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娃上網上出心理問題
來源:深圳商報 文章作者:趙 川 2010-02-09 15:22:59

心理專家正在為一名求診者做催眠心理治療。深圳商報記者 趙 川 攝
臉色灰暗、雙眼紅腫、垂頭喪氣,他們在家長“連哄帶騙”下,很不情愿地走進了心理咨詢室,而家長也是強壓怒氣,心情抑郁。經心理專家一番“治療”,一家人神清氣爽離去。這是記者在市內多家心理咨詢機構重復看到的一幕。
昨日,記者從深圳多家心理咨詢中心了解到,最近身穿校服的身影明顯多了起來。在位于福田區景田北的一家心理咨詢中心,記者現場看到,因孩子“成天上網打游戲”、“不聽話”、“鬧別扭”而一家三口前來做心理咨詢的,短短兩個多小時,就來了三撥。接線員朱小姐告訴記者,自打寒假開始,每天由家長打來電話咨詢孩子心理問題的占所有來電的近6成,而實際登門求助的約占咨詢量的4成,比平時翻了一倍還多。咨詢的家庭來自深圳及周邊地區,內容也是五花八門,問得最多的是子女“昏天黑地上網”出現幻聽幻視,也有因孩子考試成績不佳,被家長“秋后算賬”的。
心理咨詢與催眠專家、深圳高級中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蔣平說,近期,深圳乃至周邊的中山、東莞等地家長利用假期帶孩子到深圳看心理醫生,這確實是個新現象。這一方面說明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度在提高,并且對深圳咨詢水平的認可,同時也反映出隨著網絡的普及,學生娃心理問題在加劇。
兒子沉溺游戲引發家庭戰爭
在深圳市靈通心理科學研究所心理咨詢中心,高一學生小張在父母陪同下前來咨詢。蔣平親自為小張一家進行心理輔導。他首先讓小張說說最近遇到的煩心事。小張說,自己平時住校,放假后最看不慣爸爸的一些惡習,如一到家就躺在沙發上不動,嘴里總是嘮嘮叨叨說個不停,“盡是些沒用的話”。此外,爸爸還有個陋習,就是喜歡在家抽煙,一根接一根沒完。
蔣平隨后詢問爸爸對兒子有何意見。這位爸爸說,就是看不慣兒子回家后就一直坐在電腦前打電腦游戲,成天一句話都沒有,最近幾天每晚打到11點多還不收手。張先生嘆口氣說,“自己從事的是服務業,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平時工作很忙,回到家里非常困倦,躺倒沙發上就不想起來。”他反復強調,我為什么要罵你?因為你是我的兒子!希望你能成才,能考上名牌大學。自己成天在外累死累活,可孩子卻一點都不理解,特別是這幾天放假在家,“家庭戰爭”更是天天爆發,這令他很傷心,覺得生活沒什么意思……聞聽此言,母親也是淚水漣漣。
蔣平老師耐心地聽取父子的意見,他沒有評價誰是誰非。而是直視老張發問:“假如兒子雙耳被蒙住了,或者說他根本就是個聾子,你還會說個不停嗎?”蔣平的意思是,孩子產生嚴重拒絕心理時,家長說得再多也等于零。“家長們請記住,在孩子出現嚴重逆反心理的時候,切忌重復那些‘正確的廢話’!”從事青少年心理研究多年的蔣平說,糾正孩子的錯誤,最好的辦法就是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進步。尤其是青春期孩子,一味“強強相碰”地指責,以愛的名義說一些“正確的廢話”,有百害而無一用。
經過循循誘導,一家三口的“心結”終于打開了,這一家三口終于緊緊擁抱在一起。離開咨詢室時,張先生心情大好,高聲說道:“走!今晚我們一家去吃頓大餐,然后再去看一場阿凡達大片!”老張一家來自東莞。
女兒整天上網產生幻聽幻視
