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讀:情感教育匱乏致孩子說謊
來源:網絡 文章作者:匿名 2009-03-16 17:36:22

現在孩子說謊越來越難識破了,“壞孩子”說謊為成績,“好孩子”說謊為關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一次,某校韋老師因為生病請了一個星期的假,上班后碰到了班里的學習委員小勤,小勤親熱地跑到韋老師面前問長問短,一句“您這一個星期沒來,我都想您了”,讓韋老師非常感動,于是對小勤特別關照。
但后來,韋老師發現只要有哪個老師有一兩天沒來上班,小勤都會親熱地說上一句“我都想您了”。一個偶然的機會,韋老師無意中聽到小勤給另一個班的小姐妹傳授經驗:“這些老師就吃這套,他們不會在乎你是不是真的喜歡他們,只要能和老師搞好關系,說點兒違心的話怕什么!”該報記者走訪了北京的幾所中小學,老師們反映,學生說謊已經不是個別現象,應成為一個引人關注與深思的嚴肅問題。
涉世不深的孩子為什么愛用謊言掩飾自己?筆者認為,這其中與情感教育的匱乏不無關系。
先說家長。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是,由于忙碌和家庭教育認識上的偏差,許多家長不能給孩子一個真正精神幸福的童年,多是按照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如何如何,或用過去的優秀標準來要求孩子,再加上家長望子成龍心切,讓孩子覺得父母除了苛刻要求外,親情溝通很少,情感空間一片空白。而當父母的一些“成人化”要求和孩子的特有個性激烈碰撞的時候,很可能就會發生謊言。
再說學校。由于學校考評標準是要用學生的學習成績說話,所以,分數和數據就成為學校工作好壞的最主要標準,使學校管理機制陷入僵化的數字化怪圈,只要結果而不要過程,只重成績而不管原因。為了得到好的成績,老師只得疲于應付,教育動機圍繞著數字高低轉圈,而對于學生的遠景發展以及人生規劃能力根本不予重視。老師和學生成為陷入功名利祿的機器,有的甚至談心會成為總結會、家訪成為告狀、班會成為批斗會,孩子的精神需求成為奢望,精神發展沙漠化。所以,他們對教育豎起了高高的界墻,用謊言安慰自己。
還有社會。影視作品經常見到的謊言多多,一片殘酷;成人社會的滿不在乎,說謊不臉紅,沒有真誠竟然還能得到不錯的社會評價,這無疑都在給孩子們強化“說謊也能成功”的觀念,社會化的冷漠促進了孩子的精神鈣化,進而產生說謊動機。
凈化孩子的心靈需要擺脫功利的教育機制,需要良好的平等的教育環境,更需要成人社會的言傳身教,不從這些方面改觀,孩子說謊的現象就還會成為家長、老師們焦心的話題。
老秋點評:不說也罷。如果一定要說,俺倒是覺得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因為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不可能有單獨的誠實的小環境。在一個普遍缺乏誠實的社會里,如果有人一定要坦誠守信,那么他可能是大家攻擊的對象。別說“從我做起”!我想表達的是:這僅僅是情感教育的軟肋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