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課件 > 小學數學教學課件 > 一年級數學下冊課件 > 正文
2009-05-14 14:17:59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小游戲 數學 診斷活動
根據學生的正確判斷,及時表揚:你們真聰明,沒有被卷曲的迷惑。
教學高矮
1.設置情境,引入課題。
在黑板上方貼一朵紅花,下方貼一朵紅花。
問:誰愿意將黑板上的紅花摘下來?
請一名學生上臺摘紅花。
學生拿到了下方貼的一朵紅花。怎么著,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貼的紅花。
這時,教師輕松地將紅花拿下來。
[此處,設置摘紅花的情景引入“高矮”教學內容,自然有趣。]
問:程老師為什么能拿到這朵紅花?
生:因為程老師個子比這個小朋友高。
師:這位小朋友為什么沒能拿到這朵紅花呢?
生:因為小朋友個子矮。
指出:下面我們共同研究比高矮。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a.引入研究內容。
師:誰愿意和這位小朋友比一比高矮。
(請一位和他高矮差不多的學生上臺,并讓兩人分開站在講臺的左右兩邊。)
師:大家能看出誰高誰矮嗎?
生:不容易看出來。
[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信心。]
b.請各組同學討論比高矮的方法。
c.小組匯報、交流。
得出結論:
①腳跟并攏,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來了。
②還可以靠墻作記號,比一比誰高。
3.反饋練習。
a.獨立完成第12頁第7題。
b.排隊游戲。
師:請第三小組同學從1報數……請這七位小朋友上臺按高低排成一排。(師觀察,學生在站位置時,都與其他人進行了比較。有個別的同學兩個人高矮不相上下,學生也注意從鞋底的厚薄、鞋跟的高低來區別。)
[排隊游戲讓學生的學習活動達到了一個高潮。學生把一些細小環節考慮在內,想出不同的方法讓7位同學排成一排。]
教學設計說明
長短,高矮都屬于比較物體長度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長短、高矮聯系較為緊密,所以我將它們放在一個課時處理。這部分知道無論從內容設計還是從呈現形式上都給我和學生帶來全新的感覺,針對新教材,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力求體現《標準》的精神,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整堂課都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讓學生通過親自體驗,實際操作,感知以小組合作形成“長短”、“高矮”的概念。實行開放性教學,讓學生自主參與、互相交流,培養學生樂學,積極探索的學習態度。這節課力爭突出以下特點。
1.設懸念,引發興趣。
一個精美的紙袋里是什么?是學生急于想知道的,他們的注意力在一下子就會集中在紙袋上。可能有的學生會用手摸,或用聞的方法猜測里面是什么。課堂氣氛異常活躍,他們會帶著問號進入下一個環節。
2.人人參與。
整堂課以小組合作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物體有長、有短;通過小組同學的討論,發現比長短的各種方法。特別是比蛇和鱷魚長短時,學生都有自己比較長短的一套方法,且方法多樣。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多種活動,多種收獲。
在諸多活動中,使每個同學都學有所獲。
專家評析
“長短、高矮”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長”“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長短、高矮的方法。這節課,主要使學生感知上述概念,探索比的方法。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觀察操作的內容,體現了把數學知識置入具體活動情境教學的新理念。程老師按《標準》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組織一個個教學活動。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課堂氣氛熱烈活潑,學生學得積極主動。這節課具有以下特點:
1.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程老師在教學中十分重視用語言和不同的活動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例如,上課伊始,教師用“你們想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東西嗎?”簡捷問話,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吸引到學具袋上,促使學生產生用學具袋里的東西進行活動的心理需求。進而,學生高高興興地展示學具袋里的東西,并在分類擺放的操作活動中感知物體有長、有短。再如,在學生探尋到比的方法之后,安排了比長短的游戲,讓學生“自由結合,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這使學生感到新奇:“老師讓我們自己玩”學生活動的興趣高,主動積極地選擇各種比的對象,并認真比出長短。在學會比高矮之后,安排了排隊游戲,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學會全力投入比一比的活動中,并體嘗成功的快樂。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2.讓學生主動探索,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程老師教學時,把探索比長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務”交給各組來完成。各組學生積極動手操作、討論,然后,向全班同學介紹,展示本組的研究成果。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和指出比的方法,容易產生不同的或說多種比法。小組合作的方式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促成多種方法的產生。各組研究成果的展示,使學生了解和自己(本組)找到的不同的方法,由此領悟到解決同一個問題有同的方法。這正體現了《標準》中提倡的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同時,在交流各組研究成果之中,學生不斷體嘗成功,欣賞自己的發現,感到“我行”,欣賞本組的成果,感到“我們小組棒”,看到全班發現的多種方法,會意識到“全班同學都很聰明”這樣,有助于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