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8 08:15:09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課件 哲理故事 高中生活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25課《爭論的故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由生字構成的詞語和文中的關鍵詞語,對部分構詞能力強的生字,在課后讓學生作更深入地了解。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故事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爭論時的語氣、表情、動作。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探討。
、情感目標: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不管做什么,關鍵是要先做起來的處事態度。
教學重點:
理解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教學難點:
文中重點詞語“不以為然”、“爭論不休”、“兩全其美”這幾個詞語,要讓學生生動、形象地接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故事,你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嗎?(想)
師:就是《爭論的故事》。(課件出示課題:爭論的故事)齊讀一遍課題。
二、課題質疑,初讀課文
、師: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1:是誰和誰在爭論?
生2:為什么事引起爭論?
生3:爭論的經過和結果怎樣?
………
、 同學們問得很好,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自學課文。從課文中來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好嗎?讀的時候,請同學們注意讀好讀準課文中的生字詞,并把不認識、不理解的生字、詞語畫出來。(課件出示問題:①故事中是誰和誰在爭論?②為什么事引起了爭論?③爭論的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
學生自讀課文。
、 老師看到同學們剛才讀得非常認真,老師很高興,可是不知道同學們把課文中的生字詞讀好讀準了沒有,就讓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讀書情況。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讀,全班齊讀;
、小組讀,全班齊讀;
、全班齊讀。
、 同學們讀得真不錯,老師還想看一看小朋友們讀了課文后知道了什么?解決了哪些疑問?
①圍繞“故事中是誰和誰在爭論?”
生:以打獵為生的兄弟倆發生爭論。
師:“打獵為生”是什么意思?
生:依*打獵來維持生活。
②圍繞“為什么事引起了爭論?”
師:說得非常好,那第他們為了什么事引起了爭論呢?
生:兄弟倆發現一群大雁從頭上飛過,想射下一只來充饑,為好何吃大雁就爭論起來了。
③圍繞“爭論的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
師:他們是怎樣爭論的呢?
生1:哥哥堅持煮著吃,弟弟主張烤了吃。
生2:誰也不服誰,爭論不休。
師:“爭論不休”怎么理解?“休”是什么意思?
生:爭論不休表示爭來爭去,沒完沒了,“休”是止的意思。
師:爭論得沒完沒了,怎么辦呢?
生:他們就請了一個過路的老人評理。
生:兄弟倆聽了老人說的話以后都滿意了,就不再爭論了。
師:老人是怎么說的?誰來讀一讀老人說的話?(指名讀)
師:什么叫“兩全其美”。
生:“兩全其美”是兼顧兩方面,使兩方面都好。
師:說得很好。那么這就是整件事情的結果嗎?請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
師:整件事情是“兩全齊美”嗎?
生:不是!他們爭論了怎樣吃大雁,可現在大雁早已經飛得無影無蹤了,還怎么吃呢?
師:噢!這才是整件事情的結果。
三、精讀課文第1至5自然段,體會字詞
師:在明白了爭論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之后,讓我們來分角色朗讀這部分課文:老師讀交代、過過的文字,請三個同學來扮哥哥、弟弟和老人。(推薦同學)同學們要仔細聽,第一要看看他們讀得怎么樣,有沒有把感情讀出來;第二要看看這一結果是怎么造成的,兄弟倆錯在哪里。
(師生合作朗讀)
學生評論、教師相機引導體會
四、精讀課文第6至12自然段,談感想
師:剛才同學們評得非常好,現在,課文還有一部分“感想”,請大家讀一讀,看看哪一句話最能體現同學們的觀點。用筆做上記號。
(學生讀課文,做記號)
學生匯報交流
師:讀完了這部分內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十二個小圓點表示什么?
生:“贊許”是什么意思?盛老師為什么不時向同學們投去“贊許”的目光?
師:誰能幫幫他們?
生答
五、總結全文
師:學習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
師:同學們的收獲真多,大家回家以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好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