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0 21:17:13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語文天地》復習形近生字,積累優美詞語,進行動詞和時間詞的學習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文我們一起來學習《語文天地》。
二、講授新課:
進行形近生字的比較,組詞練習。
1、出示投影片:從——叢評——坪靜——凈搏——博
2、學生自己讀生字。想一想:觀察這每一組生字你發現了什么?
3、學生進行小組內交流。老師進行巡視了解情況。
4、指學生回答。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完整。
5、這些生字形狀和發音差不多,那么我們怎么來區分他們呢?
6、引導學生理解生字的意思。
7、進行生字的組詞練習。有能力的學生可以鼓勵進行說話練習。
進行詞語抄寫、說話練習。
出示投影:渴求盤旋滑行綠盈盈空隙撒落追逐
立即猛烈敏捷晴朗搖晃遮蔽討人喜歡
學生自己朗讀詞語,畫出不懂的詞語。
互相交流不懂的詞語意思。(老師重點指導“滑行、渴求、遮蔽”)
學生學習運用詞語。選擇自己明白意思的詞語,進行說話練習。要求:可以說一句也可以說幾句。
先指有能力的學生進行說話,給其它學生做個范例。
學生自己獨立思考,然后說給同位聽一聽,互相進行糾正。
(三)積累表示動作的詞語,練習使用。
1、學生看書中給出的例子:蹦跳、捧扒、退、追
2、學生模仿例子,自己思考表示動作的詞語。
3、指學生回答。老師進行板書。
結合自己的詞語進行造句練習,然后全班交流。
仔細觀察和動作有關的詞語有什么規律?
指學生回答,老師將相應的部分進行標示。
(四)積累表示時間的詞語,練習使用。
出示描寫小蝦吃東西、松鼠搭窩的兩段話。
學生自己朗讀,找一找表示時間的詞語劃出來。
指學生朗讀,其他學生思考這些時間詞語之間有什么聯系?
指學生嘗試用這些時間詞語說說話。
小組內互相交流,互相電平,推薦好的全班交流。
老師重點關注口頭表達能力一般的學生進行輔導。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形近生字生字、表示動作、時間的詞語和句子,嘗試自己也用表示時間和動作的詞語造句。
四、板書設計:
動詞:
時間詞:
第二時
教學內容:
繼續學習《語文天地》,進行閱讀訓練,掌握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語文天地》。
二、講授新課:
(一)閱讀短文《帶刺的朋友》。
1、學生在提前預習的基礎上,默讀短文。
2、指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思考:帶刺的朋友是誰?
3、在預習過程中,你對短文有哪些感想?說一說。
4、指學生結合自己朗讀的情況,說說閱讀體會和感想。
5、集體交流,互相補充,點評。
(二)暢所欲言,積累學習方法。
小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你都收集到了哪些和動物有關的消息和資料?
指學生結合自己的收集交流相關的資料。
老師結合學生交流的資料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
討論:我們應該怎樣的愛護小動物呢?(小組內先交流)
指學生集體交流發表想法,互相點評,互相補充。老師結合學生的意見進行板書。
總結:大家都是從哪里獲得的這些信息?大家再看的時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大家?
老師將學生的建議用投影片進行展示,學生閱讀。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說了說怎樣保護人類的朋友——動物,如果請大家來想些方法,使大家都能來保護動物,你們有什么好建議?(大面積提問)好我們就請大家用自己想出的合理的方法來表達對動物的愛護。
四、板書設計:
怎樣愛護動物
大家的建議: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習作課: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寫一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來說說你喜歡的小動物。
二、講授新課:
1、大家都選擇觀察了哪些小動物?(大面積提問。老師歸類進行板書)
2、現在觀察相同小動物的同學集合到一組里。
3、小組內四人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收集到的資料,聽其他人的資料時注意思考它是觀察的動物得哪些方面?
4、老師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自己的資料,并讀學生的資料進行相應的分類,如:外形特征、生活習性、運動方式等。
5、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補充。
6、總結:經過剛才的交流后,如果現在請你來寫喜歡的小動物,你想從哪些方面進行呢?
7、指學生回答,同時總結寫小動物的構思思路。
8、課下大家還自己閱讀了一些寫小動物的文章,有精彩的段落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
9、指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材料,進行點評和交流。
10、學生在充分交流寫作思路和范文的基礎上,自己仿照范文寫作。
11、老師提要求:抓住動物的一個方面進行重點的描寫,注意詞語使用準確。
12、學生練筆,老師巡視,重點指導寫作有困難的學生。
13、同位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然后指上中下各等學生交流自己的習作,共同討論、共同評價。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討論學習了怎樣寫小動物,課下大家把自己的作品在進行其他方面的補充,然后多讀幾遍,進行修改。
四、板書設計:
(結合學生的回答來板書)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