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模范:時代領跑者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匿名 2009-09-13 07:41:41

1.馬萬水男原河北龍煙鐵礦“馬萬水小組”組長。1950年全國勞動模范。他曾創造手工鑿巖、手工作業、獨頭掘進23.7米的全國黑色金屬礦山掘進紀錄。1960年創造了獨頭巷道月掘進435.91米的全國新紀錄。小組先后9次刷新全國黑色金屬礦山掘進紀錄,創造了“深坑作業法”等200多項先進技術,形成一整套快速掘進先進經驗。
2.馬六孩男原大同煤礦同家梁礦掘進組組長,為煤炭采掘行業作出突出貢獻,1950年全國勞模。為了新中國的建設,馬六孩和同組工人連萬祿創造了日掘136厘米成績。1951年,他率領快速掘進組創造全國掘進最高紀錄。他帶領小組先后創造了“馬六孩循環作業”、“馬六孩多孔道循環掘進工作法”等先進操作技術,取得月進1300多米的驚人成績。
3.馬永順男原伊春市鐵力林業局工人,被譽為“林業采伐和植樹造林英雄”,1956年全國先進生產者,1959年參加全國群英會。新中國第一代伐木工人,為國家經濟建設和抗美援朝作出貢獻。他創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銼鋸法》,是全國手工伐木教科書。他義務植樹40年,栽樹5萬多棵。1988年獲聯合國頒發的全球環保五百佳。
4.馬學禮男78歲,原武漢重型機床廠工人,退休前任湖北省總工會副主席。1959年全國勞模。1952年至今,他先后完成技術創新成果100多項。1954年,他創新發明“馬氏胎具”,迄今仍為機械加工行業廣泛使用。他自主設計用于加工大型蝸桿的“外旋風銑”,提高工效10至12倍。他創新設計的“蜂窩胎具”,可提高工效100多倍,在全國推廣。
5.馬恒昌男遼寧省遼陽人,原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總機械師,“馬恒昌小組”組長,全國班組運動和職工民主管理創始人,1950年全國勞模。解放戰爭時期,他創立馬恒昌小組,冒險堅持生產,保證軍工生產任務完成;開展迎接紅五月勞動競賽,掀起東北地區捐獻器材運動。抗美援朝時期,他領導小組發出倡議,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
6.孔利明男58歲,寶鋼股份公司運輸部設備管理室技能專家,2000年全國勞模。20多年來,為寶鋼解決各類設備的疑難雜癥358個,生產工藝改進39項,提出和實施合理化建議372條,主導的科研項目課題23項。共獲技術秘密89項,中國專利115項,技術改進352項,獲上海市級獎項49項,創經濟效益5120萬元。被譽為“當代發明家”。
7.孔祥瑞男54歲,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煤碼頭分公司操作隊隊長,2005年全國勞模,2006年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先后主持開展技術革新項目150多個,獲多項國家專利,為企業創效近9600萬元,成為人人敬佩的“知識型產業工人”。在為企業創出經濟效益的同時,他所在部門的機械設備使用管理跨入同行業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8.孔繁森男原西藏阿里地委書記,1995年追認全國先進工作者。生前兩次赴藏,在拉薩工作期間,他跑遍了全市8個縣區所有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鄉辦、村辦小學;擔任阿里地委書記后,他跨高山、涉深谷、過草原、訪藏胞,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全地區106個鄉他跑了98個,為西藏的建設、發展和穩定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9.尹同耀男47歲,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05年全國勞模。他用10年時間,建起了具備年產整車60萬輛、發動機60萬臺和變速箱40萬套生產能力的大型汽車工業基地。奇瑞公司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自主品牌乘用車研發、生產、銷售和出口企業,創造了中國汽車工業乃至世界汽車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
10.王義夫男49歲,現任國家體育總局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國家射擊隊總教練,2005年全國勞模。他從事射擊運動40年,是我國惟一一位參加過6屆奧運會、參加奧運會時間最長的運動員,王義夫共為祖國奪得了2枚金牌、3枚銀牌和1枚銅牌,在國際奧運賽場上展現了中國運動員的堅強意志。
11.王順友男44歲,苗族,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馬班郵路投遞員。2005年全國勞動模范。王順友同志是山區的“流動郵局”,是黨和政府聯系山區群眾的“橋梁”。22年來,他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有掛失過一個郵件,準確率達到100%。在普通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表現出堅定的信念和追求。
12.王樂義男68歲,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開創了我國北方平原蔬菜越冬的先例。2000年全國勞動模范。1989年,他帶領全村研制成功了深冬無需用煤炭而靠太陽能加溫的冬暖式蔬菜大棚,畝產效益高達3萬多元,將蔬菜生產發展到了新高度。他又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給千家萬戶,為廣大農民開辟了一條致富路。
13.王永民男王碼漢字鍵盤輸入發明者。1988年成為國務院特評的全國勞模。研究并發明“五筆字型”(王碼),世界上首破漢字輸入電腦每分鐘100字大關。發明我國首個符合國家語言文字規范、能同時處理中日韓三國漢字的“98規范王碼”,推出世界首個漢字鍵盤輸入的“全面解決方案”及系列軟件,成為我國漢字輸入技術發展應用的里程碑。
14.王西林男52歲,延安王家坪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2005年全國勞動模范。他創辦的民營企業集團,總資產達6.4億元,員工1230多名,年上繳稅金4000多萬元,累計為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捐款捐物達5100多萬元,被陜西人民譽為“圣地愛心大使”。從1997年至今,捐資400多萬元,修建了9所希望小學,使近萬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15.王有德男54歲,回族,寧夏白芨灘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2005年全國勞模。20多年來,王有德帶領白芨灘防沙林場干部職工完成治沙造林32萬畝,控制流沙36萬畝,經營管理面積擴大到147萬畝,固定資產由1985年以前的不足4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4020萬元,林木資產達到6380多萬元。王有德被譽為“治沙英雄”。
