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培養一個成功的孩子?
來源:新浪育兒 2009-03-02 09:50:57

培養一個成功的孩子
有的家長一直盯著孩子的分數,心情跟著上下起伏,
有的家長雖然口口聲聲說成績不重要,
但卻以補習班及才藝班填滿孩子的行程表。
這樣長大的孩子出了社會,一定會成功嗎?
愛孩子,要先知道如何幫助他們成功,
而不是因為害怕輸了競爭而不斷要求他們。
要孩子花所有精力把書讀好,
不如培養他們成功特質,才是對孩子最佳的幫助。
好成績一定帶來成功嗎?
成績并不等于成功
你希望孩子成功嗎?你的回答一定是:這還用說嗎?
那很好,因為我也衷心希望你的孩子成功。那么,要如何幫你的孩子贏得一個成功的未來?有些父母會回答:讀書啊!我給孩子補英文,上才藝班,嚴格督促他的成績表現。
我接下來的問題是,好的成績等于未來的成功嗎?成績=成功這個等式可以永遠成立嗎?王永慶只有小學畢業。郭臺銘是中國海專畢業。亞都麗致飯店總裁嚴長壽也只是高中畢業。愛因斯坦小學時曾因成績不好而被老師要求退學。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原來,成績不好、或學歷不高的孩子不見得不會成功。
那么,成績好的孩子是不是一定會成功?我看過拿到博士學位的高材生,因為思考僵化、脾氣固執,令老板及周遭同事頭痛不已,無法在職場上春風得意。我也聽過知名大學熱門科系碩士畢業生,對老板交辦事項無法準時交卷,跟同事共事也有不少合作問題,最后黯然離去。也有人學歷佳、能力好,到最后卻因為品行不好,喪失商譽,被列為拒絕往來戶,導致生意失敗。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原來,成績好、或學歷高的孩子不見得會成功。
有些家長不由困惑地問:可是,不教孩子念書,我還能教他什么可以讓他長大后出人頭地?說的也是,成績數字是最明確的指針,就讀學校及學歷高低也是父母苦心栽培成果最直接的證明,不看這些白紙黑字數量化指標,我怎么會知道孩子未來成就的高低?
書中不見得一定有黃金屋
我聽過這么一個故事:很久以前的某一個夜晚,王老爹在街燈下一直找東西,大家熱心地靠過來,問他在找什么。王老爹說他掉了一把鑰匙。在哪里掉的?人群中有人這么問,王老爹說:在家里掉的,可是現在家里很暗,所以我來街燈下面找,比較亮。
王老爹在街燈下找尋失落在屋內的鑰匙,只是因為街燈比較亮,看得清楚。王老爹到最后可以在街燈下找到失落的鑰匙嗎?相信你會毫不猶疑地說:不可能。但是反躬自省,我們是否也是在成績數字這么明確的指針中,自以為可以找到孩子成功方程式?認為成績=成功?孩子成功方程式果真只有這么明確簡單?
