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8 15:26:55
教學目標:
1.經歷讀條形統計圖并根據圖中的數求平均數的過程。
2.能讀懂條形統計圖,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進一步了解"平均數"的意義。
3.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在統計圖上了解數學信息。
教學難點:
根據掌握的數學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開心詞典對某個答案的統計情況、挑戰主持人對某個選手的支持情況等等都利用了統計圖。統計圖給人以清晰明了的認識。
二、新授:
出示課本56頁的例題,在一次"保護環境"活動中,三(2)班第四組5名同學收集廢舊電池數量的統計圖。
1.讓學生讀圖,說說從統計圖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張紅云收集的最多,是19枚。
馬波和李云萍收集的一樣多,是16枚。
李強收集的最少,是11枚。
……
2.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張?
(1)讓學生先試著用自己的方法計算。
(2)交流計算方法。
(11+19+16+18+16)÷5
=80÷5
=16(枚)
在計算加法求和時,可讓學生介紹自己的算法。
①把16作為基準數,多加少減。
②把11作為基準數,多加。
③把19作為基準數,少減。
三、議一議:
收集最多的比平均數多幾枚?收集最少的比平均數少幾枚?
要讓學生實際比一比,進一步感受"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四、練一練:
課本57 頁第1題:讓學生自己完成,然后重點交流(2)、(3)兩個問題。
五、作業:
課本57頁第2題。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