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之謎7(地球克星)
來源:網絡 2009-06-01 16:23:34

在我們這顆地球上,到處都留有外太空物體撞擊的瘢痕,據統計,比較大的撞擊坑就超過150個。
在這些坑中,迄今最有名的是在墨西哥半島,直徑有198公里,科學家認為這是6500萬年前一個直徑為10到13公里的彗星或者小行星撞擊地球留下的痕跡。在這次撞擊中,地球上70%的生命遭滅頂之災,恐龍也是在這次撞擊中絕跡的。
大約在5萬年前,美國的亞利桑那也曾遭到過天體的襲擊而形成巨大的隕石坑,科學家認為這是被一塊鐵隕石撞擊出來的,1公里的直徑,有210米深,要是現在的話,足可以毀掉一座城市。
最近的一次大撞擊發生在1908年的西伯利亞,也就是所謂的通古斯大爆炸。據推測,一顆直徑小于60米的小行星或者彗星碎塊闖入大氣層,在距地面8公里的上空發生爆炸,大火摧毀了幾百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森林。幸虧這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地區,沒有造成多大人員傷亡。
地球到底要面臨多少次上述那樣的來自外空的打擊呢?這實際上是沒法回答的。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有2000多個直徑超過1公里的小行星和碎塊在圍繞太陽運轉并與地球軌道相交或者非常接近。如果直徑為90米到1公里的也算在內,就有30萬個,這樣的碎塊每一個都足以引發通古斯大爆炸。至于直徑大于20米的就更多了,大約有1億顆。一般來說,體積越大的天體,與地球相撞的概率就越小,遭遇直徑大于10公里的小行星的打擊,可能幾億年也遇不上一次。但是一旦撞上,也許人類的文明就要倒退到舊石器時代了。
有什么方法可以躲避小行星的打擊呢?科學家提出用火箭攔截或者至少讓它改變軌道,不過,這種方式對體積不大的星體并且在它離地球很遠時可能比較有效,但對于90米以上的物體,則要動用核彈了。如果XF11外在1.45億公里處,那么1次百萬噸級當量的爆炸就可以使它偏離原先軌道;如果距離縮短到原來的1/10,那么炸藥的當量就要增加100倍。
上述方法尤其適用于鐵質小行星,但如果是巖石的話,也有可能被炸成碎片,這些碎片同樣會威脅地球。因而如果時間允許,人類也許可以派機器人去分析一下小行星的成分,但問題是往往不容人類如此從容行事。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