當然是。不然為什么我們老祖先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還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有些人依舊振振有詞,堅信不移。
沒錯,西漢著名才子賈誼自幼精通詩書,二十一歲就當了漢文帝的博士,深受器重,寫過才華洋溢的《過秦論》、《吊屈原賦》、《治安策》等等,鋒芒畢露,書中的確有黃金屋。但是這只是瞬間的榮華富貴,后來因為賈誼提出眾多改革政策時并未考慮現實面,導致人際關系不好,失去皇帝信任,最后以三十三歲壯齡抑郁而終。可見除了讀書之外,人際關系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是成功必備的條件之一。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成績并非成功之充分必要條件,由此我們可得孩子成功方程式定律一:
孩子成功方程式《定律一》:
成績≠成功
不要給孩子不需要的拐杖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國度,有一個人的腳受了永久性傷害,必須靠拐杖才能行走。這個人是一個相當聰明的人,所以他不僅得靠拐杖行走,還想出許多點子善用拐杖,比如說用拐杖開門、晾衣服等等技術。還在一家大學教授如何使用拐杖,使得拐杖使用風氣一時蔚為風潮,接著拐杖店如雨后春筍般成立了,也研發出各式各樣不同的拐杖,有的是象牙制,有的鑲黃金,有的鑲鉆石。訓練如何使用拐杖的學校也成立了,來上課的學生絡繹不絕。
后來這個引領風潮的智者過世了,拐杖這門顯學歷久不衰,他身前的典范被神話了,甚至有人還傳說著,他的智慧是來自于拐杖,從此幾乎沒有人不帶拐杖出門。后來極少數的人認為拐杖并不是一項必需品,不僅不帶拐杖出門,還到處宣揚這樣的理念。于是他們被抓了起來,不僅遭受懲罰,還被驅逐出境。
經過那么多世代都用拐杖后,這個國度的人民證明了拐杖是必須的,人們會說:沒有人可以不靠拐杖走路,那是辦不到的。即使再窮的人都會存錢買最便宜的拐杖,拐杖變成了一項必需品。從此這個國度沒有人不用拐杖。
很好笑的故事吧?
怕的是,我們幼小時,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不需要的拐杖,當我們哭鬧著說不需要拐杖時,他們還是強迫我們接受,要我們拿著拐杖走路。經過一番無謂的抵抗和掙扎后,幼小的我們只好乖乖接受,慢慢地,我們也相信了,必須要拿拐杖才能走路。于是等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我們也開始強迫他們使用拐杖,直到他們屈服為止。
讀書就像是那一把拐杖。當家長過分重視成績時,把孩子的精力全部導向如何將讀書這把拐杖使用得出神入化時,孩子就逐漸忘記怎么靠自己的腳行走。當孩子出了社會,老板不會在乎孩子使用拐杖的高超技巧,只懂得如何耍玩拐杖的孩子就會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如果我們沒有剝奪孩子原本可以逐漸習得的自我行走能力,他們可以適應得更好。所以,與其強迫孩子只專注在讀書這支拐杖上,不如花時間教導他們如何自己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尋到真正的成功與勝利。
尋找孩子成功方程式
成功特質的多寡決定成功的高度
由上一篇文章我們可以得知:成功≠f(成績)。那么,把孩子未來的成功寫成一個方程式,有哪些變量會影響到孩子的成功?
每個人都有一些成功的特質,但真正成功的人,他的成功特質一定比別人多。這是我在網絡上看到的一句話。
好像有道理。想想王永慶,他每天跑五千公尺的毅力,的確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想想嚴長壽,他在《總裁獅子心》里頭提到的積極主動的精神,比別人早到公司,為了是要從容掌控一天的行程,而非被堆積如山的事情拖著走;他勇于擺脫自哀自憐的心態,努力學習英文、了解國際時事,為的是在國際場合上談笑風生,贏得外國人的尊敬。他們的確展現了不凡的成功特質。
所以,真正成功的人,果真具有令人欽佩的成功特質。如果把成功特質放入成功方程式f()的框框里,孩子自然會成功。那么,該培養孩子什么樣的成功特質,才能引領孩子步上成功的未來?
成功特質有哪些?