16.王全祿男原廣西桂林市第一建筑安裝工程公司木材加工廠工人。1956年獲得全國模范。王全祿帶領本廠的職工用土辦法設計制造和仿造出150多臺木材加工機械,完成250多項技術革新,使所在廠木材加工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和半機械化。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他又努力向木材加工全部機械化和自動化進軍,大搞木材綜合利用,并取得優異成績。
17.王進喜男原大慶油田鉆井指揮部副指揮、鉆井隊長,被譽為“鐵人”,1959年全國勞模大會集體代表。1958年9月,他帶領鉆井隊創造了月進尺5009米的最新紀錄。他還摸索出一整套優質快速打井的經驗。1959年創年鉆井進尺7.1萬米的全國最新紀錄,1年的進尺相當于舊中國42年鉆井進尺的總和。
18.王啟民男原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地質師。1995年全國勞模,創油田25年穩產高產奇跡,被譽為新時期“鐵人”。他揭示出油田中含水期開發的基本規律和穩產辦法。他創造具有中國特色注水開發技術,找到價值2000億元可采儲量。近年來,他為油田節省7560萬立方米清水,減少8528萬立方米污水外排。先后獲22項科技獎勵。
19.王忠誠男89歲,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神經外科專家,是我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之一。1978年全國勞模,2008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50多年來他為國家培養了70余名碩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人員,取得66項科研成果,發表論文290余篇,出版專著20余部。
20.王選男九三學社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是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和技術負責人。他所領導的科研集體研制出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為新聞、出版全過程的計算機化奠定了基礎,被譽為“漢字印刷術的第二次發明”,成為中國自主創新和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的杰出典范。
21.王亮男39歲,現為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機電安裝公司電工,高級技師。2005年全國勞動模范。王亮被譽為具有高素質的新時期產業工人代表。1993年以來,他主持或指導了百余臺(套)企業設計制造的大型設備電氣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工作,其中有13種產品是填補國家空白的重大技術裝備。
22.王洪軍男39歲,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轎車一廠工長,2006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18年來,王洪軍發明制作了鈑金整修工具40余種近4000件,提煉出123種鈑金修復方法,創造了“王洪軍轎車鈑金快速修復法”,培養和帶出了一支200多人的高技能鈑金整修隊伍。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3400多萬元。
23.王崇倫男原鞍鋼工人。1956年和1959年兩次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解放初期,他研制出“萬能工具胎”,一年完成四年任務,成為全國最先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一線工人。抗美援朝軍品生產中,他設計并制造出特殊卡具,提高工效24倍。60年代初,實現100多項革新,先后突破十幾項重要技術難題,填補我國冶金史空白。
24.鄧亞萍女36歲,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優秀的女乒乓球運動員之一,1995年全國先進工作者。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優秀的女子選手之一,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先后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并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
25.鄧中翰男41歲,中星微電子公司董事長,200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中國十大杰出青年獲得者。他借鑒硅谷模式成立了中星微電子公司,啟動并承擔“星光中國芯工程”,實現了八大核心技術突破,申請了上千項國內外專利,提升了我國在核心技術領域的國際地位。目前,星光多媒體芯片徹底結束中國“無芯”歷史。
26.鄧建軍男40歲,江蘇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2005年全國勞模,創造出的“染料組分控制系統”,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牛仔布生產過程中的色差問題,同時有效地減少了污染物排放,填補了世界紡織技術領域中的一項空白。在2005年的全國勞模表彰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親自為他頒發了“全國勞動模范”榮譽證書。
27.鄧稼先男安徽懷寧人。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全國勞模。他領導研究了原子彈、氫彈理論方案,并親自參與核武器實驗,邁出中國獨立研究核武器第一步。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被稱為“兩彈元勛”。
28.馮鴻昌男30歲,廈門港務集團海天集裝箱有限公司維修工。獲2007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從一名只有汽車維修中技文憑的維修工,成為能維修橋吊、龍門吊,監造龍門吊的技術骨干,馮鴻昌為公司創造大量經濟效益。他堅持業余學習,取得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四級職業資格證書,2001年在廈門市港口機械維修技術競賽中勇奪冠軍。
29.包起帆男58歲,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1989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度全國勞動模范。包起帆被贊譽為“抓斗大王”,他主持研究的科研項目曾3次獲國家發明獎,3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006年,包起帆研發的“集裝箱電子標簽裝置”等4個科研項目在巴黎國際發明展覽會上一舉獲得4枚金牌,這在該展百年歷史上是第一次。
