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為什么沒給學生減負
來源:中國青年報 文章作者:北京 樊未晨 楊 芳 2006-06-08 10:21:13

眼看就要期末考試了,在北京一個研究所工作的李女士遇到了一件尷尬事。上小學一年級的侄女在復習英語,她拿出課改之后漂亮的英語書指出一個單詞“hopscotch”來考姑姑,還真把李女士給難住了。李女士求助于英漢詞典,然而,詞典里也查不到。結果,還是侄女的英語課本給了解釋:“跳房子(一種兒童游戲)。”“我沒想到自己會不認識小學一年級的英語單詞。”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她哭笑不得。
這兩年,很多家長都有過類似李女士的經歷。他們感嘆:“現在的孩子可真不容易,課本越改越難,學習的時候越來越多,而玩兒的時間卻越來越少”。
正在全國轟轟烈烈進行著的新課程改革,雖然宗旨是要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但實際效果和預想似乎有一段距離。北京市中關村地區某小學裴老師說:“本來以為課改之后學生的負擔能減輕一些,沒想到學生的負擔沒減反增,教師也忙得團團轉”。甚至有教師抱怨:“這樣的教材根本沒法教。”
沒有中小學教學經驗卻在編課本,學生理解不了,就死記硬背“新教材有些地方看起來容易了,但是有些地方卻比舊教材難了。”裴老師告訴記者。
有一次裴老師路過一個三年級的班,看到教室的黑板上寫滿了單位換算的公式,其中有“1公頃=( )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 )公頃”……“這不是五年級才學的嗎?”裴老師事后問這位寫板書的同事。同事回答,他們學校使用的這套新教材已經把這些內容挪到三年級了。這位老師已經用了很多種方法讓學生理解“公頃”、“平方千米”這些概念,試圖讓學生們更形象地記住這些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可是太難了,他們根本分不清哪個單位更大,也記不住沒有任何規律的換算公式,現在只好用笨辦法,把這些公式抄在黑板上讓學生天天背”。
北京市東城區的一位小學語文老師也有類似的感受。
這位老師已經教過好幾個版本的教材了,非常有經驗,因此,學校讓他編寫四年級新課程的教輔材料。在編寫過程中,這位老師發現,很多舊教材中六年級才出現的課文,現在已經挪到了四年級的教科書中。“現在的孩子已經夠累的了,怎么還要加大教材的難度?”這位老師很困惑。
北京工業大學的蔡教授坦言,現在這套新教材的編寫者很多是各學科的專家、院士,這些學者們幾乎沒有在中小學教學的經驗,也不太了解中小學的教學實際情況――“很多學者是本著‘我這門學科一定要后繼有人’的想法編寫教材,因此,一些微積分、統計等大學學習的課程被‘下放’到了中小學的課程中來了”。
北京市東城區一所小學的教導主任陳老師也介紹,一些專家在編寫小學數學教材時竟然搬來了大百科全書。陳老師感慨:“不少專家在介紹新教材的時候都說‘這套教材既尊重了自然科學規律又結合了實際’。我要說的是,專家們是不是首先應該想到尊重孩子的實際”。
把數學中最精彩的部分給刪了
“新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課本看著很花哨、簡單,也很生活化,孩子們一看就會喜歡”。裴老師說。
然而,讓老師們覺得別扭的是,新課改刪掉了一些本不該刪掉的內容。
海淀區一所重點中學教高中物理的彭老師說,他現在上課感到非常吃力,在講“力的合成與分解”時,他提到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發現學生們一臉茫然。“怎么會不知道呢?”他很奇怪,詢問初中數學老師后才知道這些定理在新版教材中被刪除了。所以,很多老師不得不再給學生補課。
不少老師認為,新課改的這種改法無異于“丟掉西瓜撿芝麻”。“因為把數學中最精彩的部分給刪除了”。唐老師說。據唐老師介紹,現在很多幾何知識都不需要學生學習證明的過程,比如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這個原理,教材上只要求學生們把三角形用剪刀剪開,然后再把3個角進行拼接,從實驗中得出原理的結論。
“要知道,數學最精彩的就是嚴格的推理和論證,可現在呢?這樣的課程讓學生失去了一次推理論證的美妙享受。”唐老師說。
課堂上沒講,作業和考試中卻出現,加課補課沒法避免有些知識課本中減去了,可是又在作業和考試中出現了。
趙女士指著孫女的作業本跟記者說:“這些題多像‘開心辭典’(中央電視臺一檔著名的益智類節目)中的題,我都得想一會兒才能做出來”。
趙女士的孫女在北京市海淀區八里莊的一所小學上一年級,孫女的作業平時都是由趙女士來輔導。“他們作業中的很多題都是書上沒有出現過的,可能用書上的某些知識也能解答,但是不知道得繞上多少個彎。”趙女士說。
趙女士反映的情況在裴老師那里得到了印證:現在的教材,每本書都配有一本“伴你成長”、一本“學力水平”,學生在這兩本輔助書中完成作業。“但不知道怎么搞的,這兩本該與教材配合良好的輔助習題,卻有很多都是課本上沒有講到的內容”。
海淀區的唐老師說:“現在別說是初中的數學作業難,就是小學的數學題也有很多大學畢業生做不出來,很多作業題都來自奧數”。這樣,老師利用一些活動課或其他時間給學生補課就在所難免了。
“教材有了新的變化,但是考試的變化并不大,尤其對于中學來說,很多課本中沒有涉及的內容在中考和高考中都有可能涉及。”唐老師說。
家長仍沿用原來的教育方法,不自覺地給孩子加碼不適應新教材的還有家長。
趙女士最近給上一年級的孫女楠楠額外增加了作業:抄寫語文課本上出現過的全部生字,直到所有的全能聽寫正確為止。
原來,楠楠的課本上把生字分為“會認”和“會寫”兩種。按照書上的要求,奶奶只需對“讀一讀”、“認一認”的生字讓孫女讀一讀,“寫一寫”的字才必須督促孫女聽寫。“我知道讓孩子把那些本該‘認一認’的生字也全部寫會挺難的,但是,課文里出現的總該讓她會吧”。
裴老師介紹,這次新課程雖然增加了一二年級識字量,但是明確區分了“會認”和“學會”兩種標準,其中要求完全“學會”的只有800~1000個,比1993年實施的“大綱”所要求的1250個要少得多。
“但是很少有家長能完全遵從書上的要求,結果,本來學校已經減下來的負擔又讓家長給加上了。”裴老師說。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