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趣味數學:借4還1
來源:轉載 文章作者: 2008-10-29 13:26:27

愛開玩笑的小紅對小惠說,“如果你借了別人4本書,只還給別人1本書就夠了,因為最近我有了一個重大發現:1等于4。”小惠連連搖頭:“那怎么可能呢?”小紅說:“我舉個例子給你看。”并拿出紙筆寫了起來:甲有2本書,乙有8本書,丙的書減去甲的書剛好等于丙的書的4倍減去乙的書。
用算式表式,就是:丙書-甲書=丙書×4-乙書即:丙書-2=丙書×4-8丙書-2=丙書×4-2×4丙書-2=(丙書-2)×4(等式右邊的變化依據是乘法分配律)把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丙書-2),則可得:1=4(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數,其值不變)。小紅寫完,詭秘地一笑:“你看,這不是1等于4嗎?我可不是瞎說,是按照邏輯推理的方式一步步推導出來的,你說是嗎?”小惠想:誰都知道1不等于4。但按這么推導,結果又必然是1等于4,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
【智能訓練】我們在進行推理判斷時,總是依據一些已知條件(公認的常識或定理、定律等)進行邏輯推導的。如果引用了錯誤的已知條件或是錯誤地引用了已知條件,得出的結論都將是錯誤的。我們這道題之所以得出了1等于4的錯誤結論,問題就在推導過程中引用已知條件時出了錯。
請看:“丙書(丙書-2)×4把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丙書-2)”“把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丙書-2)”,按照數學的一般定理,等式兩邊同時擴大或縮小多少倍(即將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數)時,該等式仍然成立。但是,可別忘了,引用這一已知條件時,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的這個數不能是0。特別是除以一個數時,無論被除數是算式或單個的數,這個數(除數)都不能是0,因為0做除數是沒有意義的。應當說,這也是已知條件之一,必須同時作為推導的依據。
而我們這道題中同時除以的這個數——(丙書-2),恰好等于0,所以
就出現了錯誤的結論。
怎么知道“丙書-2=0”呢?這只要稍加計算就行了:
丙書-2=丙書×4-8移項(或作算術推導),得:
8-2=丙書×4-丙書
即:6=丙書×3
所以:丙書=6÷3=2(本)
代入:丙書-2=2-2
=0
這道題,實際上是一道“詭辯題”,表面上看來,邏輯推理是正確的,但實際上卻存在著錯誤。多進行這種訓練,可以使我們的邏輯思維更周密、更嚴謹。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