30.史來賀男原河南省新鄉市劉莊村黨支部書記,1979年、1989年全國勞模。先后16次進京參加國慶觀禮。史來賀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崗位上奮斗了51年,他帶領全村群眾把解放前“方圓十里鄉,最窮數劉莊”的窮村子,建設成為一個聞名全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使劉莊走上了農業現代化、生活城市化、管理民主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軌道。
31.尼瑪拉木女33歲,云南省德欽縣云嶺鄉郵政所投遞員。2008年4月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從參加工作至今的9年,尼瑪拉木認真履行郵政服務職責,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任勞任怨。9年來,徒步在投遞路線上行走20余萬公里,通過她,當地31個自然村的5400多藏族百姓和外界聯系起來。
32.田桂英女79歲,沈陽鐵路局工程處退休干部,新中國第一個女火車司機。195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田桂英嚴細認真,嚴把安全行駛關,“勝利號”保持三年安全行車20多萬公里,沒有發生一起事故,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并光榮地出席了第一屆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表彰大會。
33.申紀蘭女80歲,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全國惟一一位第一屆至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79年、1989年、1995年全國勞模。1952年,申紀蘭率先在全國舉起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大旗,她帶領村民把一個幾乎不具備生存條件的舊西溝建成了一個農林牧貿工商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成了全國農業戰線的一面旗幟。
34.邊巴扎西男44歲,藏族,西藏登山隊運動員,2005年全國勞模。他為我國登山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中國西藏攀登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險隊”登頂全部高峰的3名主力隊員之一,在受傷致殘后奮力登上最后一座海拔8068米的迦舒布魯姆Ⅰ峰,被譽為“登峰造極第一人”。
35.任長霞女40歲,原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為打黑除暴因公殉職,200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公安戰線一級英雄模范。她多次深入虎穴,化裝偵察,被譽為警界女神警。她調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長,解決了10多年來的控申積案,抓獲犯罪嫌疑人3200余人,有力地維護了登封社會治安和穩定的政治大局。
36.劉讓賢男68歲,原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什巴小學校長,1989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03年退休后,患有糖尿病、腿疼病等多種疾病的劉讓賢仍然保持先進本色,成為光榮傳統的報告員,育人活動的輔導員,作文教學的指導員,退而不休的土鄉孺子牛,繼續著他的夢想和追求,奉獻著一份愛。
37.劉班虎男47歲,陜西省大荔縣郵政局花城郵政所郵遞員,農民工,2005年全國勞動模范。從23歲開始,在旱塬山區一干就是16年。他堅持做到直投到每一戶人家,將現在才推行的“投遞到戶”承諾整整提前了十多年。他把郵政所“帶”在身上,人行到哪里,業務就辦到哪里,將方便和溫暖送給了每一個需要他的村民。
38.多吉男56歲,西藏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高級工程師,2005年全國勞模。參加完成西藏羊八井熱田淺層熱儲資源勘查及評價工作。主持完成的該熱田深部高溫熱儲形成機制研究,填補了我國高溫地熱成因機制領域的空白,提出了變質核雜巖系中高溫地熱系統形成及熱流體運移的新理論,確定了大陸非火山型高溫熱田新類型。
39.紅線女女81歲,現任紅線女藝術中心主任。紅線女從藝多年,獲眾多政府獎勵和國內國際藝術獎項,成為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師。1985年獲聯合國交響樂協會授予的“表演藝術獎”;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粵劇代表性傳承人”。作為粵劇藝術大師、粵劇紅派藝術創始人,對粵劇藝術事業具有卓越貢獻。
40.許振超男59歲,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工程技術部吊橋隊長。2005年全國勞模。許振超所在的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碼頭之一。他自學成才,苦練技術,練就了一系列絕活。他帶領振超團隊先后8次打破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創出了震驚世界航運界的“振超效率”和名揚四海的“振超精神”。
41.達能太男52歲,內蒙古阿拉善阿左旗獸醫站高級獸醫師。2005年全國勞模。30年前,他是一個學歷只有小學3年級的蒙古族牧民,憑著頑強的毅力、執著的追求精神,他成長為一個在動物中毒防治、毒草利用、畜牧獸醫方面頗有建樹的專家和發明者。他研制的解毒散,開了阿拉善藥物治療動物中毒的先河,給千千萬萬深受毒草之苦的牧民帶來福音。
42.達吾提·阿西木男57歲,中共黨員,維吾爾族,新疆巴楚縣瓊庫爾恰克鄉吐格曼貝希村黨支部書記,2005年全國勞模。在大地震中痛失5位親人后,他擦干眼淚,默記誓言,舍家忘我,帶領村民重建家園。他帶領群眾開荒造田,如今,全村耕地面積從4000多畝增加到5460畝,人均耕地面積擴大到3.76畝。
43.何建明男54歲,現任中國作家協會作家出版社社長,作家,2005年全國勞模。他是當代中國報告文學創作的領軍人物,在30年的創作中,何建明同志共創作了40部報告文學,是當代報告文學領域創作最勤奮、作品數量最多和影響最大的一位作家,他不僅經常承擔國家重大題材的創作任務,而且多次在國家出現危難時刻沖鋒在前。
44.吳天來男50歲,百色市凌云縣東和鄉隴雅村黨支部書記。2005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他利用隴雅村盛產銻礦和中藥材金銀花的優勢,不僅帶頭致富并帶領群眾一道致富。同時,下大力氣解決本村的水、電、路、學校等問題,先后墊付和無償捐獻13.7萬多元,使41個自然屯通了公路。
