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義忠膽的英雄崇拜,讓青春充滿暴力
來源:騰訊教育新聞 文章作者:慕毅飛 2010-04-19 11:43:17

4月9日,廣東陸豐一名初二男生,只因在網上與同學發生口角,就將硫酸潑向同學,造成18人灼傷。此前的4月5日,南海九江中學一名高三男生,只因懷疑同班女生造謠,就殘忍地將該女生割喉致死。(4月11日《廣州日報》)
可以羅列的校園暴力事件,會是驚人的一長串。這些青春少年到底怎么了?獨生子女的時代,家庭最無法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暴力,但最難以提防的,往往就是這樣的暴力。雖然解決校園暴力是世界性難題,但在中國的特有語境中,我以為,青春需要非暴力的偶像。
自古以來,中國人崇拜的就是俠義忠膽的英雄。早在先秦時代,無論是刺殺秦王的荊軻,受雇殺仇的聶政,還是為主殺仇的豫讓,都是以血淋淋的故事,被國人捧上豐碑的。“食肉寢皮”,如此血腥的描述,在信奉忠恕仁義的文人筆下,居然就有報仇雪恨的褒義;“血債要用血來還”,更被演繹成天然合理的邏輯。特別是暴力與革命的聯姻,使暴力公然有了“好得很”的鼓噪。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的故事,長期作為初中的語文教材,向青春期的孩子灌輸暴力崇拜的毒液,那“三拳”慘不忍睹的毆殺文字,竟然以“正義”的名義,被師生進行定格特寫似的反復賞讀。同樣是嗜殺成性的新武俠小說,更是受到了舉國上下的追捧。即使發生了南平鄭民生刀刃無辜學生的慘案,網民熱衷于表達的也只是希望鄭民生能夠選擇殺貪官來報復社會……敢情錯的不是殺的方式,而只是殺的對象。如果真出現血刃貪官的事,恐怕未必不會被當作英雄來追捧。
拒絕暴力,就需重樹非暴力的偶像。諸如圣甘地、馬丁路德·金、曼德拉這樣的非暴力英雄,為什么不能進入我們的課堂?尤其是他們那種拒絕暴力的思想和遠離暴力的情懷,更應該伴隨他們絲毫不遜色于暴力革命的艱辛事跡,在廣泛傳誦中獲取我們年輕一代的崇敬。青春需要非暴力的偶像。雖然非暴力的偶像未必就能消彌一切暴力,但讓我們的年輕一代,不再崇拜暴力,以此營造一種拒絕暴力、遠離暴力的文化,那無疑是一種善。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