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頭骨之謎5(驚訝的科學家們)
來源:網絡 2009-06-02 13:11:12

這塊水晶頭骨不但引起了考古學家的關注,科學家對它也非常著迷,它神秘的歷史和呈現出來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性能激起了他們極大的熱情。直到安娜·米歇爾一黑吉斯同意讓科學家把它帶回每爾萊德-派克爾德電腦&電子公司檢測,他們才有機會近前細致地玩味。
海爾萊德-派克爾德公司是世界上領先的計算機等電子產品制造公司。他們在電子原件領域廣泛應用水晶,因此他們的科學家不僅是計算機專家,而且對水晶的物質性能、制作工藝和科學使用方法也頗有研究。
對水晶頭骨的檢測工作是1970年在位于加利福尼亞薩但科萊羅的海爾萊德一派克爾德水晶實驗室進行的。。于是我們就去參觀海爾萊德一派克爾德位于加利福尼亞硅谷中心的實驗室,試圖了解科學家檢測水晶頭骨的情況。
頻率標準小組負責人吉姆·布魯特對這次檢測非常重視,但我們到達加利福尼亞時正趕上他不在。我和凱瑞見到了實驗室常務主席杰克·卡斯特以及前任石英部件工程部經理查爾斯·亞當斯,就順便和他倆聊了起來。原來他倆都是檢測小組成員,有五十年之久的水晶工作經驗。
杰克和查爾斯說,最初檢測組還不太相信水晶頭骨是由真石英水晶制成的,因為其他好幾種材料肉眼看上去也和石英水晶差不多,其中包括各種各樣的塑料和玻璃。現在又研制出一利從大多數玻璃、玻璃酒瓶和其他裝飾物中提煉出來的材料,叫鋁水晶(leadCrystal),實際上只是玻璃的一種,根本不是水晶。另外還有許多人工制造或合成的石英水晶。
天然水晶或水晶石從另一個角度說,完全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生于地下,個別石英水晶的形成過程需要上億年的時間。水晶生長在地殼深處,通常都要經歷火山和地震。在形成過程中凝結了巨大的熱量和力量,然后由“種子”水晶將其釋放出來。種子是由一個單一的硅原子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與兩個在高溫狀態下的水原子或周圍的蒸汽中釋放出來的氧原子組合而成。原子組合以后就形成了帶有單一水晶細胞的二氧化硅,所有的石英水晶都是由這種物質組成的,其副產品為氫。在上千年的漫長歲月中,如果條件允許,這一單一種子就開始生長,但周圍的流體必須含有適量的硅和水或是長期處于高溫高壓下的蒸汽。當原生的流體慢慢地滲人到二氧化硅的第一個細胞上時,這個細胞就開始衍生出另外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細胞,但在復雜的水晶結構中一次只能形成一個原子。水晶體內的每個細胞形態都是重復相同的,每個細胞自身都是一顆小水晶,每個細胞都像前一個細胞一樣有著相同的形態。這樣水晶就搭起一個復雜的三維結構架——“水晶架”因此而得名,其幾何構成極其規律。就這樣日積月累,漸漸的一塊純凈透明的天然石英水晶就形成了。它的天然狀態呈多棱形,通常是六棱形,長到最佳點就逐漸變細。
當然并不是每塊天然石英水晶都是完美的,在生長過程中它有可能受到周圍鐵、鋁等大量物質的侵害,結果就出現了色澤上的變化。比如鋁會使水晶變成煙灰色,這樣的水晶被稱為“煙色石英”;鐵會使水晶變成暗粉色,這樣的水晶被稱為“玫瑰石英”。除此之外高強度的輻射也會影響水晶的生長和色澤。只在沒有射線和其他追蹤元素的地方,才有可能長出百分之百純凈透明的水晶。
石英是最常見的天然材料之一。杰克告訴我們,最近據數字估計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地殼含有石英。但是大部分石英純度都很低,而且體積太小,內含雜質,幾乎沒有什么實用價值。即使一些純度較低的石英種類也很漂亮,但無法應用到電子工業上。實際上這就是電子工業遇到的問題,即大塊的純度極高的天然石英非常稀少。