45.吳仁寶男81歲,江蘇省江陰縣華西村黨委書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作出突出貢獻。1989年、1995年全國勞模。他帶領群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創建了一個全國知名的富裕村莊。并先后到寧夏、黑龍江建設了兩個“省外華西村”,成為中國當代農民中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之一。
46.吳運鐸男抗日戰爭時期革命根據地兵工事業開拓者、新中國第一代工人作家。1951年,被授予特邀全國勞模稱號。抗戰時期吳運鐸帶領職工自制槍彈,為提高部隊火力作出貢獻。在生產與研制武器彈藥中多次負傷,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殘,經過20余次手術,身上留有幾十處彈片,仍以頑強毅力堅持戰斗在生產第一線。
47.吳登云男現新疆烏恰縣政協副主席,人民醫院院長。2000年全國勞模。40年來,他挽救過一批又一批危重病人生命,培養出一批批土生土長的柯爾克孜醫生,創建了一座園林式醫院,為當地的醫療事業發展、為邊疆的民族團結作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新疆帕米爾高原上的“白衣圣人”。
48.宋文驄男78歲,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院士,1988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0年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他在航空工業戰線奮斗了50載,先后參加過東風113號機、殲七、殲八、殲九、殲—10飛機等多個飛機型號研制,擔任過兩個國家重點型號殲七C、殲—10飛機的總設計師,取得了一系列創造性的重大成果。
49.宋魚水女38歲,北京市海淀區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200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宋魚水獨立辦案11年來,公正高效地審理了各類民商事案件1200余件,其中300余件屬于疑難、復雜、新類型案件,均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創造了一套適合國情最大限度化解糾紛的辦案方法,成為審判前沿的優秀帶頭人。
50.張云泉男61歲,江蘇省信訪局巡視員。在群眾信訪領域作出突出貢獻。2005年全國勞模。26年來,他工作在“清水衙門”,處理著“機關第一難”的事。每天聽到的是罵聲、哭聲和埋怨聲;做的是煩事、難事和窩囊事。平均每年接待上訪群眾2000余人次,拆閱處理人民來信2000余封。他理解群眾,諒解群眾,耐心做工作,平息事態,無怨無悔。
51.張成哲男76歲,原沈陽勞模物業公司經理,50年代技術革新大王、職工技協骨干,1979年、1989年全國勞模。他共搞成技術革新800余項,填補國內、省內空白18項,為國家創造和節約價值1000多萬元。90年代張成哲發起成立“沈陽成哲群英實業總公司”,帶領勞模進入市場經濟,發揮先進模范作用。
52.張秉貴男原北京百貨大樓售貨員,1959年全國勞模。從1955年11月到百貨大樓站柜臺,30多年沒有怠慢過任何一個人。通過眼神、語言、動作、表情、步伐、姿態等調動各個器官的功能,商業服務業的簡單操作,被他升華為藝術境界,被喻為“燕京第九景”。張秉貴“一團火”的服務精神,成為新中國商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
53.張桂梅女52歲,滿族。原系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現任華坪縣女子中學校長。2000年全國勞模。她30多年如一日投入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超負荷工作,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教學方法,培養出大批品學兼優人才。孩子們親切稱她為“校園媽媽”。
54.張瑞敏男60歲,現任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1989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他確立了“名牌戰略”,帶領員工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創造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奇跡。25年來,海爾集團發展成為2008年全球營業額1220億元的中國家電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獲得越來越高的美譽度。
55.時白林男82歲,安徽省藝術研究院離休干部。1956年全國先進生產者、文化部先進工作者,1991年起,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一級作曲,在音樂領域作出突出貢獻。多部(首)音樂作品被錄制成唱片、音帶、像帶、CD、VCD、DVD等在國內外發行,并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
56.時傳祥男原北京市崇文區清潔隊掏糞工人。1959年被選為全國勞動模范。1959年,時傳祥作為全國先進生產者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群英會”,10月26日,時任國家主席的劉少奇同志握著他的手說:“你掏大糞是人民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勤務員,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時傳祥也表示:“我要永遠聽黨的話,當一輩子掏糞工。”
57.李雙良男86歲,原山西省太原鋼鐵(集團)公司渣場顧問。1989年、1995年全國勞模。李雙良帶領治渣大軍,經過6年多的艱苦奮斗,終于把1000萬立方米的大渣山改造成為一座大花園。實踐中總結出了“以渣養渣、以渣治渣、綜合治理、變廢為寶”的治理冶金渣經驗,在全國冶金系統推廣。被人們稱譽為“當代愚公”。
58.李平國男現任貴陽景云山業務部殯殮班班長,貴州省民政行業特有工種殯葬職業技能考評站遺體整容專業考評員。2000年全國勞模。30多年來,他通過學習創新,摸索出一套系統全面的化妝整容技術。為解決遺體轉運中尸體防腐難題,他成功自制出尸體防腐劑,并無私地把化妝整容技術傳授給學員。
59.李永男原北京鐵路局豐臺機務段“毛澤東號”機車組司機長。1950年全國勞模。1950年底調鐵路總工會。在抗美援朝中立集體一等功、集體大功3次。1950年出席“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期間,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是機車組成員中第一個跨出國門和第一個受到毛主席接見并與毛主席握手的人。