在這信息發達的年代,我們不須自己埋頭苦思成功特質有哪些,因為別人早幫我們整理好了。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NapoleonHill,1883~1969)受當時美國首富,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的鼓勵,用二十年的歲月訪問全美最富有最有名望的五百位人士,總結他們成功的規律,用以啟發后代人類。美國房地產大亨唐納.川普在《川普致富術》一書中也提到他找尋學徒所必須具備的成功特質。搜尋引擎龍頭谷歌(Google)公司中國區總裁李開復也在他的著作里鼓吹: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選擇我的成功,詳盡解釋成功特質及行為模式。茲整理如下:
拿破侖.希爾
《十七項成功法則》
1.設定明確目標
2.組織智囊團
3.培養具有吸引力的個性
4.展現應有的信心
5.多付出一點點
6.創造個人進取心
7.培養積極心態
8.控制你的熱忱
9.強化自律
10.正確思考
11.控制注意力
12.激發團隊合作的精神
13.從逆境和挫敗中學習經驗
14.培養創造力
15.保持健康
16.預算時間和金錢
17.運用宇宙習慣力
川普
《川普致富術》
1.杰出的人品
2.頭腦(知識
與睿智)
3.創造力
4.忠誠與信任
李開復
《做最好的自己》
1.價值觀─成功源于誠信
2.積極主動─成功的選擇在于自己
3.同理心─人際交往的基礎
4.自信─用信心放飛自我
5.自省─在反思中走向成功
6.勇氣─勇往直前的精神
7.胸懷─海納百川的境界
8.追尋理想─指引成功的羅盤
9.發現興趣─用激情擁抱成功
10.有效執行─邁向成功的階梯
11.努力學習─終生受益的過程
12.人際交流─現代人的必修課
13.合作溝通─信息時代的成功之道
14.完整與均衡─用智慧選擇成功
這幾派理論聽起來都很有道理,如果有人具備上述全部特質,還是無法成功,那真的是絕頂倒霉的稀世珍寶。換句話說,如果你能在孩子年幼時培養出這些成功特質,你就不用擔心孩子的未來了。有這些成功特質,你的孩子遲早會嶄露頭角,出人頭地。
釣魚給孩子吃,不如教他們如何釣魚
行筆于此,我突然發現,對于成功法則及成功特質,他們全部都沒有提到讀書這碼子事。我相信如果你的孩子具備成功特質,成績應該會有一定的水平。因為如果孩子有進取心,又能自律,就算是對某一學科不是特別在行,應該還是會盡力。成績即使沒有名列前茅,應該也不至于太差。
其實這樣就夠了。等孩子出了社會,沒有人會去問他的在校成績,老板看的是做事的態度、做事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孩子在人生的旅程中遇到挫折,遲早也得靠自己爬起來。孩子逐漸成長,我們父母對于孩子所處的環境會逐漸失去掌握度,唯有培養孩子成功特質,他的人生才有真正的保障。
就像我們熟知的釣魚理論,釣魚給孩子吃,不如教他們如何釣魚。成功特質說穿了,就是教孩子如何釣魚。一直督促孩子讀書拿好成績,只是給他們學歷這條魚吃。要能夠釣出成功之魚,絕對要靠高竿的釣魚技巧,也就是一套圓融的成功之道,才可能有源源不絕的成功之魚可釣可吃。
于是,為幫助天下父母,我結合教育心理學、成功學以及我本身經歷,歸納孩子成功方程式如下:
孩子成功方程式《定律二》:
成功=f(正向力量,創造力,逆境智商,獨立思考,人際關系,表達能力,理財智商)
我成功教養孩子的秘訣
我的孩子成功了
每次我跟別人提及我三個孩子,大家總是說:周老師,你有三個這么成功的孩子,這輩子就值得啦!也有人問我內人,妳這輩子最高興最得意的事是什么?她總是心滿意足地說:當然是我三個寶貝孩子。
想想我們夫妻也真幸運,很少打罵小孩,小孩自己卻一路讀到臺大,老大是臺大會計研究所畢業,老二不只是高雄女中及臺大財金系第一名畢業,還直升臺大財金研究所。老三高二跳級以第一志愿考取臺大財金系,我跟她說,家里不是很富裕,跟姊姊在國內念研究所就好了。她嘟著嘴不以為然,大學畢業后并沒有報考國內研究所。工作了兩年,用之前獎學金及家教存的錢做股票投資,賺足學費及生活費,就出國去美國柏克萊讀MBA(企管碩士)了。所以我們夫妻從來沒有在她們讀書方面有過任何煩惱。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