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中小學生如何品名著?切莫“逼搶圍”
來源:新聞晚報網絡版 文章作者:彭 薇(記者) 2010-02-05 08:48:46

名著難讀,但要讀,尤其是身處網絡時代的大背景下。滬上不少語文特級教師呼吁:寒假里,應給孩子留些“品味名著”時間。讀名著,不追求數量,而是選擇感興趣的作品,沉下心品讀,積累人文底蘊。
切莫“逼搶圍”
不少名著內容久遠、背景生疏、篇幅宏大,甚至語言晦澀難懂,與當代中學生的閱讀習慣差異很大,顯得不好讀。專家指出,讓學生讀名著不能采取簡單的“逼搶圍”策略,而要依托其他情境,讓學生慢慢走進名著的大千世界。
語文特級教師、上師大附中副校長余黨緒說,不妨從故事和人物入手,引發學生閱讀興趣。學校選修課讀魯迅的《狂人日記》時,余黨緒就引出歷史上著名狂人章太炎、李贄等人的故事,學生很愿意聽,他再結合社會背景引導學生研究魯迅筆下的“狂人”特質。再如,開書目之前,余老師先和學生聊 “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花和尚倒拔垂楊柳”等故事,再激發學生閱讀相關名著的興趣。
還有老師 “支招”:“別急著看‘書’,而是看‘人’,先研究名著作者的生平和經歷,對作者感興趣了,自然而然會去讀他的作品。 ”
要“因材施教”
專家們同時指出,引導孩子讀名著也要“因材施教”,根據其閱讀興趣開出不同“書單”。比如,喜歡犀利文風,可以讀魯迅作品;偏愛細膩情感,可以讀《紅樓夢》等作品。
不少語文特級教師指出,學生起步讀名著時,要充分考慮其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由淺入深,或選擇有一定接近性的名著。余黨緒說,如果學生沒有接觸過名著就讓他們讀《復活》,往往接受不了,但若從《魯濱遜漂流記》開始,不少學生就很感興趣。
名著讀什么?專家們建議,讀名著,要了解故事情節,掌握表現主要人物的情節及細節,有重點地閱讀,并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把優美詞句、語段摘抄在讀書筆記上,并寫上點評或心得。學生也可嘗試先看故事梗概,再看相關評論,進而閱讀原著,這也是閱讀名著的一種有效途徑。
如今,一些名著已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學生也可先看影片再閱讀原著,這樣可以使原本抽象的東西具體化。
專家們特別指出,在名著閱讀上,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見影,而是要讓學生明白,通過閱讀汲取養分,培養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志趣。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