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家庭教育幾大疑問(2)
來源:網絡 文章作者:匿名 2009-11-18 15:02:01

從表四可以看出,家庭成員有不良行為或嗜好的(如賭博、酗酒、打麻將、或跳舞成癖、言行不端、違法亂紀),“后進生”家庭有25.0%,其中打麻將成癖的占“后進生”家庭的17.4%。而“優秀生”家庭不存在這些問題。另外,在父母離異、父母患病或殘疾兩方面,“優秀生”家庭比“優秀生”家庭明顯得多。
二、如何對“后進生”進行家庭教育
教育和轉變“后進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對“后進生”進行家庭教育,涉及的方面很多,教育方法和藝術也大有講究。這里,不打算例舉具體的教育方法和事例,僅從自身修養、家庭環境、家教原則與要求幾方面提出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 加強自身修養,做孩子的表率
俗話說:“有其父,則有其子。”就是說,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會有什么樣的孩子。話雖然有些偏頗,但說明了父母親自身的行為表現同孩子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表率。
首先,家長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要時刻認識到,自己是孩子效仿的榜樣,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可能化為他們自身的行為。對于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行為和嗜好,家長要痛下決心改正。
最后,家長要不斷進取,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技能,努力創造奮發向上、朝氣蓬勃的生活。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不斷進步,人們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家長要努力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從而給孩子的學習起模范帶頭作用。
(二)建立和睦家庭,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從上文關于家庭關系狀況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家庭不夠和睦是“后進生”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要教育和轉變“后進生”,建立和睦的家庭,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十分必要。
1、互敬互愛、平等互助、和睦相處
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作為家長的父母之間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愛護、相互幫助,在家庭中形成民主、平等、融洽的空氣,有了分歧彼此互相理解和容忍,有了矛盾彼此協商解決。
2、教育態度、方法要保持一致
筆者通過采訪一些“后進生”家長,發現許多家長在家庭教育態度和方法上分歧較大。在許多家庭里,家長一方對孩子過分嚴厲,或者簡單粗暴,而另一方則護著孩子,過分地愛憐孩子。有的家長一方要求孩子這樣,另一方則要求孩子那樣,甚至當著孩子的面發生爭執,弄得孩子無所適從,或者盡可能找退路求安逸。
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法要盡量保持一致。如果不是面對緊急情況或重大問題,就應該相互忍讓,不必當著孩子的面發生爭執。過后,在孩子不在場的情況下,家長可再冷靜地分析當時的情況,共同商量出較為得當的教育方法。
(三)尊敬、 理解、關心、愛護孩子,做他們的良師益友
1、尊重孩子。孩子雖然年齡小、經驗少,但他們也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別人包括自己家長的尊重,后進的孩子,可能表面上無所謂,其實在內心深處,更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自尊自愛,是孩子成長進步的肥沃土壤。家長要尊重孩子,培養他們的自尊心,把高度尊重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
2、了解和理解孩子。近年來,隨著社會環境的迅速變化,青少年兒童呈現出許多新特點。家長對孩子的了解似乎越來越少,相互之間的理解也越來越難了。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更要經常了解孩子思想、學習、生活各方面的情況,保持跟孩子的交往,促使自己與孩子進行必要的思想交流。同時,要學習青少年兒童生理學和心理學,了解當今社會環境的變化對孩子的影響,并加以正確的引導。
3、關心、愛護孩子。孩子相對幼稚,心靈較為脆弱,他們害怕孤獨、冷漠,害怕陌生的環境,害怕失敗。后進的孩子,容易受人歧視。家長要對他們倍加關心和愛護。要善于創造愛的氛圍,讓孩子經常淋浴在愛的陽光里。同時,要學會愛孩子,學會理智地愛,避免走溺愛、簡單粗暴、放任不管的極端。
(四)幫助孩子形成正常的伙伴關系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據了解,大多數“后進生”喜歡和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同伴交往。在這種交往中,由于受不正確輿論導向和不良行為習氣的影響,他們很可能走向墮落,學習成績每況愈下。
為此,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跟什么樣的同伴交往,交往的性質和內容如何。要教育和引導孩子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集體活動,多跟思想好、學習好的同伴交往,避免跟不三不四、游手好閑的人交往。對于孩子的外出活動和延遲回家,家長都要過問,了解孩子在外邊干什么,跟誰在一起,然后根據活動是否積極向上給予應有的評價。對于那種經常在外游蕩的孩子,家長可跟孩子訂立一種協議,提出孩子外出應先請假,如果延遲回家又沒有和家里人聯系,就應該受到相應的懲罰;如果孩子多長時間能做到遵守協議就給予相應的獎勵。家長還可以有針對性地給孩子選擇合適的同伴,讓孩子學習同伴的優點,克服自身的缺點。
因此,一個孩子成為“后進生”,與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密切相關。家長要努力克服家庭教育方法、家庭關系和自身行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規范自身行為,建立和睦家庭,遵循教育原則,講求教育方法,把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