹人喜愛;而缺乏寬容心的孩子往往性情怪誕,易走極端,不易與人相處。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學校里受了委屈,父母往往會心疼得不得了,于是便出現了這樣的教育現象:
一位家長很生氣地質問孩子:"到底誰打你了?"孩子一言不發,只知哭泣。"走,到學校去收拾他!"孩子還是呆立不動。"你怎么和木頭一樣,他打你,你就不會打他嗎?""是我不小心碰了他……""碰了他,他就打你,你怎么不還手呀!找他去……"
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不僅不能使孩子正確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還會影響到孩子將來對人際關系的處理,使孩子變得狹隘、小氣,甚至對待家人、朋友也是如此。
因此,家人從小教孩子學會寬容,不僅是為了孩子今天能處理好同學關系,更是為孩子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給媽媽的建議
如果你的孩子對待他的同學或者周圍人,有"苛刻"的跡象,媽媽千萬不要著急。幾歲到十幾歲孩子的個性還處于可塑期,在細心媽媽的引導和幫助下,孩子一定可以擁有一顆寬容的心。
方法一:寬容首先從媽媽做起
一個孩子在他的日記里記錄了這樣一件事情:
今天我放學回家,接到媽媽的電話,媽媽要加班,要很晚才回來。我很高興,因為我可以去網吧玩游戲了。
在網吧打了兩個小時的游戲,回到家后,沒想到媽媽已經回來了,我當時害怕的不得了,心都要從肚子里跳出來了。媽媽很嚴肅地問我:"這么晚了你去干什么了?"
我很怕媽媽懲罰我,便騙媽媽:"我去樓下小強家和他一起做實驗了。"
媽媽摸了摸我的頭,沒有再問什么就讓我去做作業了。后來,在媽媽與爸爸和談話中我才知道,媽媽知道我去了網吧,因為網吧里有好多人吸煙,我身上有很重的煙味。我還聽到媽媽說,我知道小峰是個好孩子,他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
從那一刻起,我覺得媽媽很偉大,我一定不會辜負媽媽的希望,我會努力做一個好孩子的。
寬容并不意味著放縱,也不是無原則的偏袒和遷就,而是要媽媽把握孩子的心理,把握孩子成長的規律,不要盲目地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批評和懲罰,而是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孩子。很多事實都證明,只要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寬容比懲罰更能激發孩子的上進心。
其實,媽媽不僅在教育孩子時需要表現出寬容,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媽媽也要為孩子做出表率。如果媽媽對待丈夫的一些小毛病不依不饒、吵鬧不休,那孩子長大后肯定也會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如果媽媽對待他人熱情、寬容,在媽媽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寬容"就會成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
方法二:正確對待孩子與同伴之間的沖突
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糾紛,特別是自己的孩子吃了虧時,媽媽一定要冷靜,要先搞清事情的緣由,再與對方家長、老師協商解決,切不可沖動地責罵對方,或怪自己的孩子笨、沒本事,甚至教自己的孩子用拳頭去"還擊"對方。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冷靜處理才是上策。媽媽在孩子幼年時處理問題的方法,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極大。
一位媽媽這樣介紹他的教子心得:
兒子偉偉經常跟我說,他們班級有一個同學很有力氣,是他們班級的"小霸王"。這個"霸王"經常堵在班級門口不讓偉偉出門。
一天下雨,我開車去接偉偉放學。當我打傘來到學校門口時,發現偉偉說的那個"小霸王"正在教室門口著急地四處張望著,原來他今天忘了帶雨傘。
于是,我走到他身邊對他說:"小朋友,一起上車吧,我順路送你回家。"偉偉急忙給我遞眼色,意思是不帶他。我裝著看不見,堅持讓偉偉把這個同學叫上車,并順路把他送到了家。
這個"小霸王"到家時,高興地說謝謝我和偉偉。到家后,我故意問偉偉:"你為什么不讓我送那位沒帶傘的同學回家呀?"
"因為他總是欺負我,我討厭他。"兒子很有理地說。
"他欺負你,你不理他,是不是你們永遠是仇家呢?如果你在他有困難的時候幫助他,你們是不是有可能成為好朋友呀?"我開導兒子說。
兒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正如我和兒子講的那樣,在這件小事之后,這個"小霸王"同學主動把偉偉當做他的好朋友,再也不欺負偉偉了,兩個孩子后來還成了好朋友。
方法三:讓孩子學會換角度思考問題
不管什么時候,媽媽都可以教孩子學會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讓孩子把自己置于別人的位置,設身處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一位媽媽在她教子日記里這樣寫道:
我給女兒買了一本《米老鼠》雜志。下課了,她拿出雜志高興地翻閱,這時,她的同桌起身時不小心把墨水瓶碰翻,墨水灑到了雜志上,把一本精美的《米老鼠》雜志涂得臟兮兮。女兒很生氣,不但讓同桌賠她新的《米老鼠》,還把這件事告訴了班主任老師。結果,女兒的同桌被老師批評了一頓。
當女兒把這件事告訴我時,我想告訴她要寬容別人,多為別人想想,但我還是決定讓她親身體味一下被人寬容的滋味。當天晚上,女兒不小心把一碗飯打翻了,我知道教育女兒的時刻來了。于是,我大聲對她喊:"你怎么搞的,吃飯也不好好吃,浪費糧食,罰你今天晚上不許吃飯了。"
女兒看到我這種態度,傷心地哭了起來:"我又不是故意的。"
這時,我溫柔地對她說:"誰都有不小心犯錯誤的時候,媽媽只是想告訴你,因為不小心犯了錯誤而不被人原諒是很不舒服的。這正如你不原諒你同桌的不小心,還讓老師批評他一樣。你說,是嗎?"
女兒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方法四:及時糾正孩子"世俗"的觀點
我們經常會聽到孩子對媽媽說:"媽媽,XX真笨,他連毽子也踢不好,他怎么這么笨呀!""媽媽,XX偷拿同學的文具被老師批評了,同學都不愿意理他了。我也不想和他玩了"……說這些話時,孩子還會明顯地流露出不滿和不屑的神色。這時,媽媽應該引起重視了,如果媽媽也順著孩子的話說:"XX就是很笨"、"不要和有缺點的孩子一起玩了"這樣,很容易使孩子對他人產生偏見,進而變得不能容忍別人的缺點,影響孩子與他人相處。
這時,媽媽要及時糾正孩子"世俗"的觀點,告訴孩子人人都有缺點、人人都有可能犯錯誤,更多的時候,我們要包容別人的缺點,幫助別人改正錯誤。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擁有一顆寬容、博大的心。
為了讓孩子的觀念不會變得"世俗",媽媽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自己的眼光議論其他小朋友的缺點,這樣容易讓孩子對其他小朋友過于挑剔。相反,父母要盡可能表揚其他小朋友的優點,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是有優點的。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