60.李臨莊男1936年出生,湖南國營第三三一廠任鉆工,兩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他被稱為“鐵人”式工人,從1955年至1983年的28年間,累計完成了102年的生產任務。1958年實現20余項小改小革,提高的效率相當于3年的工作量;1974年,進行小改小革和運用優選法成果有36項。1980年以來,每年加工3萬多個零件,鉆60多萬個孔,沒有廢品。
61.李桓英女88歲,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1988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002年被評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李桓英為我國在上世紀末基本消滅麻風病和在全世界范圍內控制和消滅麻風病作出了重大貢獻。
62.李超群男86歲,成都神鋼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退休職工。1959年9月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李超群幾十年如一日,無私奉獻,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僅1976年就超額工作3586小時。為解決生產工效問題,李超群進行大量的技術革新活動。工作期間,共完成了約360項大小技術革新項目。
63.李斌男49歲,現任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是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起來的我國電腦數控機床技術專家,2000年、2005年全國勞模。李斌完成工藝攻關201項,完成加工工藝編程1500多條,直接創造經濟效益830多萬元。為上海電氣李斌技師學校無償授課1950小時,還通過“李斌師徒網站”使大批技術工人成長。
64.楊大蘭、潘星蘭女分別為原湖北枝江縣董市鎮信用社桂花分社炊事員,和現任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工會副主席,曾經感動中國青年的“二蘭”,1990年4月國務院授予潘星蘭、追授楊大蘭“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89年,兩個歹徒進入湖北省枝江市董市信用社桂花分社院內搶劫。潘星蘭、楊大蘭赤手空拳同犯罪分子進行了殊死搏斗。楊大蘭壯烈犧牲,潘星蘭生命垂危。
65.楊麗女59歲,云南省昆明市總工會主席,榮獲全國優秀工會干部、全國工會幫扶工作突出貢獻者等多項榮譽稱號。她把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通過自己30多年從事工會維權的實踐與探索,在昆明市構建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化維權機制,她被職工群眾親切地稱為“職工的貼心人”。
66.楊懷遠男原上海市海運局“長柳輪”服務員。1985年全國勞動模范。20多年來,楊懷遠肩挑小扁擔,千方百計為旅客排憂解難,獨創一套語言服務和心理服務學,用日記積累了3000余首服務詩歌、順口溜,還把服務經驗寫成40余萬字的《講點服務學》。他不計報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被譽為“小扁擔精神”。
67.楊建華男56歲,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三車間鉚工、高級工人技師。2000年獲全國勞動模范。在中國率先提出“1.4拼裝法”的焊接方法,解決了拼裝焊接中的一大難題,被譽為中國焊殼拼裝“第一人”。僅近10年來,就解決了企業制造難點114項,進行技術創新30余項,很多達到國家級水平。
68.蘆巨才男原蘭州通用機器廠退休高級工人技師。1989年全國勞模。先后獲“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十大杰出工人”。他參加工作幾十年,年年超額完成工作任務,先后實現大小革新180多項,研制不同規格旋風銑扣刀70多把,分別提高工效1-20倍,用13年完成了28年零七個月的工作任務,被大家譽為“跑在時間前面的人”、“刀具大王”。
69.邱娥國男63歲,原江西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副政委,公安部一級英模,2000年全國勞模。自參加公安工作以來,25年愛崗敬業,勤政廉政。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即《邱娥國工作方法》,成為基層民警的工作法寶,他被百姓稱為耿直、廉潔的“公平秤”、公正人。作為人民的好警察,他正譜寫為人民服務新篇章。
70.邵敬春女53歲,河南省內黃縣總工會主席,2000年全國勞模,全國優秀工會工作者。21年來,邵敬春以獨特的人格魅力、愛崗敬業精神,給全體工會人作出了榜樣。在她的影響帶動下,內黃縣總工會由一個不起眼的基層工會一躍成為全國先進工會。面對新時期職工維權難題,邵敬春率先成立法律援助中心和“內黃縣農民工維權服務站”。
71.陸永康男60歲,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羊福鄉民族學校教師。2006年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師德標兵、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他用殘缺的身體搏擊命運,用畢生精力為山里孩子送去知識之光。任教40余年,陸永康忠誠黨的事業,自強不息,為改變家鄉貧困落后面貌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新人。
72.陳雙田男1916年2月出生,1950年9月,赴北京參加全國工農兵英模代表大會,1989年國慶期間,出席全國勞模先進表彰大會。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帶領群眾興修水利,把旱地改造為水田,使畝產增加了三倍。曾13次進北京,8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見。他倡導的“路成行、田成方”在農村被廣泛推廣,沿用至今。
73.陳剛毅男46歲,湖北省交通設計院副書記,2006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06年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他20年來始終奮斗在交通建設第一線,先后參加了省內宜黃、京珠高速公路和援藏項目西藏山南地區“湖北大道”、214國道角籠壩大橋等17個項目的建設工作,承擔了大量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工作。
74.陳樹蘭女78歲,原寧夏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寧夏著名心內科專家,1960年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出席全國教育和文化、衛生體育、新聞等方面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并成為全國勞動模范。她在內科尤其是心血管內科學的奠基、創業與創新發展中貢獻卓越,在醫療研究領域作出突出貢獻。
