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9 08:41:36 下載試卷 標簽:數學 數學聯賽 數學教材 數學實驗班 數學夏令營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擺一擺的實踐活動并結合前面所學數的分解組成,直觀形象地熟悉和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以及數位和位值的概念。
2.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主動探究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尋找事物規律的方法,既不重復又不遺漏的排列組合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愉悅的操作中感受數學的奧秘,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5頁。
教具、學具準備
表格、點子、中國象棋(或圍棋子)、課件
教學設計
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看是誰來了?(聰聰)聰聰看見你們在上數學課,想考考你們。請大家看屏幕。
(屏幕出現一個數位表),然后問:"這里有一顆珠子,放在個位上該表示什么數?"師:把它放在十位上,讀作什么?
師:聰聰夸獎我們聰明,但對數位的知識一定要掌握好。今天的這一節課我們就利用數位表擺一擺,想一想。(板書課題)
擺棋探秘
1.初次擺──交代做法
教師出示表格(下表)請一位學生到黑板上用一顆點子擺數并填表。當點子放在個位上時,表示個位上的數是1,十位上的數是0,這個數就是1;當這顆點子放在十位時,表
示個位上的數是0,十位上的數是1,這個數就是10.
十位個位棋子
顆數擺出
幾個數擺出的數
○121、10
○
2.再次擺──熟悉方法
a.教師布置各小組仿照黑板上的擺法,用3顆棋子擺數。
活動要求:各小組先獨立擺,獨立記錄,然后交流討論:
◆為什么3顆棋子擺在個位上得到的數是3,而擺在十位上得到的數是30?
◆怎樣擺數才能做到既不重復也不遺漏?
b.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各小組的結果。
c.重點研究兩種擺棋、寫數的方法,師生共同討論、評價。
◆把所有棋子先擺在個位上,再逐一向十位挪棋的情況在黑板上展示(用藍色的點子)。
◆黑板的另一邊展示另外一種擺法:先全部棋子擺在十位上,再逐一向個位挪棋(用紅色的點子展示)。(如表)
d.學生議論、質疑,匯報討論的結果,集體評價。
因為個位的3表示3個一,所以是3。十位上的3表示3個十,所以是30。
3.三次擺──探究規律
a.分小組用2顆棋子,4顆棋子來擺并填表寫數。擺完后組內交流。
b.請擺法像黑板展示的兩種方法的小組到黑板擺。(表格)
(先擺十位,再往個位挪棋的圖略。)
c.引導學生觀察"棋子顆數"與"擺出幾個數"的關系,試從中找出規律來。
d.引導學生觀察"棋子顆數"與"擺出的數"的關系。
◆與數的組成有關。
棋子
顆數擺出
幾個數數的組成擺出的數
12
或和是1的加法:
1=1+0 1=0+11、10
23或和是2的加法:
2=0+2 2=1+1 2=2+0
2、11、20
34
或和是3的加法:
3=0+3 3=1+2 3=2+1 3=3+03、12、21、30
45
或和是4的加法:
4=0+4 4=1+3
4=2+2 4=3+1 4=4+04、13、22、31、40
◆列出的數一般是一對一對地出現,而且組成每對數的數字都相同,但個位和十位上
的數字調換了位置。
例如:
這里有兩對數:03和30、12和21,它們的組成數字分別是0和3、1和2。
此外,所列出的數都能分成兩組(或找出一個中間數后分成兩組)。
例如:
(表格)
十位個位
○
豎著看:
單獨看"個位"上的棋子像一個"▽",也可把它一邊對齊,像" "或" "。
單獨看"十位"上的棋子像"△",如果把它一邊對齊著放又像一個" "或"⊿"。
橫著看:
如果"個位"、"十位"一起結合起來看則像" "或"□"。
○
○○
○
○
○○
○○○
○
○○
○○
○
○○○
○○○○
○
○○○
○○
○○
○○○
○
○○○○
4.模仿寫──試用規律
a.各小組內獨自寫出用5顆,6顆棋子能擺出的數。然后組內交流討論。查看有否重
復或遺漏,怎樣寫又快又完整。
b.全班集體交流討論,請個別組上黑板將數填在表中。
5.直接說──熟用規律
a.小組內3人分工說出用7顆、8顆、9顆棋子能擺出的數。一個同學作好記錄。
b.組際交流、討論,檢查有否重復或遺漏。
c.集體評價,填完整黑板上的表格。
棋子
顆數擺出
幾個數擺出的數
121、10
232、11、20
343、12、21、30
454、13、22、31、40
565、14、23、32、41、50
676、15、24、33、42、51、60
787、16、25、34、43、52、61、70
898、17、26、35、44、53、62、71、80
9109、18、27、36、45、54、63、72、81、90
小結
a.同學們談談這節課學了些什么?有什么想法和收獲?
b.本節課學了在數位表上擺棋,得出數的個數比棋子數多1;所寫出的數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的和正好是棋子數。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繼續探索,別忘了把你的發現告訴老師。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