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0 17:04:26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教材 二年級 三年級 教案
一、總體構想
一年級上冊教材力求搞好低幼銜接、穩步推進。從一年級下冊開始的后續教材,適當地順次加大改革力度。依據這個編寫設想,教材編者對三年級上冊教科書從內容到形式做了精心的安排,并將課程改革的理念整合于教材的編寫之中。
二、基本結構
1、本冊教科書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組教學內容(可參看目錄)。它們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細心觀察;燦爛的中華文化;祖國壯麗的河山;科學的思想方法;獻上我們的愛心。每個專題的內涵都比較豐富,為學生知識和能力、方法和習慣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提高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教材內容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
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4篇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這幾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本冊共有32篇課文,精讀課文24,略讀課文8篇。每組教學內容包括3篇精讀課文和1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用“*”加以標明,位于精讀課文之后。在每篇精讀課文后面,除了要求會認和會寫的生字內容之外,教材還安排了與詞句理解和課文內容有關的習題。為了照顧不同地區的差異和體現學生在習題選擇上的開放與自主,教材相機安排了“選做題”(可參看73頁);此外,教材還于課后練習中安排了“資料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并進行適當的拓展、開闊眼界(可參看27頁);考慮到學生開始剛剛開始一般意義上的習作,為了增加訓練機會,教材在部分課后練習中增設了“小練筆”這個欄目,力圖使學生通過經常性的練筆提高習作水平。
3、“語文園地”在欄目的編排上,與二年級教材有著很大的承繼性。每個“語文園地”都有5個欄目,與以往教材一致的“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等4個欄目屬于固定內容,在每個“語文園地”中都有安排;第5個欄目屬于機動欄目,我們從“寬帶網”“展示臺”“趣味語文”“成語故事”中選擇一個放在具體的語文園地中,作為第5個欄目,它們在本冊教材中各出現了2次。需要說明的是“趣味語文”和“成語故事”,它們在本套教材中都是第一次出現。“趣味語文”(參看132頁),學生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活動中增強學習語文的樂趣。教師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在不影響教學進度的情況之下,可以通過教師本人和學生課前的準備,將其組織成容量為一節課大小的“趣味語文活動”,以此鍛煉學生的參與意識、思維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成語故事”(可參看33頁),結合本單元的專題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感受祖國的傳統文化、豐富積累、增進修養。教師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復述故事,交流感受,也可以組織學生搜集材料,將其組織成容量為一節課大小的“成語故事閱讀”活動,使學生加強積累、增進拓展、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4、八組精讀課文之后,安排了8篇選讀課文(參看目錄),供學生作為延伸、擴展閱讀之用。教材最后是兩個生字表和一個詞語表。生字表(一)是全冊要求認識的字,有200個。生字表(二)是全冊要求會寫的字,有300個。這些生字,除了隨精讀課文一起學習以外,在“語文園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學生既可以通過增減偏旁的方法來認識新字(如82頁“讀讀認認”),也可以借助同類事物的列舉或者詞語的組合來學習生字(65頁“讀讀認認”、114頁“連連認認”)。詞語表所列舉的詞語都來源于精讀課文,一般不含生字,學生可以參照這個詞語表自由抄寫、積累,但不要受它的局限,學生還可以積累課內課外學到的含有生字的詞語。
5、注音。精讀課文、略讀課文、選讀課文里面的生字,只要學生還未會認,每次出現都要求注音。導語、連接語、課后練習、資料袋以及語文園地中的生字,只在本書首次出現時注音,在本書中第二次出現以后不再注音。學習伙伴的話與文章、作者的說明一律不注音。有些生字的讀音根據具體的語境會發生語流音變,即輕聲或者兒化,教材中對此做了標注。
三、特別說明
。ㄒ唬├^承低年級教材的特點,進一步加強教材內容的整合
課程標準指出:“教材內容的安排應避免繁瑣化,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本冊教材同低年級冊一致,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這一精神。
每一組教材的“導語”,通過簡單的幾句話,點出本組的專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語”之后的課文以及部分練習,“語文園地”中的閱讀短文、口語交際以及展示臺等內容,都是圍繞本組的專題合理安排的。
如第二組(可翻開教材),導語以質樸明確的語言點出了本組的專題──名人故事。圍繞這個專題,本組教材安排了《灰雀》《小攝影師》《奇怪的大石頭》三篇精讀課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痘胰浮贰缎z影師》分別講述了列寧、高爾基和孩子之間發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頭》《我不能失信》則講述了李四光和宋慶齡小時侯的故事。四篇課文所展示的不是他們作為革命家、文學家和地質學家的豐功偉績,而是在他們與孩子或者他們小時侯的平凡小事中,體現出的保護動物、關愛兒童、勤于思考和誠實守信的美好品質。“語文園地一”里“口語交際”緊扣本單元的專題,要求學生一起講講名人的故事。“習作”則引導學生將本組課文記述名人故事的方法遷移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寫寫自己所熟悉的人事。“讀讀背背”與“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相應,要求學生積累名人名言。“成語故事”則安排了我國古代名將祖逖“聞雞起舞”的故事,教育學生學習古人珍惜時間、努力進去的優秀品質。所有這些內容的安排,都是圍繞“名人故事”而展開的,在這一過程中,綜合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觀察和動手實踐能力。在以往幾冊教材中,學生曾經接觸到了有關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級下冊的《鄧小平爺爺植樹》,二年級下冊的《愛迪生救媽媽》。不同于前幾冊教材中對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組教材圍繞名人故事,將導語、課文、語文園地、課后練習等內容系統、完整地組織在了一起。
不局限于此,本冊教材在以往幾冊教材的基礎上,加強了教學內容之間的整合。突出表現在:
