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試題庫 > 期末試題 > 語文期末試題 > 四年級語文期末下冊 > 正文
2009-05-19 15:35:38
一、 積累與運用(60分)
(一)、選擇。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每小題1分,共計10分)
1、下面帶點的詞語正確的讀音是( )
(1)謬論(niù) (2)供養(gòng) (3)即使(jí) (4)濟南(jì)
2、下面的詞語中一組有錯字的是( )
(1)炯炯有神 (2)身材魁梧 (3)神彩奕奕 (4)疑惑不解
3、用部首畫查字法,“攀”字應先查( )
(1)“木”字部 (2)“大”字部 (3)“林”字部 (4)“手”字部
4、下面句子帶點的字正確的解釋是( )
她做作業老是這么認真。
(1)年歲大 (2)有經驗,老練 (3)經常 (4)陳舊
5、給下面的句子選擇正確的詞語( )
國慶節那天,大街小巷五彩的旗幟隨風( )。
(1)飄蕩 (2)飄舞 (3)飄揚 (4)飄飛
6、“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兩句詩出自( )
(1)《江南春》(2)《惠崇春江晚景》(3)《回鄉偶書》(4)《四時田園雜興》
7、《如夢令》的作者是( )
(1)蘇軾 (2)李白 (3)李清照 (4)杜牧
8、“到太陽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這句話是用( )法來說明太陽離我們很遠的。
(1)數字說明 (2)舉例說明 (3)比較說明 (4)比喻說明
9、《贈汪倫》這首詩描繪的是( )
(1)詩人告別朋友的情景 (2)詩人送別朋友的情景
(3)詩人告老還鄉,不被相認的情景 (4)詩人離別家鄉的情景
10、下面的句子有錯誤的是( )
(1) 他講話的聲音宏亮,大家聽得很清楚。
(2) 雨后空氣十分清潔。
(3) 清澈的小溪里,帶著不同花紋的鵝卵石清晰可見。
(4) 畫報的版面清新活潑。
(二)判斷。正確的畫“√”,錯誤的畫“×”(每小題1分,共計5分)
1、希望的近義詞是希冀;幽靜的反義詞是嘈雜。 ( )
2、“池塘里的荷葉在微風中搖動著”是擬人句。 ( )
3、“綢、饒、榨、稍、組”都是翹舌音。“桶、責、歉、僅、旬”都是平舌音。( )
4、“忽聞岸上踏歌聲”中“踏歌”的意思是:用腳踏地打著拍子,同時唱歌。 ( )
5、“毛遂自薦”用來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的舉動。 ( )
(三)填空。(每小題2分,共計20分)
1、《丑菊》這篇課文,通過對丑菊的形態和習性的描寫,告訴人們“__________________”。
2、《尊嚴》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從這件事可以體會到,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請你寫一句有關“尊重”的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貓》這篇課文,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
4、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請你寫出兩句李白所寫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了《落花生》一課,使你最感動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軍可奪帥也,____________________。
7、兒童相見不相識,__________________。
8、請你寫出四個描寫眼神的成語: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9、“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這里“甜美的乳汁”指的是___________。“哺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讀了《長城》這篇課文,使你體會到長城是我國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奇跡。請你為宣傳我國的長城寫一句廣告詞: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回答問題(25分)
1、讀拼音寫詞語(4分)
chún jié bǔ yù zāo yāng pī bèi
( ) ( ) ( ) ( )
2、擴寫句子(2分)
小河流過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寫成比喻句(2分)
春風吹在我的臉上暖洋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寫成“被”字句(2分)
科學家把神舟五號飛船送上了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修改病句(2分)
我們要學習和發揚老一輩的革命事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關聯詞語把兩句話并成一句話(4分)
丑菊不丑。
丑菊非常美麗、可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句子補充完整(3分)
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舉出具體事例,說說你對“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散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20分)
(一)課內閱讀(10分)
