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7 23:11:36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教學要求
理解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有條理地口述課文中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第25課《爭論的故事》,通過學習,同學們來說一說課文講了怎樣的一件事
請同學們根據這個填空來說說文中的這個故事
媒體出示:兄弟倆看到大雁想 充饑,他們為怎樣吃大雁 ,并讓老人 ,老人為他倆出了 的辦法,可是大雁早已飛得
【課文內容和故事內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里作適當的提示,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過渡: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講讀第一段
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思考:故事中的兄弟倆為什么事爭論 他們是怎樣爭論的 結果如何呢 劃出課文中有關的語句
指名學生回答思考題
⑴兄弟倆為什么事爭論的 (兄弟倆在為"怎么吃大雁"而爭論,教師簡筆畫大雁.)追問:兄弟倆分別認為要怎么吃呢 (哥哥說要煮著吃,弟弟認為要烤著吃.板書:煮 烤
【教師的基本功發揮得恰到好處,引起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⑵出示插圖,辨別誰是哥哥,誰是弟弟 說出你的理由,并結合插圖理解"煙熏火燎"的意思
⑶小結
指名學生回答思考題:兄弟倆是怎樣爭論的
⑴媒體依次出現反問句并指導朗讀
媒體出示反問句
再好的東西,一煮還有什么味道呢
你這話不對,大雁就該煮了吃.烤了吃,煙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鴨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嗎 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⑵結合課文中的單引號,補充介紹它的用法
⑶找出課文中描寫哥弟倆說話時表示不同神態的詞語
理解:"不以為然,很不服氣",并指導朗讀
⑷看插圖,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來形容他們爭論的激烈程度
⑸學生分角色表演,相機指導體會
⑹小結,理解"爭論不休
【這一環節,老師以讀代講,根據學生的朗讀作具體的指導,然后再請學生表演,過程展開充分,訓練比較扎實,課堂氣氛活躍.】
指名學生回答思考題:結果如何呢
⑴兄弟倆接下來怎么辦的呢 (他們找了一個老人來評理
追問:老人怎么樣說 (板書:半煮半烤
這個建議雙方都很滿意,這就叫做"兩全其美
【通過語境的創設來理解詞語,給學生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⑵這是最后的結果嗎 (不是的,最后的結果是大雁早已飛得無影無蹤了
⑶小結
過渡:大雁飛得無影無蹤,這個結果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兄弟倆錯在哪里 書中的同學們都有些什么想法呢
三,講讀第二段
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課文中的同學提出了哪些感想
媒體依次出示
這兄弟倆真笨,白白讓大雁飛跑了
不是他們笨,而是他們沒有抓住時機
兄弟倆這樣爭論下去,時間白白浪費了
不管做什么,關鍵是要先做起來
…………
指名學生回答
討論交流
⑴兄弟倆笨在哪里 (爭論的不是時候,應該先把大雁射下來再說
⑵這里的時機指的是什么 (指大雁從頭頂飛過的時候
追問:同學們為什么說他們沒有抓住時機呢 (大雁飛過時,他們卻在為大雁的吃法爭論不休,還要去請老人評理.等他們爭論好,大雁早已飛走了
⑶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說一說
【要注意區分"時機"和"時間"的不同;要進行合理的拓展:有時慢了機會就會錯過,而有時快了,機會也會錯過,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嘛!】
⑷小結.(相機板書:抓住時機 做起來
請同學們認識"…………"刪節號,說說它的用處
你們還有哪些感想呢
聽完這個故事,課文中的同學們怎么會有這么多的想法 (因為盛老師講的故事生動;因為同學們聽得認真;因為同學們善于思考;……
小結,理解"贊許
四,總結全文
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爭論的故事》學完了,最后,讓我們一起分角色朗讀課文,好嗎
五,作業
表演課本劇《爭論的故事》
附板書
爭論的故事
哥哥 弟弟
煮 烤
老 人
半煮 半烤
抓住時機 做起來
【課堂教學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思路清晰,重點實出,層層推進,真實地展現了訓練的過程.教者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了活潑生動的教學風格.】
簡評:張新東
附課本劇
《爭論的故事》課本劇
時間:一天
地點:大山腳下的一座村莊里
人物:哥哥(獵人),弟弟(獵人),老人
旁白:從前,在大山腳下的一座小村莊里,住著兄弟倆,他們以打獵為生.一天……
幕起:兄弟倆無精打采地走過來
弟弟:哥哥,你餓了吧
哥哥
這時,他們發現空中有一群大雁飛來了,于是爭論起來
哥哥:我們把大雁射下來煮著吃
弟弟:不
哥哥:(不以為然地
弟弟:(很不服氣地
兩個人爭論不休,正好,這時有一個老人從他們身邊經過
哥哥:老爺爺,我們有件事要找你評評理,我說大雁煮著好吃,可他……
弟弟:大雁當然是烤最好吃了
老人
哥哥,弟弟:嗯,這主意不錯
兄弟倆搭弓射箭,可是大雁早已飛走了
哥哥
弟弟
兄弟倆只好嘆了一口氣回家了
話外音:(盛老師)同學們,看來做什么事都得抓住時機,先做起來才對啊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