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入學準備不完全手冊之物質篇
來源::《新聞晨報》 文章作者:網絡資源 2009-08-20 15:58:55

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孩子們就要背起書包,開始全新的生活。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的生活方式、活動范圍和人際交往等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如何讓孩子們邁好入學第一步,更好地適應環境?對于家有準小一生的眾家長來說,心中不免忐忑。為此,晨報記者專門采訪了海華小學校長朱勤、上海實驗學校東校校長王瑋航等校長及心理輔導老師,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從物質上、心理上、學業上入手,來為準小一生的爸爸媽媽們點撥一二,順利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工作,以及如何應付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
【學生適應篇】
多種不良反應如何對癥下藥
不良反應一:有些孩子不愿意上學,每天進校門前都要抱著媽媽大哭一場,拉著媽媽的衣角不愿放手。還有人找借口,說這里痛,那里不舒服。
[原因]
生活中,有的家長喜歡拿老師嚇唬孩子,經?梢月牭竭@樣的話,“再不聽話,就讓老師把你關起來”,其實,這樣很不利于孩子進步。
[解決辦法]
要讓孩子熱愛學校和老師。激發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向往。一般而言,孩子向往小學僅停留在表象:背新書包,穿校服,戴紅領巾等。這種入學的愿望雖幼稚但很可貴。家長應當保護這種積極性,因勢利導,讓孩子感到上學是一件光榮的、值得驕傲的事。
不良反應二:面對一大群陌生的孩子,孩子成了個“悶葫蘆”。怕和其他孩子玩耍逗樂,完全是個“獨行俠”。每天在學校,最熱衷的是放學,將近放學時眼睛骨碌碌盯住門口,等待下課鈴響就沖出去找父母。上學已有一兩個星期,在班上還是一個朋友都沒有。
[原因]
現在的家庭大部分為獨門獨戶,孩子回到家大門一關,就與外界“雞犬相聞,不相往來”。父母忙于工作,給小孩創造的社交活動很少,這樣一來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接觸大受限制。當他們進入小學的集體環境中,面對的同學和老師都是陌生人,難免會產生一種孤獨感。
[解決辦法]
為了讓孩子在新環境中不怕生,家長要鼓勵他們在住宅區內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多帶他們參加集體活動,教導他們交往的本領。目前有些家庭存在教育誤區,把小孩困在家里學這學那,這是消極的做法。父母要把小孩放出牢籠,讓他們和鄰居小孩多溝通。
不良反應三: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孩子會在上課時站起來,在教室后面走一圈,或者在自己的座位上玩書包。
[原因]
教學內容改變了,幼兒園以教養為主,以游戲為主的學習形式,而到了小學后將被正規課程代替,是以學習為主。每節課的時間也不一樣,幼兒園一般是20分鐘一節課,小學則是35分鐘。孩子再也不能像在幼兒園那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須老老實實地坐著。
[解決辦法]
現在家長可以訓練孩子安靜地坐一段時間,時間的長度可以從20分鐘慢慢過渡到4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可以讓他看看書,畫畫,也可以給他講故事等等,讓孩子習慣傾聽,這對將來提高他的學習能力至關重要。
不良反應四:上課的時候,不積極主動,不愿出聲,不舉手,老師提問也不回答。老師講什么就聽什么。
[原因]
這是孩子思維懶惰的一種表現,不勤于思考。還有些孩子即使會思考,但是怕回答錯誤,怕出丑,不敢回答。
[解決辦法]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給孩子提些“開放性問題”(即答案不唯一的問題),激發孩子去思考。同時,家長也應積極鼓勵孩子主動提出問題,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的思維過程更復雜,更有難度,長期如此,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但要注意提的問題要符合孩子的生活經驗。
不良反應五:孩子一開始對功課有好奇心,可是好奇心過后,就會覺得是種負擔,要么不想做,要么很磨蹭,花大量時間在并不困難的功課上。有些孩子對自己要求過高,比如寫一個字,如果覺得不滿意,會反復擦掉重寫。
[原因]
幼兒園里很少會布置作業,即使有,也很少是學習上的。而進入小學后,就是要習慣回家有功課的生活。
[解決辦法]
這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一開始就給孩子布置一個固定的、安靜的區域,讓他做功課。應該保證讓孩子在他同意的時間和地點做功課。一段時間后,觀察一下孩子做功課的習慣,看看有什么問題,并及時做一些調整,找到能讓孩子更安心做作業的時間、地點和方式。
不良反應六:孩子不知道老師到底布置了多少作業,交去的作業經常會比布置的少或者多。
[原因]
小學老師的語速普遍要比幼兒園的老師快,而且對于作業的布置,不會一遍遍的重復,因此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孩子經常會漏記老師布置的作業。并且小學每個班的人數也多,老師對于孩子的關注肯定不如在幼兒園,而且不再像幼兒園里大家圍成半圓坐,師生之間有一定的距離。
[解決辦法]
家長和孩子說話要注意語速,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要循序漸進地提高講話的速度,現在起就開始訓練孩子用筆記一些東西,比如早上起來給孩子布置任務的時候,可以讓他記下來。另外要使孩子養成善于提問題的習慣。
不良反應七:經常有學生會在下午的課里打瞌睡甚至睡著。孩子貪睡,不能按時起床,上課遲到。