風猛烈地搖撼著路旁的梧桐樹。我順著林陰望去,看見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里掉下來的。
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撲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
1、文中是怎么把小麻雀寫具體的?(2分)“無可奈何”是什么意思?(2分)
2、“像一塊石頭似的”說明了什么?(2分)“絕望”的老麻雀為什么不停的尖叫?(2分)
3、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2分)
(二)課外閱讀(10分)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xuān)染,不用墨線勾勒(lē)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1、用“‖”把這段話分成三層。(3分)
2、用“~~~~”畫出作者想象的一個句子。(1分)
3、“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什么意思?(2分)
4、“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都是描寫綠的,其中( )是描寫綠的范圍,( )是描寫綠的形態。(4分)
四、習作。(20分)
題目:假如我是……
要求:想像豐富,內容具體。不少于200字。2004年( )科教學質量檢測試卷分析
縣區:__________ 分析人:________ ___年___月___日
一、抽樣試卷統計有關數據
1、分數分布情況表1
抽樣人數分數段0~5960~6970~7980~8990~99100
人數
2、抽樣學生分數情況表2
平均分及格率(60分以上)優秀率(85分以上)
二、試卷總體評價(試題特點,難易程度:P難度值=R答對人數/N答題人數)
本套試題共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積累與運用(60分),其中包括選擇(10分)、判斷(5分)、填空(20分)、問答(25分)。這部分側重于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核,知能點有:矯正方音、辨析錯字、查字典、一詞多義、比較近義詞、文學常識、寫作知識、理解古詩意境、判斷句子正確性、理解詞語、判斷修辭方法、理解課文內容、詞語積累、古詩積累、佳句欣賞、格言名句、看拼音寫詞語、改寫句子、修改病句、運用關聯詞、補充句子、課外拓展。
第二部分:閱讀(20分)。其中包括課內閱讀(10分)、課外閱讀(10分)。這部分側重考核閱讀的理解、感悟、概括、分層,指出短文的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以及聯系上下文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能力。
第三部分:習作(20分)。主張讓學生自由表達,沒有文體和題材的過多限制,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表達真情實感、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整個試卷的構成尊重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突出了語文學科的實踐性與綜合性特點,兼顧了課內與課外閱讀的積累、并在語文“雙基”上做到了重點把握。
試題的難易程度:面向全市學生,以中下等生為起點設計考題。以彰武縣考生統計為例計算P值。
第一題: P難度值=0/202=0
第二題: P難度值=4/202=0.02
第三題: P難度值=21/202=0.10
二、試題分析(針對學生答題情況,從正反兩方面對每道大題分析。)
第一題:積累與運用(選擇、判斷、填空、問答)。從答題情況看,大多數學生對基礎知識與能力把握得很好,比如,矯正方音(選擇1)、辨析錯字(選擇2)、一詞多義(選擇4)、古詩理解(選擇9)、文學常識(選擇6、7)、判斷句子正確性(選擇10)、理解課文(填空1、3、5、9)、判斷近義詞與反義詞(判斷1)、判斷修辭格式(判斷2),掌握平翹音(判斷3)、理解詞語(判斷3、4)、佳句積累(填空4、6、7)、看拼音寫漢字(問答1)、改寫句子(問答2、3、4)、修改病句(問答5)、補充句子(問答7)、運用關聯詞(問答6)。這些錯誤率較低。而有一部分學生對查字典(選擇3)、理解說明方法(選擇8)、近義詞辨析(選擇5)、詞語積累(填空8)、格言名句(填空2、10)不能很好的掌握與運用。特別對課外拓展(問答8)學生不能舉出事例來說明。
第二題:閱讀(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從答題情況看,對短文的情感感悟和重點詞語的分析還可以(課內1、3,課外2、3、4)。存在的問題是:對具體問題的個性理解、分層、指出主次內容。
第三題:習作。屬于半命題想像作文,沒有過多的要求,讓學生放開思路,自由發揮。從作文的選材上看:異彩紛呈,突破了時空領域、現實生活、主客觀事物等框架的局限,如,假如我是老師、假如我是神筆馬良、假如我是一棵樹、假如我是孫悟空、假如我是一片云、假如我是科學家、假如我是足球員、假如我是一條魚……這些都反映了學生的童真童趣,表達了他們美好的愿望。 從作文的具體內容上看:都能圍繞一個話題展開想象,思路很寬泛,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情感表達。然而也暴露了一些問題。首先寫字不夠工整,標點運用不恰當;其次,語句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特別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問題更大些,文字量也少。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試卷的評價與分析,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1、學生的知識面不廣,偏重了對教材顯性知識的把握,例如,對文學常識、字詞的把握很好,可是忽略教材滲透出來的知識,如說明方法、佳句欣賞等。
