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0 18:24:39 下載試卷 標簽:課件 學習方法 教師 高中生活 啟蒙教育
教材理解: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學習生活的敘事詩,它采用對比的方式寫了兩個學生對待提問的不同態(tài)度。當老師問“誰有問題請舉手”時,學習委員高高舉起了手,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受到老師的夸獎,我則猶豫不敢提出問題。最后兩人臉都紅了。教育學生質疑問難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舉手發(fā)問是勇敢的表現(xiàn)。該詩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光對學生,同時對老師也是一種教育。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7個生字,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記憶“豫”“猶”“緣”的字形;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初步了解“議論不休”和“猶豫不決”的含義;
3、在充分誦讀課文的基礎上,知道“我”和學習委員臉紅的不同原因;
4、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膽舉手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增強積極參與課堂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樹立自信心,大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發(fā)表個人見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你會舉手嗎?什么時候要舉手?在你想舉手的時候,你都敢舉手嗎?指名說。
(簡析:第一個問題看起來好像是廢話,但是用意是明顯的,意在引導學生知道:我是會舉手的,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導致了我不舉手。第二個問題意在喚起學生對生活的記憶。第三個問題就切入了本課的教學中心,切入了本課教學的要害)
2、平日你在課堂上遇到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簡析:設計的意圖就是回到學生的生活中,和新課標的理念一致,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對等的)
3、今天,有兩位同學也遇到了問題,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他們是怎樣解決的。下面我們就去學習《舉手》。(教師課件出示課題)
二、探究學習
1、它們的問題都解決了嗎?指名說。
2、我倆的臉都紅了,臉紅了,卻不是一個緣由。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小節(jié)的?(課件出示句子。重點“倆”“緣由”)
3、你能用上“倆”來說一句話嗎?
4、研讀課文,探究學習
我倆的臉紅了,臉紅了,卻不是一個緣由。
為什么我的臉紅了?(因為我沒有舉手。學習委員舉手了,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我感到難為情)結合學習“緣”。你有好的辦法記住它嗎?
為什么學習委員的臉紅了?(因為他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得到老師的表揚而高興激動)
結合理解什么叫大海上勇敢的水手?你見過大海上勇敢的水手嗎?
自由讀——指名讀——自由讀
我為什么沒有舉手?(擔心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擔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
練習生活理解“猶豫不決”“哄堂大笑”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時候,曾經(jīng)猶豫不決?什么時候教室里會發(fā)出“哄堂大笑”?
自由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
指導說話
①假如,你就是當時穩(wěn)中作者的同學,你會舉手嗎?指名說
②假如你就是那位學習委員,你會對作者說些什么?
③假如你就是作者,聽了學習委員的話之后,你想說什么?
5、指導朗讀
自由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
6、感悟說話
老師有一首小詩想獻給大家。(課件出示小詩)
我
愿做你的朋友,
成為你學習路上的幫手。
我
愿你也把我當作朋友,
大膽說出你心中的疑問。
雖然,可能你的問題會將我難倒。
但是,我最想看到的是
你們高高舉起的小手,
如林的小手。
讓我們
大手牽小手,
一起朝前走。
按照中國古代的習慣,要互相和詩,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用小詩的形式寫幾句對老師,對同學,對自己說的話。
(簡析:對于詩歌。我不善寫作,這段文字僅僅可以算是打油詩或者順口溜而已,但是意在通過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將老師想說的話告訴學生,喚起學生說話的欲望)
學生寫詩,教師巡視—匯報評議
7、寫字練習緣猶豫
三、激勵導行
1、課文學到現(xiàn)在,誰有問題請舉手?鼓勵發(fā)言質疑問難,師生探討釋疑
2、今天還有想舉手但沒敢舉手的同學嗎?
3、齊讀課文。
4、總結:有問題不要緊,重要的是有了問題勇于去解決它,敢于提出來。最后,老師送大家?guī)拙湓挘荷朴诎l(fā)現(xiàn)問題的人是會學習的人,敢于提出問題的人是勇敢和自信的人)
(簡析:最后的環(huán)節(jié)又回到了文章,借助文中老師的問題來為本課的教學服務,最后以精練易懂的語言告訴大家一個道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