[原因]
作息時間上有很大的區別,孩子在幼兒園里習慣了天天有午睡的生活,可是,小學就沒有那么“舒服”了,小學沒有午睡時間,中午只有短暫的休息時間。小學早上上課時間比幼兒園要早。
[解決辦法]
現在家長就應開始試著在家里調整孩子的作息,慢慢減少直至取消午睡時間。找到讓孩子按時起床的方法,如用鬧鐘或輕音樂提醒孩子、早鍛煉、適當獎懲等,逐步讓孩子適應早睡早起的生活,讓他養成按時起床、用餐、學習、游戲、就寢的習慣。
不良反應八:有些孩子中午不吃飯,或者吃從家里帶來的零食;經常丟三落四,比如上美術課時忘記帶蠟筆。
[原因]
小學里對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比如幼兒園里,孩子吃飯是用勺子,而小學里是要求學生用筷子;去幼兒園,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到老師手里后離開,可是小學里一般規定校門口十米或二十米內家長不能送孩子;每天要帶去學校的東西也比幼兒園要多。
[解決辦法]
從現在開始就訓練孩子用筷子自己吃飯;家長要有意識培養孩子自己收拾東西的習慣,讓孩子學會整理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以便能帶齊學習用品。出去時要讓他自己拿東西,家長切不可覺得會累著孩子而讓孩子什么都不干。
不良反應九:有時候家長有事不能送孩子上、下學,有些孩子就會不去學校,老師和家長一起找才能找到,孩子回答說,自己找不到路。
[原因]
孩子依賴心理很強烈,他認為什么事都有人帶著他,他自己用不著去記些什么,還有些孩子從來沒一個人走過路,所以一旦獨自一人要去學校,就會產生恐懼感。
[解決辦法]
認識上學的路線,進而能夠自己上下學,是孩子小學生活的目標之一。如果家與學校離得很近,那么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從家步行到學校,邊走邊告訴孩子走哪條路可以到達學;蛘呋丶遥欢ㄒ嘧邘状,這樣孩子才記得住。平時讓孩子一個人出去買報紙或者拿牛奶,讓他一個人走路也不會害怕。在帶孩子認識路線的同時,家長還要讓孩子記住家里的地址或者是聯系電話,以防萬一,并加強安全教育。
【家長對策篇】
家長不要對孩子各方面施壓
癥狀之一:言語施壓“馬上就要讀小學了,要收骨頭了哦”“小學不像幼兒園,讀書很辛苦的哦”……類似的言語在一些家中屢見不鮮,雖然說此話的父母出發點各不相同,但是對于孩子來說,造成的后果很可能是相似的。那就是,孩子們會在潛意識里對小學產生畏懼心理,產生不愿意去上學的表現。
[點評]這種做法在開學之前對家長來說是最要不得的,因為無論家長是開玩笑的調侃,還是有意識地給孩子加壓,都會給孩子造成小學是可怕的錯覺。這對孩子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無論這個新環境是好還是壞都會讓孩子在心理上產生不信任感,導致孩子對入學產生恐懼。
[對策]多多鼓勵無所畏懼要多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意識到成為一個小學生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相反是他長大的一種表現。讓孩子對入學有一種憧憬和期待,減少孩子對新環境的畏懼感。這樣,孩子更容易適應學校的制度和學習氛圍。
癥狀之二:學習施壓孩子還未進小學就要求孩子學這學那,進入小學之后將孩子的課余時間全部排滿,不是用來學習奧數,就是用來培訓英語口語。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提前給孩子進行學科教育。
[點評]低年級孩子的學習壓力并不大,家長也沒有必要過度加壓。因為孩子也會有自尊心,家長要善于發掘孩子的優點,通過鼓勵教育帶動其它薄弱方面的培養。不要給孩子太多學習上的壓力,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家長要區別對待。即使自己的孩子在最開始的學習有點不適應,家長不要急躁,要弄清楚原因后再作判斷。
[對策]適當安排勿給壓力剛進入小學讀書的孩子或多或少會有些不適應的現象產生,在最初的一段時間里,家長陪讀會是一個不錯的做法。要注意的是,陪讀不是監督。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一道學習的這種形式,讓孩子學會怎么學習,如何合理地安排利用時間。
癥狀之三:生活全包只要學習好,其余什么事情都可以別管的做法在如今的4-2-1家庭中屢見不鮮。于是出現了帶著保姆去上大學的事情。這對于孩子來說絕非樂事。
[點評]家長的一手全包的做法實不可取。這樣長久下去,孩子的責任心無法得到培養,以后踏上社會還是會不適應,讓孩子接受一定的生活鍛煉是必須的。不能讓孩子從小就被“只要學習好就什么都好”的概念環繞,畢竟學習只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部分。
[對策]順其自然有意鍛煉剛入學的小朋友常常會有各種遺忘事件發生,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心急火燎地給孩子送去。這個時候,應該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粗心造成的后果。只有經一事,孩子才能長一智。碰到類似的事情他也會作出自己的判斷。
【學前準備篇】
物質與非物質要準備些啥
主要是學習用品的準備。主要有:雙肩書包,文具盒功能不要太多,每天有五六支削好的鉛筆,還應備好尺、橡皮、卷筆刀和一個16K的墊紙板,以及必要的練習本等文具用品。橡皮最好是繪圖用的較軟的那種,并教會孩子怎樣使用卷筆刀。另外,家長要多準備一些包書用的掛歷紙或者專用的包書套。要注意所購買的文具用品都應簡單實用,不可過分花哨,以免分散孩子的學習注意力。
非物質準備遠比物質準備重要,準備到位了,孩子才能健康開始求學路。記者了解到,每年小學新生入學都會碰到一系列因適應不了環境變化而引起的情緒不良反應,如哭鬧不肯上學、膽小自閉不和他人交往、自私自利沒有集體觀念等。因此非物質方面的準備極為關鍵,過好這一關,對孩子一年級的學習乃至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都是有益的。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