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0 21:31:36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教材解讀
第一單元有四篇課文,其中《我們的民族小學》《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讀課文。課文從多個側面反映了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體現了我國各族兒童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有的講述了兒童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自由自在、快樂的成長以及它們是如何用兒童的眼光和心靈去觀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過記述兒童攀登黃山天都峰,反映了兒童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贊美了鄉村兒童純樸、勤儉、熱愛勞動的好品質。課文內容豐富多彩,充滿了童真、童趣。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樂趣。
3.掌握36個生字和46個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我國各族兒童間的友愛團結以及它們幸福的學習生活。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3.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4.培養自讀能力,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剛剛由低年級升入中年級。開始學習第一組課文,首先考慮的是銜接問題,這一組是低年級和中年級兩個年級語文教學的接口處。除了識字還是教學的重點外,還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級向中年級教學的過渡。
設計理念
把學生放在一個大的學習情境中學習,把這個單元的語文學習變為學生語文實踐的過程。每一課的學習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單元,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活動。教學中要加強整體意識,注意發揮整體優勢,使本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設計說明
單元學習活動名稱:“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
學習活動貫穿整個學習單元,分四個模塊:
1.《我們的民族小學》(2課時)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校生活的美好與幸福,并感受到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友愛。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5課時)使孩子們感受到大自然帶來的快樂,其中《金色的草地》在體驗大自然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爬天都峰》意在使學生從課文內容的理解中體會在困難面前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3.“體會勞動中的快樂”(1課時)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懂得勞動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4.“匯報與展示”(3課時)這次活動圍繞課余生活這一主題進行。活動要能體現學生課余生活的豐富多彩,主要展示學生課余生活的內容和收獲。可以設一個班級展示臺,把自己收集的課外書、郵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獲。
模塊一 我們的民族小學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3.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重點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
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詞句的表達效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歌曲,導入新課
1.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請同學們邊聽邊欣賞各民族服飾。播放flash《愛我中華》
2.正像歌里唱的那樣“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
3.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
4.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學和民族小學有哪些不同之處。
二、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
三、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
四、通過你對文章的閱讀,你覺得作者是懷著什么樣的感情寫這篇文章的?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作者是懷著自豪和贊美的感情寫了《我們的民族小學》。那么,作者為什么會產生自豪的情感呢?這到底是一所怎樣的學校啊,使得作者如此自豪。
二、自主、合作、探究
1.自讀課文,尋求答案。
2.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各小組派代表闡述本組看法。
4.老師適時點撥,歸納,指導朗讀。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上學路上,來到學校
上學路上,環境美;民族團結,心靈美;穿戴鮮艷,服裝美;熱情有禮,行為美。
想象讀
第二段(第二、第三自然段)上課、下課
民族小學的學生課上認真讀書,值得稱贊,引以為豪;
課下盡情玩耍、游戲,為孩子們擁有如此快樂的、自由的童年而高興。
思考:課文是在什么情況下寫小動物的,為什么要寫這些小動物?
想象讀
第三段(第四自然段)點題
用“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點題,直接抒發了自豪之情,通過寫銅鐘和鳳尾竹的影子,使人對民族小學產生一種難忘和懷念的情感。
想象讀
三、拓展
作者懷著自豪之情贊美了自己的民族小學,校園美麗,各民族學生團結友愛。雖然我們不是民族小學,但是我們學校也有自己的特點,誰能介紹一下。
板書設計
美麗 自豪
我們的民族小學
團結 贊美
模塊二 金色的草地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理解“一本正經、使勁、假裝、合攏”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4.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是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難點是要聯系生活實際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交流交流自己大自然的懷抱里曾經歷過的有趣的事情,或者從對大自然的觀察中自己所受到的啟示。
2.有一對生活在俄羅斯鄉下的兄弟特別喜歡大自然,尤其是窗前那一大片草地,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金色的草地》
3.請同學們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體會大自然帶給兄弟倆的快樂。
二、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
三、默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情?(草地玩耍游戲,蒲公英的變色)
從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四、表演草地玩耍游戲
1.讀熟課文
2.揣摩兄弟二人的心理、神態,并據此設計相關的動作,還可以加進有關的對話。
引導學生抓住“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使勁一吹、假裝打哈欠”等詞句聯系上下文理解,將生動有趣的玩耍情景再現于頭腦中,并通過朗讀將自己獨特的體驗表達出來。讓不同的學生通過不同的表情、語氣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3.表演并體會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快樂。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學習,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草地玩耍游戲”和“蒲公英的變色”兩件事,我們共同做了草地吹蒲公英的游戲。文中第三自然段對蒲公英變色一事主要是從哪些方面寫的?默讀回答。
一是發現草地會變顏色;二是變色原因。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自學要求:
1.我”先發現了什么,又發現了什么。
2.兩次發現有哪些不同?
3.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示?
(二)斟詞酌句,體會表達
1.聯系上下文,理解“我起得很早去釣魚”這里為什么要強調“起得很早”呢?
2.“發現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這里有哪些含義呢?
