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擇校不是夢想 典型薄弱學校也能變強
來源:中安在線 2007-11-15 09:49:35

“93年建校時計劃招收4個班,最后實際招收的卻是2個班,好的生源都流失到其他好學校了。現在,我們的在校生達到了1900人,擁有30個班,我自己的女兒也在本校就讀”,說起這些,銅陵十二中校長王東升浮現出燦爛的笑容。
十二中從曾經的典型薄弱學校發展到如今與其他學校相差無幾,改變這一切的不得不歸功于銅陵自1997年正式實施的均衡教育實踐。
這里也曾盛行擇校風
10多年前,銅陵的擇校風之盛比起其他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銅陵的“擇校”現象,有其特殊之處。當時這個號稱中國“銅都”的城市,學校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礦區企業所辦學校,另一類是市屬學校,多由市教育直管。緣礦建鎮的城市特點使銅陵的學校呈點多、線長、規模小的特點。
從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工礦學校隨著礦產資源的枯竭而越來越差。為了給孩子找一個好學校,許多礦區家長將孩子往市區學校送,這使得市區學校壓力驟然加大,本已存在的擇校風,也因此愈演愈烈。
作為銅陵實施均衡教育的見證人,銅陵市教育局副局長汪慧珍向記者回憶了從文革結束到現在銅陵在發展教育方面的一路行程。1987年,銅陵在全省率先取消了重點初中和小學,取消了全市統一的小學畢業升學考試,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全部實行免試就近入學;2001年,利用初高中實施分離的契機,銅陵取消了市區里的兩所重點初中,“重點學校的取消,迅速改變了大家都擠破頭往里鉆的現象。”汪慧珍說。自1997年開始,銅陵對市內的省示范高中的部分招生指標按初中在校生人數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并逐年加大定向分配指標比例,2006年這一指標比例達到了65%。
強校弱校漸趨“均衡”
“我們學校無疑是受益者之一。”在銅陵市金口領小學,校長黃修龍向記者感嘆著這所學校的今非昔比背后的變遷。1995年,位于銅陵城鄉結合部的這所學校用一個詞概括就是“破破爛爛”,沒有完整的圍墻和運動場,學校旁還住著十余戶人家。“現在,我們學校電腦網絡教室、音樂教室、多媒體報告廳等一應俱全,光是學生閱覽室就有3個。”黃校長說。
金口嶺小學的變遷其實只是銅陵市眾多得到均衡教育薄弱學校的縮影。據銅陵市教育部門統計,他們每年75%教育附加費都用在了薄弱學校建設上。近年來該市改擴建的17所薄弱學校在硬件達標上的投入共1.71億元。10多年的“雪中送炭”換來的是市區每一所學校中都有標準的實驗樓和微機室、語音室、電子備課室和多媒體教室,以前各學校間一目了然的硬件差距逐步消失。
辦學質量高低,關鍵在校長和教師。1996年起,銅陵市教委陸續從市區中學及教委機關選調骨干到周邊薄弱學校任職,先后選派70多名開拓意識強、教學管理業務精的干部;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方式,強化對校長的培訓,選派校長到上海、北京等教育先進城市的學校掛職,學習先進的管理方法、辦學理念,這一做法被譽為“銅陵模式”。2002年,全市進入新課程改革實驗后,堅持每年暑假舉辦一期校長培訓班,另外,還實行“名師遷移”辦法,陸續將部分“名師”調到新建學校或薄弱學校任職,在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等方面實行政策傾斜,有效穩定薄弱學校的師資隊伍。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