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刻意請家教會成為孩子的負擔
來源:網絡 文章作者:匿名 2009-05-19 17:33:09

最近,不少小學新生家長犯了愁: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該不該請家教為他“助力”?教育專家指出,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需經歷一個適應過程,刻意請家教,非但不能幫助孩子,可能還會成為他們的負擔。他們建議,家長應該配合引導孩子完成角色轉換,主要在情感上幫助他們做好入學準備。
“上小學前識字量要達到千字以上”、“孩子不會寫作文,小學肯定跟不上”……不少一年級新生家長在網上的教育論壇“口口相傳”。聽到這類“風聲”,很多家長忙著給孩子報輔導班,還有的家長一口氣為孩子連報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就怕小孩一年級跟不上,以后就不好辦了。
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軒等教育界人士指出,這是一種誤導,給孩子提前“大補”不可取,不但違背教育規律,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孩子厭學。去年起,市教委為小學一二年級孩子全面減負。以語文為例,一、二年級總篇目減少35篇,2000字識字量的學習時間從2年調整為3年,這樣每學年識字量減少400字,寫字量也減少100字。數學教學內容刪減了6大塊,5大內容合并簡化,原一、二年級10大內容推遲到三至五年級學習,降低了13個內容要求。學校的課程設計也是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確定,絕大多數孩子循序漸進都不會有問題。
家長與其為孩子選擇輔導班“填鴨”,不如多進行親子活動,在情感上幫助孩子做好入學準備。比如陪孩子一起挑選文具,給他們講述有趣的小學生活,培育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在家放故事的碟片,培養孩子的語感;每次去超市,把簡單的算賬任務交給孩子,讓孩子覺得“知識很有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可能比“刻意加碼”更有效。
據了解,今年起,本市所有小學新生一入學,將統一進入為期2至4周的“學習準備期”。這本身也為剛入學的小學新生提供了一個緩沖過渡時期,有利于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語、數、外各學科都將放慢教學進度,老師將重心放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習慣上。如,語文課程安排3次綜合游戲活動,介紹學習好習慣、識字好方法以及寫好漢字的要點等。該階段還將設置“綜合活動”,以游戲、情景模擬、兒歌、故事等形式,讓學生逐漸熟悉老師、同學和校園生活。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