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帶孩子你需要懂得更多技巧
來源:山西晚報 2009-03-04 10:07:07

5歲的兒子不想跟爸爸玩
這是一封傳到郵箱里的信,署名為“一個無助的媽媽”——
兒子滿滿5歲了,嘴巴挺甜,又長得胖乎乎的,很招人喜歡,可是他有一個最大的毛病,那就是不愛和爸爸玩。而且,爸爸抱他的時候,他總是一副極不情愿的樣子,有時候,爸爸碰他一下,他還會很不友善地哭鬧兩聲。
過春節的時候,我的幾個同事來家里串門,正好他爸爸去參加同學聚會了。同事們逗他說:“爸爸哪里去了?”“爸爸出去玩了。”兒子回答。“那你想不想和爸爸一起玩呀!”同事接著問。“不想!”兒子回答得很干脆,我這個當媽媽的卻很尷尬。
我也反省過自己,也許是因為他爸爸工作忙,兒子是我一手帶大的,所以喜歡跟我在一起。孩子這樣的表現,對他的成長不利,我該怎樣改變呢?
4歲男孩的媽媽說:讓孩子經歷離別
由于工作忙,兒子都4歲了,先生抱過的次數都數得著,兒子從來沒有表現出過對爸爸的依戀。但是,自從那次機場送別后,他好像就懂得了一些。
那次爸爸又要飛越大西洋,到機場去送行時,我專程帶上了兒子,他眼巴巴地看著爸爸走遠,竟有些不自然起來。在回程的車上,兒子問我:“媽媽,你難受嗎?”我故意問:“難受什么?”兒子說:“我看到爸爸離開我們時,我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我摟過兒子說:“這就叫離別。你難受說明你不想離開爸爸,你希望和爸爸在一起,對不對?”兒子使勁點了點頭。這是兒子第一次表現出對爸爸的依戀。
半年后,先生終于有了一個星期的假期,回到家。這個星期兒子基本上沒用我管,無論吃飯還是睡覺、玩游戲,都被爸爸承包了。兒子好不容易有機會和爸爸親熱,爸爸也難得放下工作專心陪兒子,父子倆的感情迅速升溫,到爸爸要離開時,兒子哭得一塌糊涂。
思念之情從此常常在不經意間悄悄爬上兒子的心頭,他想爸爸扎人的胡子,想爸爸笨手笨腳地幫他洗澡,想爸爸寬闊的懷抱,想趴在爸爸背上玩“航空母艦馱小飛機”的游戲……有時候,兒子正玩得好好的,突然就紅著眼圈跑到我跟前,說:“媽媽,我想爸爸了。”
因此,這個無助的媽媽不妨讓孩子經歷離別,因為血濃于水的親情,是時間和空間隔不斷的。賈亮
13歲男孩的媽媽說:爸爸主動陪孩子
5歲的男孩不愿意和爸爸玩,對于想將孩子培養成為小男子漢的媽媽來說,還真是一個問題呢。別急,我家耗耗也曾遇到這樣的問題,現在他已經是13歲的小男子漢了,和他爸爸關系也特鐵。
我也曾分析過兒子不和他爸玩的原因——孩子是活潑的,但爸爸是沉悶的,單調的游戲、古板的面孔、乏味的言辭,讓孩子覺得無趣,于是匆匆“逃”走。但不管怎樣,不要苛責孩子,應該從爸爸做起。
游戲要翻新花樣,爸爸可以陪孩子折紙、畫畫、寫字、玩游戲;還可以領孩子逛公園、放風箏、看電影、爬高山……嘿嘿,不就是和孩子一起玩嗎?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玩的時候,爸爸千萬不可“冷眼旁觀”,一定要參與其中。因為,對于男孩子,陽剛之氣的培養格外重要,作為爸爸,要有意識地以身作則,潛移默化中向孩子傳遞一種男子漢精神。和孩子一起動手,和孩子一起完成,和孩子一起歡笑,指點他,幫助他,引導他……相信有了這樣的真情互動,孩子會漸漸成為爸爸的“小尾巴”,甩都甩不掉呢!