75.陳峰男漢族,現任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長,大新華航空公司董事長,在航空服務領域作出重要貢獻。1996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0年全國勞模。在他領導下,海航從地方航空公司發展為中國第四大航空集團公司,16年來保持良好的安全紀錄,連續7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海南企業100強第一名。
76.陳德華男藏族,四川省甘孜德格公路分局雀兒山5班班長,為我國道路交通事業作出重要貢獻,1995年全國勞模。2003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帶領5班,二十年如一日工作在雀兒山公路上。冬季他們頂風冒雪搞好交管工作;夏季,他們保養道路。據統計,陳德華帶領5班職工每年平均幫助過往車輛80余次,救助旅客200余人次。
77.單書男原天津大明軋鋼廠工人,退休前任天津市總工會副主席。1956年、1959年全國勞模。他在技革技改方面作出突出貢獻,1954年成功將筒形固定銅瓦改為可調節銅梢瓦,1958年至1959年,他完成重大技術革新15項。1963年到1978年15年間,他領導技協幫助1200多個企業解決了3400多個生產技術關鍵問題,推廣了幾十項新技術。
78.周鐵征男43歲,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曾獲2008年度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他先后承擔了數十項國家重大鐵路建筑設計,特別是主持了北京南站、天津站、上海虹橋站等多個世人矚目的大型鐵路客站的設計,20年的鐵路建筑設計生涯,他以出色的技術能力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
79.孟泰男69歲,原遼寧鞍山鋼鐵公司工人。1950年、1956年、1959年全國勞模。解放初期,孟泰帶領工友們搜尋挖掘器材,并加以整理、分類、修復,然后儲存在“孟泰倉庫”中,以備急需;不向國家伸手要錢,先后恢復了一、二、四號3座高爐的生產。形成了艱苦奮斗、愛廠如家、為國分憂、無私奉獻的“孟泰精神”。
80.羅東元男59歲,現為廣東省韶關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1995年和2005年全國勞模。他共完成大小革新項目140多項,其中“電氣集中安全防護型直流數字軌道電路”,是國內工礦企業惟一實現軌道電路數字化的新一代重大核心技術。他創造了鐵路運輸自動控制領域的“韶鋼模式”。
81.侯占友男原河北開灤趙各莊礦起重工,1979年全國勞模。1971年至1975年,侯占友每年都要上400多個班,超過正常出勤將近一倍,義務做工2316個。他堅持不要加班費、下井津貼和勞動補助糧。在他帶動下,工友們都加班加點工作,使開灤實現了“四五”翻番,原煤產量由1000萬噸上升到2000萬噸。他被譽為“礦山鐵漢”。
82.柳傳志男65歲,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總裁,1995年全國勞模。在他的領導下,聯想從中關村一間普通的國有民營小企業,成長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旗艦型企業集團。走出了一條具有聯想特色的高科技產業化道路。柳傳志高舉民族計算機產業大旗,在與國外強手的競爭中一舉勝出,帶動了一大批民族企業的發展。
83.胡海濤男33歲,南航新疆分公司運行指揮部性能高級工程師,2005全國勞動模范。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完成了緊張的開發、調試工作,使得AOC系統于2000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2006年,他和同事們經過探索和嘗試,開創性地提出了J325航路偏置運行方案,僅燃油一年即可為公司節約成本1000萬元以上。
84.趙占魁男原陜甘寧邊區農具廠工人,被毛主席稱為中國式的“斯達漢諾夫”,1950年全國勞模。他在高溫爐旁作業,無任何防護措施,每天早出晚歸,鉆研技術改進工藝,提高產品質量。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廣泛開展建立新的勞動態度、提高生產率為內容的“趙占魁運動”。他先后被授予“特等勞動英雄”等稱號。
85.趙國峰男現任開灤集團有限公司唐山礦業公司工會副主席。他在技術革新方面成績突出。2000年全國勞模。他憑著自己多年操作高檔普采割煤機經驗以及自學的采煤原理,連續攻克了九個在特殊地質條件下有關“機組”和“支架”方面的技術操作難題,成功創造了12項先進技術操作法,20多年來創效益3295萬元。
86.趙桂蘭女79歲,原大連523廠工人,1949年為保衛國家財產失去雙臂,先后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1950年全國勞模。1957年被保送上大學深造。被分配到大連市西崗區法院擔任助理審判員,后調到區政府民政科、信訪接待室工作,在辦案中一絲不茍,秉公執法,離休后,她來到青少年中間,用親身的經歷教育下一代。
87.趙夢桃女原西北第一棉紡廠細紗擋車工,她領導的“趙夢桃小組”成為我國紡織戰線旗幟。1956年和1959年全國勞模。1952年起,她連續七年月月全面完成生產計劃,并幫13名工人成為工廠和車間先進生產者。她摸索出科學的巡回清潔檢查操作法,使斷頭減少三分之二,粗細節壞紗比過去減少70%左右。
88.鐘南山男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導。現任中華醫學會會長、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1995年全國勞模。曾作為中國惟一代表參加“全球哮喘防治方略”制定。2003年SARS猖獗時期,他始終在醫療最前線救死扶傷,奔赴各疫區指導開展工作,倡導與世衛組織密切合作,因功勛卓著,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89.唐嗣孝女82歲,包頭鋼鐵公司。1956年以來,三次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先進生產者榮譽稱號,多次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79年,國務院授予她一枚金質獎章。她是我國著名的煉焦專家,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焦化事業。從1957年到1983年的26個年頭里,唐嗣孝在包鋼焦化廠用她的全部心血澆灌著焦爐。
90.徐虎男59歲,原上海西部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水電工,現為集團物業總監。1989年、1995年、2000年度全國勞動模范。1995年徐虎制作了3只“特約報修箱”,掛在居委會、電話間墻上。多年來,他開箱3191次,義務為居民修理2155處,他為此花費了6382小時的業余時間。8個除夕夜,他都在居民家維修保養。
