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試題庫 > 期末試題 > 語文期末試題 > 五年級語文期末下冊 > 正文
2009-05-19 17:22:09
.
三、運用(18分)
1、請按要求填空。(8分)
(1)《暮江吟》中描寫傍晚景色的詩句是: 。(2)《別董大》一詩中,你喜歡的詩句是: 。
(3)《題西林壁》一詩的后兩句是: , 。你從這首詩中受到的啟發是:
2、給下列句子加上恰當的關聯詞語。(3分)
(1)( )我爸爸活著,他( )一定會來救我們。
(2)( )云層很厚,( )遮不住太陽發出的亮光。
(3)高粱( )有幾十只腳,( )每只腳都深深地扎到地底下。
3、換一種說法,要求句子表達的意思不變。(2分)
(1)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
改為陳述句:
(2)小麗自豪地對我說:“冬天我們北大荒更美。”
改為轉述句:
4、請按句意在下面的括號里填寫四個不同的帶“望”字的詞語。(2分)
(1)對未來,他充滿( )。
(2)他讀書的( ),誰也阻止不了。
(3)家里雖窮,但他非常( )能上學讀書,。
(4)有一本商務書局出版的《新華字典》,是他的( )。
5、用下面的詞語,圍繞第一句話寫一段話。(3分)
操縱自如 左拐右拐 手忙腳亂 飛速前進
小李師傅的駕駛技術特別好。
。
四、閱讀(23分)
(一)海上日出(課內)(11分)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很靜,只聽見船里機器的聲音。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很淺很淺的。轉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紅霞的范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就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著那里。
突然,過了一會兒,那里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終于( )了云霞,完全( )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候太陽躲進云里,陽光透過云縫直射到水面上,很難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候天邊有黑云,云還很厚。太陽升出來,人看不見它。它的光芒給黑云( )了一道光亮的金邊。后來,太陽慢慢透出重圍,出現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不僅是太陽、云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
1、根據課文內容,在文中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3分)
2、課文中有一個詞語在印刷時明顯印錯了,請改正過來。(2分)
印錯的詞是: 改為正確的詞是:
3、文中“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正確的理解是( )。(1分)
(1)這當然不是偉大的奇觀。
(2)這的確是偉大的奇觀。
4、作者寫海上日出的過程,是按照 , , 的順序寫的。(1分)
5、全文寫日出的景象是從兩個方面來寫的:一是 的日出景象;二是
的日出景象。全文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4分)
(二)名人與讀書(課外)(12分)
著名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只讀過三年書,但他十分好 (hào hǎo)學。他喜歡抄書來讀,很多書他都是一邊抄一邊讀完的。有一次,他想買一部明代笑話書,跑遍北京大街小巷的舊書攤,也沒買到。后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藏有這部書,就進館去抄書。全書共有十多萬字,侯寶林一連抄了18天,終于把這部書全抄錄到手。
我國的橋梁工程家茅以升,一直堅持晨讀。他小時候每天清晨都要背 (bèi bēi)誦古詩文。后來,他不僅背誦文學作品,還背圓周率。直到九十高 [齡 令] 時,他還能 [像 象] 少年時代那樣,把圓周率小數點后一百位準確無誤地背下來呢!
數學家華羅庚有一種奇特的讀書法,就是先思考,后讀書。他在燈下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到尾一字一句地學,而是看著書名思考片 [刻 克]。然后熄燈躺在床上 [閉 閑] 目靜思。他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拿到自己手里,應該分成幾章幾節,想完后再打開書。如果作者寫的思路和他的思路一樣,他就不 [再 在] 讀了。一本本來 [需 須] 要讀十天半月才能讀完的書,用了這種思考讀書的方法,他一夜兩夜就讀完了。
我們要向名人學習,一定要多讀書,多思考,讀書的時候一定要有良好的讀書方法。
1、把括號里不正確的拼音用“X”劃掉。(1分)
2、把括號里不正確的漢字用“X”劃掉。(3分)
3、認真讀短文填空。(6分)
(1)候寶林是 家,讀書的特點是
(2)茅以升是 家,讀書的特點是
(3)華羅庚是 家,讀書的特點是
4、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你從三位名人讀書中得到的啟示:
(2分)
五、習作(30分)
(1)未來是美好的,任憑你發揮想象,寫一篇“未來的 ”。
(2)回憶你成長的過程中,什么人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寫一篇“一個最讓我 的人。”
要求:任選其中一個題,題目自擬,根據習作內容,分段表述,內容具體,語言通順,用詞準確,描寫生動,注意不寫錯別字,書寫一定要美觀,不然要扣1——3分。作文字數在450字以上。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