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怎樣避免過于嘮叨?
來源:新浪育兒 2009-03-20 11:16:14

人們對于自己擁有的、隨時可聽可看的東西,常常缺乏熱情的關注,并逐漸把它忽略掉了。也就是說,對于不是唯一的東西,人們往往不會重視和珍惜。
那么你可以想想,如果在孩子的耳邊老是重復同樣一句話,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物以稀為貴,相信說話也是這個道理。
常有母親抱怨:“我家孩子老是不聽人說,真讓人操心。同樣的事要說幾遍才聽得進去。”究竟是孩子不聽話,“同樣的事要說幾遍”?還是“同樣的事要說幾遍”,孩子才不聽話?既然那些話隨時都能聽到父母講,今天沒注意,明天還可以再聽,當然也就心不在焉了。
老調重彈,反反復復說同樣的話,會讓人產生一種習慣性的模糊聽覺,也就是明明在聽,卻根本不入心里去,這是長期重復聽同樣的聲音而產生的一種心理上的不在乎。所以,做父母的,不要老是只怪孩子不聽話,也該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嘮叨了。
李梁是南京一所中學的初二學生。雖然他的年紀不大,卻已有了兩年的網癮史。自從迷戀上網絡后,他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性格也開始變得孤僻、暴躁,動不動就和家長爭吵。家長為此愁壞了。當和網癮志愿者面對面交流時,李梁說:“在父母的眼里,我一無是處。”
李梁的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一位教師,父親自稱對孩子管理得比較“松”。但是經過了解發現,父母對李梁的教育簡直是緊得讓他透不過氣來。“從早晨起來一直到晚上睡覺,爸爸媽媽對我沒有一句表揚的話,一直在挑我的毛病。早晨起床慢了一點兒,就嫌我睡懶覺、不勤快;起床后疊被子亂了,又說我習慣不好,不會疊被子;早晨吃早飯,說我吃飯慢,不珍惜時間;下樓去上學時,又說我走路的樣子不好看……一直到晚上睡覺前,我上床后不關燈想看會兒書,他們還說我作息習慣不好。”時間長了,李梁簡直無法忍受父母的嘮叨,他覺得自己怎么做也做不好,總要受到父母的責備。
這樣下來,孩子就失去了自信,找不到自我了。在生活中找不到自我了,他就想到去網絡中尋求安慰,李梁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在家庭教育中,嘴巴緊叮孩子情況的這種現象特別普遍。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愛嘮叨是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表現,而且,嘮叨與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是相悖的。
父母怎樣避免在教育孩子時話太多呢?下面這幾條建議可供參考:
1感情要獨立,意志要堅強。比如說,規定孩子做好功課再開飯,一定要執行。要克制嘮叨。
2多和孩子講悄悄話。家庭語言的低聲調是母子關系和諧的一個因素,也有利于避免氣氛惡化。要叫孩子做什么事,可以用親切的語言在孩子的耳邊輕輕地告訴孩子,尤其對幼小的孩子,這既是命令,又是感情的信任。
3不要事事叮囑。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