91.桂育鵬男北京市技術交流站副總工程師。1956年、1959年兩次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1952年起,先后實現技術革新300多項,改進刀具150多項。在科研單位協助下,設計研制出80多種新型刀具,其中定位環式可轉位面銑刀和水霧化粉末高速鋼刀具,填補了國內空白。1970年入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進修。
92.桂希恩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2005年全國勞模,2008年獲我國醫療衛生界最高榮譽——白求恩獎章。他一直致力于地方病和傳染病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在血吸蟲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領域研究取得卓越成就。為了摸清艾滋病疫情,他曾數十次自費到農村調查研究,宣傳防艾知識。
93.莫家瑞男原重慶長江輪船公司船長。1956年和1959年全國勞模。他為修建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運輸物資,首開川江上水夜航記錄。為搶運抗美援朝軍運物資,首開川江下水夜航記錄并首創川江駕引合一。他打破高洪水位、枯水位航行禁區,憑高超的駕引技術,為進出川物資運輸創造驚人業績。
94.袁政海男38歲,江鈴集團公司模具班長。先后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中華技能大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8年來,袁政海參與了江鈴各類車型重大模具的開發制造,直接參與的技術改進項目48項,其中12項榮獲公司技術進步獎,是知識型、復合型、專家型的高級技術人才。
95.袁隆平男78歲,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被國際同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1978年全國勞模。1975年,袁隆平院士研制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他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
96.賈正方男74歲,四川省彭州市大寶鎮寶山村黨委書記,1995年被評為全國勞模,2000年獲“全國農村十佳優秀人才”稱號。他帶領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2007年底,全村固定資產達到40億元,人均純收入12322元。在“5·12”大地震發生后,他積極組織營救,恢復生產。2008年,寶山村實現總產值97923萬元。
97.郭鳳蓮女62歲,現任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黨總支書記、大寨集團董事長,1995年全國勞模。16歲擔任大寨鐵姑娘隊隊長。在大寨的發展中,郭鳳蓮不斷提高。17年來,郭鳳蓮帶領大寨人在市場上打出了響當當的經濟品牌。如今的大寨人住進了別墅建筑,戶均168平方米,2009年全國婦聯授予郭鳳蓮“全國十大女杰”稱號。
98.顧建國男56歲,現任馬鋼集團董事長。2005年全國勞動模范。擔任馬鋼主要負責人以來的10多年,他團結和帶領班子成員,理清思路,使企業快速走出了生存困境。此后,果斷、及時地投資400多億元實施了兩輪大規模結構調整,搶抓機遇,銳意創新,創造了廣受贊譽的“馬鋼速度”。
99.殷順民男64歲,中共黨員,原浙江省榮軍醫院護理員。2005年被評為全國勞模。1971年,26歲的殷順民中專畢業,來到浙江省榮軍醫院,成了當時休養區惟一的男護理員。照料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一等傷殘軍人,還要給大小便失禁的傷殘軍人擦拭、清洗等,他三十五年如一日,把一生獻給榮軍護理事業。
100.常香玉女原河南省豫劇院院長,1995年全國勞模。1951年為支援抗美援朝,常香玉率劇社巡回西北、中南、華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獻“香玉劇社號”戰斗機一架,有“愛國藝人”之譽。常香玉從藝70多年,創立了特色獨具的“常派”,擁有億萬觀眾和戲迷。她以對藝術永無止境的追求,改變了一個劇種的命運,終成一代宗師。
101.曹茜男49歲,西寧市環球運輸有限公司出租車司機,2005年全國勞模。自1998年至今,曹茜同志與各種犯罪分子作斗爭,奮不顧身地保護受害群眾,幾年中先后抓獲了數百名盜竊、搶劫、強奸、販毒、販槍、涉爆的犯罪分子,使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把為人民服務、為群眾做好事當成本分工作,譜寫了一曲高原正氣之歌。
102.梁軍女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原哈爾濱市農機局總工程師。1950年全國勞模。哈爾濱市建國以來最具影響力勞動模范。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她是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從事農機工作40多年。著有諸多專著。并從日本成功引進了豐田汽車維修檢測線。她為提高新中國婦女的社會地位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103.尉鳳英女76歲,沈陽航天新星機電有限責任公司退休干部,被譽為“毛主席的好工人”,13次受到毛澤東的接見,1959年全國勞模。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尉鳳英完成較大技術革新項目58項。她所領導的“廠紅專大隊”實現技術革新707項,她成為當時沈陽市職工技協的帶頭人之一。
104.黃伯云男63歲,中南大學校長。2006年獲“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等榮譽稱號。長期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和人才培養,為我國航空航天科技事業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共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和國家攻關項目等10余項,并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105.黃榮昌男原重慶鋼鐵公司木工,被譽為現代“魯班”,1956年和1959年全國勞模。他發明新中國第一臺機械化鋸木機。1952年至1958年,他革新創造多種機械設備,實現木工車間機械化。他首先完成“江邊活動橋梁”機械化改造,實現鋼板裝卸上船機械化。他先后完成372項技術創造革新。
106.彭隆榮男52歲,海南省南田農場場長,2005年全國勞模。1992年,彭隆榮改革創新農場管理體制,對農場的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使陷入困境的農場煥發生機,職工解決了溫飽問題并向小康邁進。如今,農業開發、自營經濟開發、溫泉旅游開發,成為南田農場的三個金飯碗,經濟結構實現多元。
