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戰爭”:誰將淪為“炮灰”?
來源:強國論壇 2005-08-16 18:15:58

關于擇校,關于導致擇校風潮狂烈涌動的根源――教育資源嚴重的人為失衡,以及面對種種積重難返的不反思、不作為,以及問責于家長望子成龍的種種說辭,實在都已經令人提不起情緒來反復說道了。昨天新華社電訊中有一篇時評,題目叫做“重復熱議老話題,本身是問題”,其中提及的兩個例子,一個是醫療,另一個就是教育。
不過,從現實情況來看,擇校“戰爭”更為可能的結果,其實已經征兆頻現:“迎春杯”、“希望杯”等被砸碎,用于選拔初中生源的各種培訓班被叫停……而事實上,所有這些杯賽、培訓班,盡管是教育的畸形表現,有許多難言的苦澀,但同時卻也是平民百姓的孩子爭取上“好”學校的惟一階梯,是一種相對的機會均等,是一種公平。現實就是這么矛盾而無奈。如果將擇校喻為一種“戰爭”,如今的“炮灰”會是誰來當,恐怕就不難揣測了。
強勢與薄弱學校兩極分化的現實才是擇校以及基礎教育“雙軌”狀態的根源,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戰爭”就不會停止。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解決問題的辦法僅限于停止杯賽、叫停培訓班,以及呼吁減負乃至規定學生的睡眠時間,都只是表面文章,只是為了平息傳媒輿論和向上面作出某種交代糊弄的短期行為。其結果只能是堵塞了普通人群的公平訴求,只能更突出地體現為“進入重點中小學日益成為金錢和權力的較量”,“政府以擴大優質資源的名義推出的重點校政策,既是政府能短期奏效的‘政績工程’,更成為讓子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有權者的既得利益”(《摻望》周刊周大平語)。
積重難返的事情就要下重手,為避免正在或即將采取的措施成為治標不治本的表面文章,這里提出兩個參考對策,可在加強薄弱校工作的進程中同時施行:
其一,停止所有“重點”中學的招生,將師資員工隊伍調配充實到其他中學。原有學校逐步重組為師資培訓機構,用于培訓包括農村教師在內的各地中小學教師。
其二,鑒于所謂優質資源的不均衡現狀,以公平為宗旨,(1)所有中學(包括公立和轉制學校)向所有學生開放,不得進行地域、區片歧視;(2)由于禁止入學測試的規定已經形同虛設,所以應規范入學測試的方式和內容,所有中學的測試內容不得超出小學現有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測試內容及方式需經論證、批準,所有程序向社會公開,禁止一切所謂特長生的招收;(3)禁止一切以聯合辦學等名義進行的入學機會和入學名額交易,對現有部委、機構與學校的各種合作方式進行清理,向全社會公布結果。
很多事情都是皇帝的新衣,說穿了,也就無所謂了。上述兩個對策無疑都會引起某種程度的震蕩,但套用一種現成的句式:如果沒有這樣的震蕩,“老百姓是不是對教育就更滿意”?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