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談作文:作文的真情是如何丟失的
來源:廣州日報 文章作者:馮為民 2010-03-23 16:40:12

馮為民(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
學生的作文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作文是涌出來的,情真意濃,激情洋溢,感人至深;第二層次的作文是流出來的,順理成章,文從字順,平實自然;第三層次的作文是擠出來的,生搬硬套,東扯西拉,敷衍成文。現在第一層次的美文已很難一見了;第二層次的作文也不多見;而第三層次的缺乏真情的作文卻每每見到,讀罷總會產生一絲苦澀、一絲困惑——學生作文中的真情是如何丟失的?
首先,受作文指導的不良文風的影響。
高中生寫作文時普遍在“大氣”和“文化底蘊”等方面花力氣,作文往往寫實的很少,寫虛的很多。基本上都是為作文而作文,是典型的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狀態下,“為賦新詞強說愁”。再從形式上看,一味突出應試八股的套路,如講究詞藻的華麗,開頭結尾常用整句,或排比或對比或對偶,有的還加上煽情的題記。這樣的文風隨著應試教育的回潮,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原因很簡單:不少閱卷老師喜歡這類文章。
其次,作文訓練往往不能落到真情處。
語文教師對作文訓練歷來是十分重視的,但往往不能落到真情處。文章不是無情物,作文訓練如果不能調動起學生的生活積淀,讓學生真情投入,長此以往,作文的假大空就會成為必然。如有三位教師在教《金岳林先生》一文時,都組織了寫作訓練:(1)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金先生一樣與眾不同的老師。請在我們現在的任課老師中任選一位,利用細節描寫寫一篇一百字左右的短文,寫出他的特點來。(2)請大家以站在你面前的語文老師——“我”為對象,以“我”與你們日常接觸的平凡小事為題材,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寫一段文字,表現“我”的特點。(3)仿照本文人物描寫的手法,把有趣的老師、同學寫一寫,課堂上交流。
題(1)的選擇空間較大,如果教師能狠抓落實的話,學生或許可以寫出真情來;題(2)看似具體,但如果語文教師自身對學生來說并不能激起真情,那就寫不出有真情的文字來;而題(3)中如果沒有“片斷”的提示,學生能完成一篇“仿作”嗎?可見,偏重于技巧而忽視真情的關注,是作文真情流失的重要原因。
再次,作文命題往往缺少激發和喚醒“真情”的張力。
無論是命題作文、材料作文還是話題作文,都應該具有激發和喚醒學生情感的力量。如果題目富有情感張力,給學生留下較為廣闊的寫作空間,就容易使學生有一吐真情的機會。但很多作文題卻因為審題難度偏大,窒息了學生的想象空間;或過“空”過“虛”,讓學生無從著手。如“必須跨過這道坎”,對有類似經歷的學生來說就很容易寫出真實感受;相反,面對“詩意地生活”這樣的題目學生就很容易矯情,寫不出情真意切的文字。
作文需要真情,我們呼喚作文的真情傾瀉,我們期待“涌出來”的佳作,也希望學生的作文是從心靈深處“流出來”的,讓學生的作文真正實現“我筆寫我心”。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