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業不超1.5小時的可行性分析 擺脫重復訓練
來源:百靈網 文章作者:高偉 2007-12-05 09:41:08

我市初中學生家庭作業將擺脫布置隨意、重復訓練的現狀,逐步有章法可循。市教科院負責人今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市初中作業改革將嚴格執行“初中各年級書面作業總量每天不得超過1.5小時”的規定,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初中學生作業將分必做和選做,難度將被降低,使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能夠基本完成。
這個提法初看很有意思,確實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制定的方案。但是我們細細分析,看看這個提法執行起來有無異議。
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由來已久,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課業負擔過重?每所學校的校長估計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學期末到教委開會,領導發給每位校領導一張表格,上面由高到低進行了全區學校分數的大排行,根據自己學校的分數,找到自己學校的相應位置。于是位于前三甲的校長洋洋自得,反之灰頭土臉。尤其是排名位于后三位的校長,那臉色可想而知。大家知道前三位的成績是如何得來的嗎?無休止的題海戰術,無休止做題講解。校長回到學校將壓力下放給老師,排名靠前的校長可以說:大家要繼續努力,這次咱們的分數排名不錯,但是如何保持,可是個問題。排名靠后的校長有可能說:咱們這次考試的排名不理想,但是不代表咱們以后的排名上不去,大家努力吧。壓力下放,教師們又將壓力轉移給誰呢?學生。學生是這場壓力轉移中的終結者。
既然壓力轉移給了學生,那么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各種題型的練習冊、各種難以不同的解題思路。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如果只在學校學習就能學出成績得到理想分數的話,那是不可能的。于是,校外輔導,奧數班、作文輔導班、英語考級班等等,家長們趨之若鶩,為何會這樣,還不是想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能有建樹。
以上的壓力都集中在學生們的身上,學生們自然快樂不起來。
出臺初中生家庭作業改革 書面作業不超1.5小時這個舉措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不將現有的統考、牌位等制度修改的話,也是枉然。以上闡述的是從統考牌位這個因素展開的思考,下面在分析下其他的因素。
據介紹,教師將被要求擯棄“一刀切”,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作業分為必做與選做兩種,在保證全體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拓展的空間和再提高的機會。該負責人表示,“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堅持有效性、科學性、層次性和發展性,兼顧作業的自主性、開放性和多樣性。整個作業內容要兼顧新課程目標,不僅提高學科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個人綜合素養”。
這么說來,貌似對不同等級的學生都眷顧到了。可是,是不是會換來:選做題都是學習好的學生去做,而所謂的不喜歡學習的學生只完成必做的題就可以了呢?如果是這樣的話,老師們如何能將所謂的差生們的學習成績提上去,怎么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們都知道人是有惰性的,你不施加壓力,學生們必定選擇輕松易做得提來完成。因此說口號好說,關鍵是如何實施的問題。家長們為何將學生送到學校,是為了使自己的孩子學到知識,學到本領。
分等級布置作業,如何保證所有的作業都能在1.5小時之內完成?如果必做的題能在這個時間完成,那么選做題的完成時間如何定奪?1.5小時的作業時間所制定的標準是什么?如果是以那些聽話、寫作也快的學生的速度為制定的標準的話,那么這個標準對那些寫作業慢的學生公平嗎?反之,問題依然,那么這個寫作業的時間問題的制定就很值得商榷。
再者,什么叫“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堅持有效性、科學性、層次性和發展性,兼顧作業的自主性、開放性和多樣性。整個作業內容要兼顧新課程目標,不僅提高學科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個人綜合素養”什么樣的作業布置是科學的合理的、有層次的,是否要個明確的標準呢?假設有了明確的標準的話,如何能確定這些標準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制定的?如何能使家長們信服?
其實,教育改革以來,大家一直在說要減輕學生們過重的課業負擔問題?墒菫楹呜摀郊碓蕉?為何學生的書本越減越厚?這難道不是規章制定者需要考慮的問題嗎?如果單從減輕作業量著手的話,效果會是什么樣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在某些地區討論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將雙休日改為單休日的時候,這個將學生的寫作業時間控制在1.5小時以內的舉措確實是不錯,但是,真誠的期望標準出臺之前要進行嚴密的調查,看看是否可行,只有進行了周密的研究制定出的標準才好實施,真正受益的才是學生,否則只求一時風光的舉措到頭來只能以失敗告終。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