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生日那天,吃生日蛋糕,收到生日賀卡,還唱“祝你生日快樂”。
可是,無論日歷、臺歷、掛歷,每一天都寫著兩個日期,公歷的和農歷的;或者按照口語說法,陽歷的和陰歷的。是按出生那天的公歷日期,過“陽歷生日”,還是按出生那天的農歷日期,過“陰歷生日”呢?
劉先生家的小孩出生在1988年6月18日,農歷五月初五。他說這兩個日期都很容易記住。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絕對忘不了。6月18日中的數字618可以諧音成“劉要發”,同樣很容易記住。他家的小孩可高興啦,每年過兩個生日,吃兩份生日蛋糕。
在數學里也有類似的現象。同一個數,用小數表示,和用分數表示,外形差別很大,容易被誤認為兩個不同的數。但是小數和分數用起來都很方便,各有優點,所以經常小數和分數混用,這時就要留心“兩個生日”現象,看看是否有某個數同時以兩種不同形式出現。 例如,有一道題,要求在下面的式子里直接填寫得數: 熟知
1000=8×125,
可見 由此立刻看出
原式=1-1=0。
下面一道題的變化更多一些。
計算(寫出主要計算過程,能簡算的要簡算):
這個式子里,小數多、分數少?纯词街形ㄒ坏姆謹,是否與某個小數有關?結果一眼就捕捉到1.4,發現下面的簡便算法。
=6.75×1.4+3.25×1.4
=(6.75+3.25)×1.4
=10×1.4
=14。
以上兩道題,都是小學的數學試題,像這樣的問題很常見。
一般說來,看見一道式子里有分數又有小數時,要特別注意那些分母是2、4、8、5、25、125一類的,這些分母只含質因數2或5,分數值可能和式子里的某個有限小數相等,或者和某個數的小數部分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