近來人工種植或生產合成石英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一例生產或種植合成石英始于1851年。直到二十世紀后半期生產或種植石英工藝才完善起來,才在電子產品上得到實際應用。其實那時海爾萊德-派克爾德公司就已經開始進行天然石英檢測了。仔細挑選出來的天然石英水晶,在那時仍然是用于電子原件的主要原料。但因為從那時起科學家就可以成功種植石英了,所以到了現在,合成石英已經完全取代了天然石英,用于制造絕大部分電子設備。
生產種植石英的好處在于,可以無條件地保證水晶的純度和大小,但這不等于說就可以脫離孕育萬物的大自然。相反,人們只能先從天然水晶塊上移植石英,然后再生產,需要科學家所做的工作只是人為創造出適合石英生長的最佳環境,以加速整個形成過程的運行,目前這個過程只需數周就可以完成了。通常是在一個大的壓熱器中放一臺高精密度的熔爐,然后把天然石英碎片放到溫度和壓力不斷升高的水中進行分解。但主要的原料還是一塊高質量的天然石英,如果沒有它整個程序就無法啟動。科學家們只需將這塊精心挑選出來的天然水晶懸掛到壓熱器里面,其他的事,就是要等著它們自然而然地發生發展。周圍液體很容易流到原始水晶上。等到水晶達到了要求的尺寸,就把它移開,或是拿出來。這些新造出的水晶,雖然是天然水晶生長了一代又一代的結果,但仍然和在大自然培育出來的原始天然石英水晶一樣純凈。
海爾萊德-派克爾德科學家所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找到各種各樣肉眼看起來和天然石英一模一樣的制材,以確定水晶頭骨到底是用什么制成的。
其中的一項檢測是這樣的:將水晶頭骨浸入盛有芐基乙醇且密度及折射指數與高純度石英相同的玻璃缸里,結果頭骨一放進去就像消失了一樣。這表明頭骨是由純度極高的石英制成的。然后將極化光射向玻璃缸中的頭骨,出現的陰影或“面紗”表明頭骨所用的石英是天然的。如果是在特定環境下生產出來的石英,就沒有這些像樹的年輪圈一樣的陰影或細小的變化。因此就排除了這個頭骨是由某種塑料或玻璃或現代合成水晶制成的可能性。毫無疑問它是由生長于地下的天然水晶石制成的。而紗狀的陰影同時也驗證了水晶頭骨其他方面的一些性能。從它的體積來看,要比一般的天然石英大得多。因此有人懷疑這個頭骨是由幾塊水晶仔細拼制而成。但極化光的檢測證實,不但頭顱部分是一整塊水晶制成,而且下頜部分也同出于這塊水晶。
對此,檢測小組非常驚訝。這種高純度的水晶石可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材料之一了。按照寶石專家所使用的摩恩硬度標準,它只比鉆石稍微軟一點兒,再加上它脆而易碎,無疑會給雕刻工作帶來難以想象的困難。盡管如此,頭骨的雕刻工藝卻精美異常。根據檢測小組估算,即使用當今帶有鉆石頭的電動工具,也要刻上至少一年的時間。但是檢測小組斷定,要雕刻這樣嬌貴的物品,根本不能用任何帶鉆石頭的電動工具,因為它經不起用該工具所產生的振動、熱量和摩擦,它會因此而破碎的。以至于一個小組成員不得不說:“真難以想象還真有這樣一個頭骨。”
檢測小組最初認為,頭骨有可能不是用現代工具制成的。后來的檢測進一步證實了最初猜想的真實性。單純從頭骨極其平滑的表面來看,就看不出任何使用現代工具所遺給下來的任何痕跡,因為如果有就非常難以去掉。這些發現足以肯定檢測小組最初的判斷是對的——這個水晶頭骨為手工制品。
可以想象手工創制這樣一件水晶頭骨要花費多長時間!科學家們只能推算,這個頭骨也許是用河里的沙子和水慢慢地一點點地從一大塊石英石上磨下來的。也許還用了銅線或用手拉的雕刻用的“弓”具。檢測小組推斷,這個水晶頭骨一定耗費了好幾代人的畢生精力!至于他們到底花費了多少時間是難以確定的,據海爾萊德一派克爾德員工雜志《測量》最精確的估算,有可能是“300人年”$
正象杰克和查爾斯講的那樣,無論是誰做這個頭骨,都要從三倍于成品大小的一大塊多棱石英水晶開始。開始時他們無法知道水晶里面的純度,也不知道有沒有汽泡或小洞,因此他們事先要精心地挑出顆粒大小相當的沙子,先用大沙粒磨出雛形,再逐漸地用小沙粒磨出精細的表面,最后用像粉狀物一樣小得幾乎分辨不出的沙粒打光。而且一旦中間有所疏漏都要從頭開始。甚至哪怕混進去了一顆大了點的沙粒,即使整個工作到了最后階段也要重新開始。整個工作從頭到尾的確是十分的艱難。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