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學質量不均衡 小升初就近分配路依舊難走
來源:河南日報網―大河報 2005-08-23 20:08:33

到8月18日,歷時兩個多月的小學升初中就近分配工作終于告一段落。小學畢業生在近幾天陸續領取入學錄取通知書的同時,金水、中原、管城、二七四區也各自設立了“咨詢及復議”現場,重復著每年的接待復議工作。各區的咨詢現場依舊有不少對分配結果不服的家長,在這場“分配”戰中做著最后的努力。
校與校之間教學質量不均衡的現實中,“擇校”使“就近分配”顯得格外沉重。
名校情結下的“暗箱操作”
為讓孩子進名校,家長想出了一套又一套對付就近上學的方案。遷戶口、借房子、投親靠友……造假者要提前把孩子的各季衣物、生活用具早早搬進假戶口所在地,還要和家屬院的門衛、社區負責人打好招呼,教育部門來調查時一定要確認孩子的住址屬實。
為避免家長托關系與調查人員聯系,近兩年,一些教育部門不得不請武警官兵入戶核查。但即便如此,仍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被公正地按照住址就近入學。
就近分配是為了減輕小學生升學壓力,均衡校與校之間的教育資源。當然,家長擇校的心情無可指責,如果要埋怨只能埋怨鄭州的名校太少。
另一種怪現象
據家長反映,一些名校對教育部門分配的學生名單不肯全盤接收。
盡管學生領到了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但到學校報到時,學校卻還要對分配來的學生再次排查,從中選出疑似造假者,拒之門外。學生想上學也可以,但要繳上萬元的擇校費。
對此,教育部門意見頗大。他們說,由于鄭州市的教育分級管理,如一些學校直接歸省教育廳管理,一些小學和初中、高中歸區教育部門管理,而一些初中、高中歸市教育局管理,小升初的就近分配,鄭州市全部交由各區教文體局負責,先由小學生畢業學校從班主任到校長層層把關,再由各區教育部門組成排查小組入戶排查。經過層層排查,最終學生被分配進初中讀書,但一些不肯接收的初中又不歸區級教育部門直管,對學校為賺錢而采取二次排查的做法,區級教育部門無能為力。
一些名校對每年各區教育部門分配的學生班額過大有意見,但區級教育部門則認為學校所謂的班額過大有詐。一位區教文體局工作人員說,每年區教育部門為學校分配的班額有一定數量,如果片內學生過多,劃入該校入學的片區會相應縮小,一些名校所謂的班額過大,事實上是其認為分配的學生多了之后,影響學校招收擇校生。
新建學校未被全部認可
去年,為緩解鄭州市區入學壓力,鄭州市政府決定在市內各區新建22所中小學。今年,5所新建初中已經被列入了開始招生行列。
但在近兩天的復議現場,一些家長對于孩子被分到了新建學校并不滿意。他們說,新學校教學質量如何、生源素質怎樣等,還都是未知數,孩子在這里上初中,將來要考高中,上大學,沒有人愿意在這關鍵階段拿自己的孩子去當實驗品。另外,新建學校位置多處于南三環附近,孩子上學離家遠,這都是家長不大愿意讓孩子去的原因。
教育部門表示,新建學校暫時不被認可可以理解,但為了支持新建學校,各區都曾大規模招聘教師、送教師接受業務培訓、配備較強的領導班子,政府出錢建設的高起點學校如果沒有生源,新建學校豈不是白建了?
事實上,新建學校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區初中的入學壓力,各區也都在努力將新建學校打造成名校,以此證實政府的投入沒有白費。
10年分配政策校間”差距”依舊
鄭州市采取小學畢業生就近分配政策,今年是第十個年頭。
10年,方便小學生就讀的分配政策,依舊未能化解家長心中難以磨滅的名校觀念。
鄭州市教育局一位負責人說,小升初各初中分配進校的學生素質均等;校與校之間,學生在接受能力、學習水平等各方面理應不會出現較大差距。但在鄭州市,幾十年前的老名校如今依舊是熱點學校,當年按規定只能錄取低分考生的薄弱學校也依舊是如今家長們不肯讓孩子去上的“差學校”。
據了解,名校是由以前的錄取制度造成的。在小學升初中采取考試制度的時候,各學校招收的分數線,決定了學校的質量。初中畢業生升高中名校的比例,同樣是初中學校能否在市民心中成為名校的標準。一所學校能不能被社會所認可,升學率幾乎是唯一的評價標準。
其實很多原來的薄弱學校,近幾年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學校每年的初中生升入省示范高中的人數甚至比家長認可的一些初中還多。但家長瞅準了名校多年的老牌子,不肯接受轉變中的薄弱學校。一些學生進入所謂名校后才發覺,由于名校每班學生過多,教師教課時非常吃力,學生之間競爭壓力過大,學習成績未必會能達到家長所愿。
教育資源何時能均衡
國家“小升初”入學政策的核心是“就近”和“免試”。如今,由于校間教育不均衡,家長擇校風盛,導致不少學生即便家門口有初中,也不愿上或進不去,并不能做到真正全部就近入學,小學生上名校不僅要考試,甚至連個人情況(考分、家庭住址、前若干年的表現)還要“公示”,接受同學檢舉。
鄭州市教育局一位負責人說,想要改變家長擇校的觀念,必須均衡整個城市的教育資源。而義務教育均衡化的關鍵在于生源均衡,這又必須有賴于辦學條件的大體相當,包括教師的合理流動、為薄弱學校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增加教育成本等。
只有學校的基本設施、教師配備、教學質量基本均等,不太能分出強弱,家長的擇校觀念才會改變,就近分配才會不再受到家長的責難。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