在位于羅湖區南國大廈的一家心理咨詢中心,一位女孩正在做催眠治療。在催眠師的引導下,她從頭到腳徹底放松、放松……慢慢地,這位名叫阿秀的初中女生,很快進入“沉睡”狀態。在催眠師引導下,她開始一步一步“回到”自己的童年,她說在小學五年級時,曾經有一次因為無意中將同學的文具盒帶回了家,結果被同學的媽媽追到了家里。雖然她沒聽清楚媽媽與同學媽媽的對話,但是,待同學的媽媽走后,媽媽狠狠地責罵并打了自己。從此,她發現同學的眼光也怪怪的。她還清楚地記得,當時媽媽發火時就坐在化妝臺前。說著說著,她開始嚶嚶地啼哭起來。
阿秀的家長告訴記者,自己以前經常出差在外,女兒基本是她媽媽帶大的。他說,女兒這次期末考試沒有考好,放假回家后,忽然發覺孩子心理出了問題:最近放假在家,她總是整天在房間里上網,總覺得有人在敲門或者在偷聽自己說話。每當周圍有人說話,她都顯得憂心忡忡,總懷疑別人是在議論自己。“孩子放寒假了,找老師不太方便,只能帶她來看看心理醫生,聽聽專家的意見。”這位家長有些忐忑不安地說。
“你沒有做錯什么,只是大人誤解了你,你會向大人道歉,大人也會原諒你。而現在,媽媽已經原諒了女兒,她希望女兒好,能夠健康地成長……”阿秀在催眠師的引導下,“感到非常柔軟、非常舒服……”
蔣平說,催眠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并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催眠的原理,其實并不復雜,在催眠師的暗示下,被催眠者的一部分腦細胞進入睡眠狀態,而另一部分還在活躍中,整個人體處于下意識狀態。其治療原理是,在睡眠狀態下,找準心理創傷的“原點”,從而通過一場儀式性告別,撫平創傷者的“心靈傷痕”。他說,阿秀進入初中階段后,課業加重,加上最近有不良外因刺激,心理就出現了問題,這種情況在以前他也遇到過很多。“好在家長心理方面意識較強,現在矯正還來得及。遇到嚴重心理問題的,一次治療還不夠,需要后續多次鞏固。”
蘇醒過來后,這位女生說,現在感到眼睛特別明亮,心里也特別地輕松。“我不會再擔心同學和老師說我的壞話了。”
孩子動輒抓狂家長不知所措
在心理咨詢室,一位11歲男孩在爸媽陪同下接受咨詢。小孩虎頭虎腦,身體十分壯實,如果不聽家長介紹,絲毫感覺不到他會有什么問題。
今年五年級的小凱在校成績還可以,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科平均有87分。“成績還過得去,但是有一個毛病不好,就是喜歡上網打游戲,一旦家長干預就變得相當狂躁”,發作起來,遇到什么就砸什么,大人拉都拉不住。小凱的爸爸說,特別是最近一次他帶兒子和一位鄰居的孩子一起玩足球,考慮到孩子較胖,為了調動孩子跑動起來,他故意將球踢得遠一點,并且為了“刺激”兒子,他故意將球不踢給兒子,而給了鄰居的孩子。這一下可不得了,兒子不干了,狂怒起來要打人,一直鬧到家里還不甘休,結果將茶幾給敲碎了。
聯想到學生評價手冊上老師的評語,結合孩子在學校的種種“抓狂”表現,加上在網上看到了相關介紹,家長覺得可能是孩子出了某種心理問題。
“的確,孩子是出了點心理問題”,心理咨詢師王燕說,孩子的焦躁不安同所處的生活環境有一定關系。不少父母親望子成龍,對子女賦予了太高的期望值。拿小凱來說,他常年參加課外奧數、外語等社會輔導班學習,還在學習鋼琴。“孩子年齡還小,他無法拒絕家長的安排。其實,孩子心理天平已經失衡。兒童天性要自由快樂,沉溺網絡游戲就是為了平衡、填充被強迫學習而擠占的娛樂時間。”
從事青少年兒童心理研究20多年的的蔣平說,家長要適時調低對子女的期望值,且要多留個心眼,注意觀察孩子的心理變化,一旦發現出了問題,要主動咨詢專業心理人士。“進行心理干預治療,越早越好;年齡越小效果越明顯,否則后患很多。”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