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xué)試題庫 > 期末試題 > 語文期末試題 > 五年級語文期末下冊 > 正文
2009-05-25 17:26:53
修辭手法專項練習(xí)
小學(xué)常用修辭手法:
比喻 擬人 排比 夸張 反問 設(shè)問 對偶
注意點: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兩種事物之間的相似點作比的修辭手法。基本結(jié)構(gòu):本體+比喻詞+喻體。常用的比喻詞有:好象 仿佛 像……似的 如同 像……一樣 ……是 成了……
擬人:把事物當(dāng)作人來寫,給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語言更鮮明、生動。
排比:就是把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意思相關(guān)、預(yù)期一致的詞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手法。一般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語詞組成。
夸張:是一種對事物作"言過其實"的描述的修辭手法。
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判別方法:有問不答,答在其中。與疑問句的區(qū)別:(1)疑問句是四種語句中的一種(其他三種是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是有疑而問,需要別人回答。(2)反問是修辭方法中的一種,反問句是無疑而問,意在肯定,不需要別人回答。
設(shè)問:是為了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明知顧問、自問自答的一種修辭手法。要注意區(qū)別設(shè)問句與反問句:從句型特點上看,設(shè)問句是自問自答,答隨問后;反問句是答在其中,讓人從問中體會答案。
對偶: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似或相近,表達相關(guān)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現(xiàn)在"五言"或"七言"古詩中。
練習(xí)題:
1、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
(1)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fēng)飄揚。( )
(2)一顆有生命力的種子,如果不落在肥地里,落在瓦礫堆里,它決不會悲觀,決不會嘆氣。( )
(3)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
(4)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
(5)賣?今年誰還缺這個?( )
(6)……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 )
2、根據(jù)要求修改下面的句子。
(1)改成比喻句。
池塘里的荷葉又大又綠。
(2)改成擬人句。
小鳥在樹上歡快的叫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完成下列練習(xí)。
(1)一個個小山似的浪頭不斷地向他撲來。
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2)鳳凰樹開花了,開得那么熱鬧,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
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3)"當(dāng)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在這句話中把____________當(dāng)作人來寫,它會________________
(4)"廣場上人山人海。"這句話中是對______________進行了夸張,說明___________ __
(5)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____________,時而____________,時而____________,時而____________,水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
4、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修辭方法運用不當(dāng)?shù)氖牵?nbsp; )
A、小剛一提起媽媽,眼淚就像自來水一樣噴射出來。
B、月光如水般傾瀉下來。
C、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
D、這樣的服務(wù)態(tài)度怎能讓人忍受呢?
(2)下列句子那句語氣最強烈的是( )
A、誰說這本書是他的? B、這本書不是他的。
C、這本書不能不是他的。 D、這本書是他的。
(3)"像"字作用與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A、他長得真像他的媽媽嗎?
B、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C、肩上的煤筐來回晃動,像是打秋千。
D、花叢里還隱藏著像珊瑚珠似的小紅豆。
5、下面的句段中都使用了兩種以上的修辭方法,你知道嗎?
(1)湖里的睡蓮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睜開眼睛,欣喜地開放著。( )
(2)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細絲,像繡花針。( )
(3)這種像棉團似的云是什么?哦,原來是積雨云。( )
(4)是的,這里是落葉松的海洋。看,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干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海邊的浪花嗎?( )
(5)海自己醒了,喘著氣,轉(zhuǎn)側(cè)著,打著呵欠,伸著懶腰,抹著眼睛。( )
(6)每當(dāng)秋末冬初,柿樹葉漸漸落光,一眼望去,圓溜溜的柿子,像許許多多的紅燈籠掛滿了枝頭,你想,老楓樹哪有這一手呢?(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