1、導語的導學功能加強。大家知道,二年級教材的導語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點明單元主題;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本冊教材開始,我們又賦予導語另一個功能──那就是為本組其他學習內容的展開而為學生布置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譬如,第四單元的導語“我們還要留心觀察,看誰有更多的發現”,這個內容就是要求學生隨著本單元的學習,要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以便在后面的“口語交際”中交流“觀察中的發現”。導語導學功能的加強,使得不同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更為緊湊,整個教學的開展也更為順暢。
2、加強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之間的形式聯系。二年級下冊教材的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之間,沒有明顯的標志加以聯系和區分。從三年級上冊教材開始,在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之間多了一段文字──我們稱之為連接語,其主要功能是提示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的聯系,使二者有機地融為一體,并布置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通過這個連接語,學生可以將學習精讀課文所獲得的情感體驗、培養起來的知識和能力有效地進行遷移,并在略讀課文的學習中加以鞏固和強化。譬如,精讀課文《陶罐和鐵罐》之后(可參看110頁),略讀課文《獅子和鹿》之前有這樣一段連接語:“《陶罐和鐵罐》告訴我們應該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下面這篇課文,又會給我們什么啟發呢?認真讀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再聯系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把這兩篇課文聯系起來,想想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這段文字承上啟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讀課文所學的內容,同時又激發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興趣,并進一步提出讀書的要求,“把這兩篇課文聯系起來,想想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安排了課文學習與實踐活動得以更好整合的綜合性學習。課程標準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內容,那么綜合性學習如何體現在語文教材之中呢?人教版教材圍繞課程標準提出的“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的理念,巧妙地將綜合性學習與課文閱讀結合在一起,并使之成為課文閱讀的有機組成部分。譬如,第一單元“多彩的生活”,在《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精讀課文之后,教材安排了“綜合性學習”(參看5頁),要求學生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把自己的課余生活記錄下來”。在精讀課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之后,教材又安排了一個“綜合性學習提示”(參看11頁),這個提示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醒學生,自己是否按照前面“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去做了,如果沒有做,要及時補上;第二,為學生的綜合性學習做進一步的指導,包括一些具體的操作程序、細節或者方法的說明。“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和“習作”就不只是和本單元的專題相關了,它們還與“綜合性學習”有著直接的聯系,“口語交際”讓學生交流在課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獲和感受;“習作”則讓學生記述課余發生的事情。“展示臺”則要求學生展示搜集到的郵票、閱讀的課外書、小組合作辦的圖片展等等內容,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綜合性學習。不難看出,綜合性學習是在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引導學生將課文學習所獲得的情感體驗、知識能力等等遷移、延伸到實踐活動當中來,加強課堂內外的、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同時將口語交際、習作以及成果展示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力圖使學生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等能力的整體提高。
。ǘ┡ν瓿烧n程標準所提出的中年級的階段目標
本冊教材在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等等內容的編排處理上,都盡量引導學生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得到整體的訓練。這一特點突出地體現在文中學習伙伴所說的話里和課后的練習之中,譬如:《我們的民族小學》課后“我很喜歡這所民族小學,讓我們交流一下讀后的感受”(4頁,關注到了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小攝影師》文中學習伙伴的話“這名少先隊員真會想辦法”(21頁,關注到了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材從三個維度關注不同學習內容的安排非常充分和豐富,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ㄈ└倪M教材的呈現方式,引導學生教授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為體現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冊教材繼承低年級教材的編排思路,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以能體現鮮明主體性的、與學生本人平行的語氣、方式來組織教材內容。譬如,《盤古開天地》文中“我發現這一段有不少意思相反的詞(71頁)”“我仿佛看到了這樣的畫面(73頁)”,文后的“我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73頁)”,類似于這類形式與內容的編排,都力圖改變以往教材中直接安排教學活動的“問題”或“要求”等生硬方式,代之以自讀自悟的形式或者是學習伙伴的口吻提出學習與練習的內容,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激發學習的興趣,并努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同學習伙伴互相交流、討論。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