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0 00:12:52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心理 閱讀 教材 診斷活動
1、 抓住問題讀課文
課文一開始,我就引導他們圍繞“為什么叫雪兒”展開學習,引出“救雪兒后為它洗澡”,初步體會我對雪兒的憐愛之情。繼而讓學生和作者一樣越來越喜愛這只鴿子。我引導學生抓住“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飛越千山萬水”“藍天信使”等詞語體會雪兒內在的美。從“展開雙翅飛起來了”、“又飛回來陽臺,轉著圈兒咕咕直叫”、“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等詞語,感悟雪兒是只向往藍天又極通人性的鴿子。在所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情朗讀。
2、 體會深層含義
課文中的“我”和鴿子是同命相憐的,都傷了重要部位,失去了自由。在講解全文時候,我時時不忘提醒學生去尋找。在第一段中,我讓他們通過讀去體會我的孤獨,感受“明媚的春光”實際也是指外面美好的世界,自由的空間。第二段中,“我”常帶著小鴿子去陽臺看藍天,看白云,此時其實作者的心和鴿子的心理同樣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向往。最后我祝福鴿子,鴿子似乎在對我祝福,我問學生祝福什么,他們非常自然的告訴我,祝福“我”早日恢復自由。這時,教師已經同化了學生,大家達成共識,我和雪兒共命運。
《雪兒》教學反思
語言文字是人的思想認識、道德情感、價值觀、人生觀等生命意義的一種載體,因此可以說,文本并非僅是一種物化的客觀存在,而是一種理性化了的生命體。文本的這種極具隱蔽性的生命意義,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顯現出來,而且也只有當閱讀主體對文本的這種生命意義有所覺悟、有所觸動時,文本的生命意義才會真正生存。在我們的閱讀課堂中,就是采用感性的方式讓學生和文本進行生命的對話,用文本的意義提升學生的生命。
在教學《雪兒》一課讀悟課文的第四自然段。這段話寫的是“我”為雪兒傷愈后重新飛回藍天而歡呼。教學由學生聽教師朗誦開始,接著讓學生在躍躍欲試中配上動作自由誦讀,這就使學生帶著閱讀期待,以個性化的方式走進文本,還原語言的形象,感受語言的情感。然后引導學生在讀中質疑,緣疑再讀,最后補白省略,使學生在“讀”這一感性的學習方式中,在表達閱讀感受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不僅深切體驗到“我”的喜悅之情,而且從中覺悟到善待生命的感覺竟是如此的美妙!從而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提升自己的生命意義和生命價值。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