107.智呼聲男55歲,農行內蒙古分行營業部保衛部經理。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三次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在從事農行保衛工作22年來,智呼聲比別人多干了5萬多個小時的工作,犧牲節假日2400多天,卻沒有多拿過一分錢的報酬。他和同志們經手的2000多億元現金從未出現過任何差錯。
108.程軍榮男31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三一一工廠機械光學加工車間車工班長,高級技師。2007年5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在班組建設中,以創建“工人先鋒號”為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08年9月,工廠成立“程軍榮農民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班組技術創新、技術攻關、技術交流提供了施展平臺。
109.蔣筑英男貴州省貴陽市人,原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在光學傳遞函數(OTF)、色度學、光學檢測、軟X射線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被譽為“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1983年全國勞模。他發表我國第一篇OTF論文,研制出我國第一臺OTF測量裝置,建立了國內第一流的OTF實驗室。
110.謝晉男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上海電影制片廠導演,1989年全國先進工作者。作為第三代導演中的佼佼者,謝晉在50余年的導演生涯中執導了20余部影片,其中的一半在中國電影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受到觀眾的喜愛。謝晉曾有6部影片獲得“百花獎”,這一驕人成績,在中國電影史上絕無僅有。
111.魯冠球男65歲,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農民企業家,被譽為企業界的“常青樹”。1989年全國勞模。上世紀70年代,魯冠球通過粗放方式多元化經營,帶領廣大村民白手起家,從無到有,脫貧致富。1999年后,萬向集團與時俱進,實施“資本式經營、國際化運作”戰略,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
112.甄榮典男河北唐縣人,全國勞模。曾任華北兵工工會、山西省總工會副主席。1950年全國勞模。抗戰時期,甄榮典經常一人走三五里地,選擇軍工機器埋藏地。冒著生命危險和敵人“捉迷藏”,保護著軍工生產的“命根子”。他帶領大家多造炮彈,掀起生產競賽熱潮。他創造了日車炮彈外圓480個最高紀錄,被譽為“炮彈大王”。
113.竇鐵成男53歲,中國中鐵一局電務公司電力高級技師,2008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他僅有初中學歷,卻自學掌握了大量電力學知識,工作28年間,他提出實施設計變更6次,解決技術難題52個,排除送電運行故障310次,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及節約成本1380萬元,被稱為知識型、專家型技術工人。
114.詹夷生男53歲,福建南平市林業局科技特派員,在科技扶貧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2005年全國勞模。他20多年投身林業科研、試驗、示范、技術推廣事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詹夷生進村入戶,以知識和忠誠報效閩北,以科技扶貧為己任,情系“老、少、邊、窮”,帶領農民走“科技興榛致富”之路,為閩產錐栗產業帶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115.譚竹青女原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1995年全國勞模。48年居委會主任,她成為這個小官上任職時間最長的人之一。長春市二道區東站十委社區發展成為今天環境優美舒心,文化娛樂開心,居住安寧放心,經濟繁榮歡心,生活方便稱心,遠近聞名的“五心”社區,她被喻為“社區之魂”。
116.樊錦詩女71歲,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研究館員,2002年獲得“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樊錦詩同志從事敦煌石窟保護與管理、石窟考古方面的研究工作40余載,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了保護好敦煌莫高窟這些珍貴的文物,她帶領科研人員,經過艱苦探索和不懈努力,把敦煌石窟的保護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117.潘蘭英女49歲,現任黃石市總工會生活保障部副部長。2000年全國勞模。她任絲綢廠工會主席期間,用五年時間,走訪100多家企業和340余戶困難職工家庭,幫助170多人就業,解決180名退休職工養老金。2005年9月“潘蘭英職工維權服務熱線”開通以來,培訓和幫助32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實現就業。
118.黎定琦男43歲,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公安局副政委。2000年被評為“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200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被人社部、公安部授予“公安一級英模”稱號。面對犯罪分子,黎定琦臨危不懼、不怕犧牲,英勇負傷。他雖雙眼殘疾但仍堅守崗位,甘于奉獻,堅決謝絕組織的照顧,繼續在刑事偵查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專長。
119.戴鳳臣男直隸交河(今河北泊頭)人。1959年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建國后,在北京二七通信工廠當鑄工。后任北京二七通信工廠技師、北京市技術交流站鑄造技術交流隊隊長。50年代先后研究出活芯鐵和用本地沙摻黃土、鋸末代替內蒙古沙摻煤粉等多項鑄造新工藝。創造出先進的薄澆口澆鑄法。
120.戴景明男40歲,天津建工集團二建公司勞務隊,工程師、二級項目經理。2009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從一名工地上推車打雜的小工,逐漸成長為建筑行業懂管理、技術過硬、善打硬仗的行家里手,他實現了一個普通農民工從純體力付出到知識型、技能型、管理型勞動者的轉變。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