3.“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這樣比喻有什么好處?
4.齊讀本段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自讀思考:
1.聯系全文,說說蒲公英為什么會成為“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
2.本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為什么說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一起起床?
四、拓展
可愛的草地,有趣的蒲公英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還給他們帶來了探索發現的喜悅,你有沒有過這樣的事?說一說。
模塊三 在困難面前戰勝自己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并正確讀寫本課生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過程。
難點是讀懂課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學方法
朗讀課文,抓關鍵句子,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準備:搜集黃山圖片
教學過程
一、識字寫字
1.本課要求會認的字不多,但都有難度,筆畫比較復雜。
“陡”放在圖畫中識記,可以理解字義,并注意和“徒‘的區分;
“顫”用動作來理解;
“辮”和“辯”的區分:有絲線可以扎小辮兒,有語言可以辯論;
“爬”中“爪”的捺起筆在豎上。
2.單個字集體指導后,逐個練習,全班寫好后,再進行下一個字的書寫。
二、讀文感悟
1.初讀課文,處理生字。不理解的詞圈出來,作好標記。
2.看圖讀文,了解內容。同學們借助搜集到的黃山圖片,直觀的感受黃山的險和陡。
3.激發情趣,再讀課文。補充材料也可由學生來完成。天都峰高1892米,可以和本教學樓比較,讓學生感受,有了感受再去讀課文。
4.抓住文中重點句子來讀。
“我爬得上去嗎?”──懷疑自己
“叫人發顫”──自己已經猶豫不決了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1.同位練習朗讀不同角色的話,讀完后聯系上下文,說一說,兩個人為什么互相詢問,為什么做出這樣的決定?
2.“我”遇到老爺爺之后,兩個人的對話,體現了一個心情變化的過程。
發顫──奮力
四、問題回顧,學習寫法。
找出文中描寫天都峰險陡的句子,并說一說作者為什么在這里要突出描寫天都峰的險呢?
五、練習積累
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試著背誦。
模塊四 體會勞動中的快樂
──《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內容,培養自讀能力,并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教學過程
本課是學生進入三年級的第一篇略讀課文,在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從方法上說,老師要放手,主要靠學生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漸漸習得的基本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一、默讀課文,圈畫生字
圈畫出不認識的字詞,自己想辦法讀準字音。此處可以運用已經掌握了的識字方法認識理解生字詞。
二、參照連接語提示,獨立閱讀、思考,小組內交流。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槐鄉孩子采摘槐米的事。
三、 再讀課文,回答問題。
槐鄉的孩子可愛嗎?從課文中哪些描寫可以體會出來?
1、 畫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2.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感想,然后再讀出來。
3.全班交流,老師及時總結。
(1)勤勞懂事
“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
(2)吃苦耐勞
“八月,天多熱。……就已經爬到小山上了。”此處有一句描寫天熱的句子,引導學生說一說,讀出自己的感覺。
(3)以苦為樂
“田野里飄蕩著他們快樂的歌聲。”此處寫孩子們勞動的場面,寫得輕松、歡快、活潑,一點兒不給人以辛苦勞累的壓抑之感,讀的時候引導孩子們體會這一點。
四、 拓展延伸
1.摘抄描寫天氣熱的句子。
2.說一說自己在課余時所從事過的勞動以及收獲。
匯報與展示
口語交際
一、導入
出示展示課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組講自己的課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獲。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講講今后的打算。
四、請講得好的同學上臺講述自己的課余生活。
1.生講,師略記條理。
2.予以講解、梳理。
五、評比。
1.每組選出一個上臺。
2.評比誰講得好。
六、作業:回家講給媽媽聽。
習作設計
一、想一想
同學們,在口語交際課里,我們交流了各自的課余生活,現在讓我們把它記下來好嗎?
二、說一說
1.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1)讀一讀習作要求,同組討論習作要求的范圍。
(2)可把自己想寫的先跟大伙說說,互相交流。
2.教師巡視指導
(1)自己參加過什么活動,到過什么地方,見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興的事,最有意義的事或你愿意寫下來的其它事,比如,你參加了什么比賽,什么活動等。
三、寫一寫
開始寫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寫時要注意:
1.要把想說的事情寫清楚。
2.要把話寫通順。
3.寫完后,讀給你的媽媽、爸爸聽一聽,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分享習作的快樂。
日積月累
一、認讀生字、區別、組詞、掌握多音字
二、古詩
1.出示古詩,學習生字
2.師范讀,學生跟讀
3.議議詩意:一個小孩坐在河邊學釣魚,他傾斜著身子坐在草叢中,綠草半掩著他的身體。過路人向他問路,他一句話也不回答,只是擺手示意不讓問路人靠近,唯恐發出響聲把要上鉤的魚兒嚇跑了。
三、學習新生字
四、背誦古詩
展示臺
這次展示臺的活動要圍繞課余生活這一主題進行。活動要能體現學生課余生活的豐富多彩,主要展示學生課余生活的內容和收獲。可以設一個班級展示臺,把自己收集的課外書、郵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獲。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