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8 19:40:14 下載試卷 標簽:環境 語文 語文教材 高中生活
設計思路:
《狼和鹿》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之間內在的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后果。課文寓自然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教學中結合教材及學生年齡特點,適時地指導學生看圖、朗讀、想象,讓學生在情境中激情,在激情中朗讀感悟,在感悟中升華,使學生的心靈與課文內涵產生共鳴。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兩個多音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自然界中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懂得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體會課文告訴人們的道理。
教學難點:
懂得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看問題要全面,不能輕率地決斷。
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資料和圖片,初步感知破壞生態平衡的危害。
教學過程:
一、揭題、復習、質疑
1、復習:課文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質疑:針對課文內容,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3、過渡: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是一番什么景象?
[評析]復習舊知,打開學生記憶閘門,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問題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學習的動機。因此,適時創設情景,安排學生參與到課堂提問的設計中來,就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催生出強烈的探究欲望,學生提出的問題,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才是他們的真正疑惑。
二、看圖、朗讀、想象、感悟
。ㄒ唬⿲W習第一段
1、看書本插圖,說說凱巴伯森林的景象。
[評析]看圖說話訓練學生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具體畫面,直觀形象地感受森林的蔥綠、美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2、自由讀書第一自然段,畫出描寫凱巴伯森林的句子,體會森林的美好。
3、指名讀、評議。
4、這么美好的森林也隱藏著一種危機,誰來讀?你為什么這樣讀?或從他的朗讀上讓你感覺到狼的貪婪、鹿的危險嗎?你敢和他挑戰嗎?
[評析]這一自然段通過看圖,抓住重點詞句,反復朗讀,采用挑戰形式,喚起學生競爭意識,激起學生朗讀欲望,積極性高,讀得有聲有色。從朗讀中感悟狼的貪婪、鹿的危險。
。ǘ⿲W習課文第三段
1、小組合作學習,凱巴伯森林和鹿現在是什么樣子?邊讀邊畫出有關句子,小組交流。
2、反饋交流,出示句子,(略)指名讀。
[評析]《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各抒己見,共同探討,實現信息在群體間的多向交流,讓學生在討論中自主學習,嘗試到合作創新的樂趣,感受自學成功的喜悅。
3、你能想象枯黃森林的情景嗎?學生展開想象自由發言。
4、出示學生自己創作的畫。(凱巴伯森林前后不同的畫面)
5、指導讀第3—9句,感受現在森林的荒涼、蕭條。
[評析]采用對比法,讓學生從顏色上感受森林的變化,直觀形象,加深學生對事物的感性認識,留下深刻印象,使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樣朗讀時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讀得有滋有味,通過聲音感受森林的變化。
。ㄈ⿲W習第二段
從一百多年前至1942年,凱巴伯森林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1、指名說。
2、指名讀第二段,你讀懂了什么?板書:人殺狼。
[評析]這一自然段略讀,通過數字體會人們捕殺狼及其他天敵的數量之多,為下文理解“功臣”和“禍首”作好鋪墊。
。ㄋ模⿲W習第四段
1、默讀第四自然段,再表述森林發生變化的原因,力求更完整、更準確。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話。
2、句式練說、交流、反饋,老師小結,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理解“功臣”和“禍首”。
。1)因為有了狼的存在,鹿才不會過度繁殖,就不會造成對森林的破壞,而狼吃掉的多數是病鹿,防止傳染病的發生,狼在保持森林的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所以說狼是功臣。
。2)因為鹿破壞了森林,也毀滅了自己,所以是禍首,突出了鹿給森林和自己帶來了這么大的災難。
[評析]語文教學要關注人的發展,培養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習慣和能力,即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之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真正理解森林和鹿發生變化的原因。
3、對于誰是禍首,你還有什么高見?
4、學生交流,人才是真正的禍首,是人殺了狼。
你愿意把教材再修改一下嗎?使課文內容更完善、準確。試著給課文補充一個自然段。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在這里有所體現,它關注基礎知識,更強調知識積累和運用,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更著眼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能主動思考,有一種不斷探索、大膽改革的精神。新世紀的學習小主人就應具有這樣的能力和素質。
三、總結明理,拓展延伸
1、讀了這篇課文,你最想說什么?或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學生暢所欲言,領悟其中的道理。
2、小結: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了這個聯系就破壞了生態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所以我們要保持生態平衡。
3、目前,人類對自然資源過度地開發利用,已經造成對大自然環境的污染,常常破壞了生態平衡,造成森林被毀、草原荒漠、水土流失,土地沙漠。
4、你關注生活中不注意保持生態平衡的例子嗎?
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有圖片、文字,也可以聯系實際生活談。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延伸性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營造大語文學習的時空,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所學知識到課外追尋更多相關的知識,或者帶著新問題走向課外、走向社會參與實踐,去解讀社會與生活這本鮮活的百科全書。
四、復述升華
1、熟讀課文,同桌互述或講給好朋友聽。
2、出示復述提綱。
狼鹿共存 森林美好
人捕殺狼
自由王國 災難降臨
狼是功臣 鹿是“禍首”
3、根據復述評議。
[評析]復述課文這一環節不可缺少,《狼和鹿》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教育意義深刻,意在指導學生的行為,關注身邊的世界。復述課文能鞏固課文內容,加深印象,又能訓練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積累豐富的語言,積淀真摯的情感。
五、布置作業
1、這節課后你想完成什么樣的作業?學生自己說。
2、A、繼續收集有關破壞生態平衡的資料。B、把故事講給好朋友聽。C、寫一篇讀后感。
[評析]好的作業設計,應是綜合性、創造性及可選擇性特點。再次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參與語文的學習。
附板書:
教學反思:
《狼和鹿》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學生自讀、感悟、領會,并積累運用,關注現實,了解社會,積極參與到保持生態平衡的活動中去。這樣的設計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掌握了學習方法,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最終讓學生懂得:語文就是生活,向生活學習,在生活中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品位,從而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