2、對課外閱讀重視不夠。語文學習不能死讀課本,積累知識也不能局限在課本上,要注意以教材為輻射點,向課外拓展,加強語文實踐的機會。例如,寫一句有關“尊重”的格言,這是依據課文《尊嚴》一課設計的考題,雖然沒有考課文知識,但是這篇課文可以發揮很好的輻射作用。又如對“和平之花”的理解,這是教材的原題,而學生不能很好的回答,這說明教師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指向課外生活,忽略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
3、學生對語文能力的運用,平時訓練不到位。例如查字典,從一年級就要求學生學會查字典,到了四年級多數學生不能運用(盡管這個字不常用),這說明平時學生使用工具書的頻率不多。又如,對易混近義詞的運用,學生不能很好的搭配,原因在于平時的閱讀教學,過于重視了思想內容的分析,而忽視了語言的運用能力。再如,寫出四個與眼睛有關的成語,學生頭腦中的成語不少,可是卻搜尋不到哪個是寫眼睛的。說明學生積累的詞語很瑣碎,沒有形成知識結構,還有一部分學生不知道什么是成語。
4、問題最大的是閱讀理解。此次出題意向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學生對具體問題的理解含糊不清,不能多角度的分析問題,知識結構比較單一。有的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文字很少。對于“分層”的訓練丟分較多,其原因受新的教學思想影響,前一二年一再提出淡化段落與分層,但不是就不講分段教學了,甚至于把分段淡化出語文教學。指出“主次內容”是本冊教材閱讀訓練的重點,然而被眾多教師忽視。
5、習作主要問題在句子的通順上。新課標提出“學生怎么想就怎么寫”,但絕不是胡亂的寫,同時還強調了“文通字順”的表達。從試卷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上句不能連貫下句,真所謂“想到哪說到哪”。這樣的習作,雖然也能反映出學生的思想,但是語句支離破碎,不能給人完美的整體感受。可以說學生知道寫,但不會構思,不會使之符合語言邏輯,或表達習慣。
五、幾點建議。
此次教學質量檢測是面向全市學生,必然存在區域的差距,在命題上是有難度的,盡管如此,學生還是教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學生基本保持在70—80左右,反映了真實的成績,同時也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水準。
試卷題量大,知識覆蓋面廣,題型靈活,但學生的文字量不是很大。基本能考核出學生對知識的積累、應變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通過這次檢測,給教師的語文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1、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把握,加強能力的訓練。雖然教材中沒有完整的知識體系,但不等于不教給學生知識了,知識始終是支持語文學習的前提,比如,每課必練的字詞句。強調學生自主積累,但也不能失去教師的引導與提示的作用,泛化的積累,往往失去目的性,學生自己不知道積累什么,自主成了形式,空中的樓閣。語文教學還應該做到一個個訓練點的突破,無數的訓練點連接了語文學習的整體。語文還應該做到有計劃的學習,盲目只能帶來混亂,有計劃才能有高效。
2、挖掘教材的價值,發揮教材的輻射作用,正確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系。教材無疑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是教材滿足不了學生需要,那么就要恰當好處的補充課程資源。對于課外資源的開發,首先要立足課本,打好課內的基礎,然后考慮教材與課外的聯系,這個“聯系”不能是漫無邊際的,要找好切入點,例如,學習了李白詩句,可以讓學生再去讀一讀李白的其他詩句。又如讀了《長城》一課,可以讓學生在去查找長城的資料,進一步了解長城的建筑與文化。讀了《尊嚴》一課,是否還能想起格言警句等。教師長期有了這樣的訓練意識,那么學生對課外的積累會越來越多。當然,對課外的拓展要把握好度,不是什么樣的課文都能拓展,都需要拓展。
3、提升教師的文化品位,加大閱讀教學改革,務實求精。學生對閱讀理解有困難,問題出在教師的平時教學上,教師依據教參,死教教材,自身對教材就沒有多元的理解,怎么能要求學生呢?另外缺乏務實的教風,也就是說有的教師在有檢查的時候,認真上課了,也能體現新的教學思想,那么沒有領導的檢查,就得過且過,教學還是三段式:學生字——讀課文——寫作業,那么對課文的閱讀理解根本不去求精,以習題訓練代替閱讀教學。這樣以來,學生練到了,知道怎么回答。沒練到,一無所知。學生沒有思維的變通能力和創新能力。閱讀離開課堂教學的對話,其他一切的做法,都是無效的勞動。
5、繼續推進考試內容與方式的改革。此次教學質量檢測,雖然給教學帶來了沖擊力,但是單一的卷面考核,也給今后的教學帶來弊端。我們知道語文能力絕不是能通過筆試就能評價的,筆試只能反映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方面,考核還要多元的結合,多種途徑的開展,比如對學生口頭語言的考核,實踐綜合能力的考核。要盡量減少質量檢測的次數,作為主管部門不要事先通知各地區,減緩老師和學生的壓力,也防止由于統考帶來的題海訓練,加重學生的負擔。在試卷研制上,要更加科學化,體現人文化,減少客觀命題和教材的死知識,增加閱讀量,讓學生把知識學活,開拓學生的視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