最后,媽媽的配合也很重要。面對男孩子,媽媽不妨稍稍后退一步,管得少一點,管得粗一點,把更多的“展示”空間留給爸爸,讓一對父子成為親密的“鐵哥們兒”。劉小路
10歲孩子的爸爸說:要愛其所愛
從小到大,孩子一直是妻子帶,她比我付出的多得多。但就“喜歡誰”讓女兒來選,我敢拍著胸脯說:“俺!”聽起來多少有些投機的成分,但作為父親,讓孩子喜歡,我有自己的四點努力:
首先,要常回家看看。這個“看”,不是按時回家或人在家就行,而是要多與孩子在一起。“忙”不是疏遠孩子的借口,哪個男人不忙啊?要知道,心在哪里,時間就在哪里;時間在哪里,喜歡就在哪里。所以,男人不妨偶爾宅一點,陪孩子成長,用心之外,再多用點時間。
其次,努力保持微笑。笑是世界上最好的情感“維生素”,不茍言笑、色厲內荏、苦大仇深,別說是孩子,成人見了恐怕都不會喜歡。微笑不僅能增強父親的親和力,也能培養孩子的自信,讓孩子變得更加陽光。所以,只要推開家門,無論多煩多累,爸爸們,請保持微笑。
第三,把愛說出來。中國人是個不善表達情感的民族,不像西方人天天把“我愛你”掛在嘴邊。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許多情感不能讓他們猜,尤其是愛,需要直白說出來。說句“我愛你”不難,聽到孩子的“我愛你”,回答一聲“我也是”也不難。
最后,一定要愛屋及烏。孩子是敏感的,爸爸一定要愛其所愛,玩具、興趣、朋友,甚至包括孩子他媽,都要用認真的態度對待,表達出真誠的喜愛,才能獲得更多的認同。許多時候,爸爸必須蹲下來,傾聽來自孩子心底的聲音。馬建國
小學老師、省優秀班主任彭慧說:兩個巴掌同時拍才能響
孩子不愿意親近父親,應該是有很多原因的,不能簡單地肯定或否定,就此問題本報記者連線太原市五一路小學教師、山西省優秀班主任彭慧。
她說,中國家庭的傳統格局是嚴父慈母,父親處于頂梁柱的地位,具有說一不二的權威,這往往導致對自身角色認識的錯位。對有些孩子來說,父親有時候是家長,有時候是領導,有時候是苦力,有時候是錢袋,有時候是對頭,有時候是幫手……但就不是他們最最需要的——朋友。天長日久,孩子與父親的疏遠自然水到渠成。
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媽媽、爸爸兩個巴掌同時拍才能響:
首先,媽媽不能老是“霸”著孩子不放。雖然大部分媽媽會大呼冤枉,但事實是大部分媽媽都有這個問題存在,當然,理由多多:爸爸忙,爸爸不會帶孩子,孩子就喜歡跟媽媽在一起……為了孩子,請媽媽們多想想這個問題,先“掃清”自己心里的障礙,盡量做到心情愉快地把孩子“送到”爸爸手里,因為媽媽的猶豫會被孩子觀察到的,以此產生抵觸心理。
送到爸爸手里并不是萬事大吉,媽媽還要接納爸爸帶孩子的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帶孩子的方式,孩子也需要和不同類型的人交往,那么,如果媽媽實在做不到“欣賞”爸爸的方式的話,就盡量做到“接納”,或者,實在不行,“眼不見心不煩”吧,別去看他們。
而且,夫妻之間遇到問題,許多媽媽喜歡沖著孩子抱怨,這可是千萬要不得的。平常要在孩子面前多美化爸爸,和孩子說甜蜜的話時,可千萬別把爸爸給落下。比如,“爸爸力氣大”、“爸爸的運動神經可真發達”、“爸爸知道的東西最多了”……有了平常的鋪墊,孩子才會愿意和爸爸在一起,也更容易產生愉快的經歷,從而走上良性循環。
對父親來說,他是能否形成“親子關系”的關鍵。朋友意味著平等,因此,父親必須放下姿態,把孩子放在平等位置上進行教育、交流和陪伴,要讓孩子感覺到你是他的伙伴,而不是盛氣凌人的家長或其他什么。
從孩子的角度來講,媽媽要加強父愛教育,可以帶他了解父親的工作,布置一些必須與父親合作完成的手工、作業等,讓孩子親身感受父親的付出與偉大。
如果父親工作確實很忙,也可以制造一個聊天時間,比如每晚睡覺前,用十幾分鐘時間和兒子聊聊天,可以講講自己今天上班路上遇到的事情,可以跟孩子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趣事,讓孩子知道原來爸爸不那么“嚴厲”。
“從照料生活來講,媽媽肯定會更細一些,但是,對付困難時爸爸的影響會更大一些。”彭老師建議,爸爸應該創造機會和孩子去玩沖浪、攀巖等勇敢者的游戲。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體力,讓孩子體驗到爸爸的慈愛,又能培養孩子的男性性格特點和對待生活的態度,這將比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更為寶貴。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