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1 15:27:29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語文
口語交際作為語文新課程的一個全新領域,其重要性已為廣大教師所認同。在中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實踐中,教師們總結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進入高年級,又當如何開展口語交際教學?筆者將圍繞語文課程標準和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解讀高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目標和教材編排,并提出一些教學建議。
一、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了各學段口語交際的目標。高年級口語交際的目標是:(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2)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做準備, 做簡單的發言;(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較之中低年級,高年級口語交際的目標出現了以下變化。
(一)傾聽的要求
關于傾聽,低年級的要求是“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中年級是“把握主要內容”,到了高年級則是“抓住要點”。從“了解”到“把握”再到“抓住”,這不僅僅是用詞的變化,更說明了課標對傾聽要求的逐步提高;而傾聽的內容從“主要內容”到“要點”,也體現了課標對傾聽內容的要求從粗放、泛化向精煉、概括轉化的特點。
(二)表達和應對的要求
低年級口語交際主要通過講述、復述、討論等方式來體現表達和應對,中年級增加了“轉述”,到高年級又增加了“發言”。顯然,較之低中年級,高年級的內容更為豐富,方式更為多樣。不僅如此,高年級在表達、應對的要求上也有所提高。如,低年級在表達上的要求是“簡要講述”,中年級是“清楚明白”地講述,到了高年級則要求講述時“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不難發現,高年級的目標不僅提出了表達邏輯的要求,還提出了表達技巧的要求;再如,在中年級應對的要求是“向對方請教”“與人商討”,到了高年級則是“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稍作準備”充分體現了口語交際“口腦一致性”的特點,既要求學生全面思考表達的內容和策略,還要組織語言并加以提煉和概括,這不僅是口語交際目標的要求,也是提高口語交際水平和質量的切實可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的要求
情感態度要求的變化,首先表現在口語交際的態度要求上。低年級的要求是“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高年級的要求是“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尊重”既表現在“傾聽”時“認真耐心”,尊重對方的表達習慣,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對別人的講話作出恰如其分的反應;也表現在自己說話時注意交際環境和對方身份,尊重對方的人格。“理解”既表現在對表達內容的理解,也表現在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去聽去想,去體諒對方的心情,這不僅是尊重,更是一種寬容。高年級口語交際情感態度要求顯然要遠遠高于低中年級。
情感態度目標的變化還表現在口語交際的習慣上。低中年級都強調講普通話的習慣,高年級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了“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這不僅是習慣養成的要求,也是道德修養的要求,旨在使學生在口語交際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塑造良好的交際形象。
從口語交際教學目標的上述變化中不難發現,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各學段口語交際目標是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只有掌握了口語交際目標變化特點,才能使教學有的放矢,更具針對性。
二、教材編排
(一)教材編排延續低中年級特點
人教版高年級教材延續了低中年級教材的基本特點,口語交際的內容與單元主題相關,與本組習作聯系密切,每組教材中口語交際的提示語都比較好地發揮了指導方法、拓寬思路的作用。
1.口語交際與單元主題相關。每一組教材從導語到課文,從“口語交際·習作”到“回顧·拓展”都力求從內容和形式上凸顯單元學習重點。如,五年級上冊第三組“學習說明性文章”,單元重點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說明方法。單元導語部分先提出了學習要求,在課文學習中通過課后思考題讓學生了解了常用的說明方法,在口語交際“我是‘小小推銷員’”中則提出了“在介紹時可以用上一些說明方法”,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語文學習實踐中進行遷移運用,在“回顧·拓展”的“交流平臺”里讓學生歸納本單元所學習的說明方法,進一步強化鞏固。從這一組教材編排看,口語交際作為單元的一部分,有機地整合在單元主題中,同時也對學生掌握單元主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口語交際與習作聯系密切。口語交際與習作聯系十分密切。有些口語交際有專門的主題且與習作要求保持一致。如,六年級上冊第四組口語交際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習作的要求是針對生活中存在的“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現象”,“寫一份建議書”,“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口語交際和習作的主題高度一致,聯系密切,教學時可以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習作。有些口語交際沒有專門的訓練內容,與習作要求渾然一體。如,五年級上冊第七組“寫讀后感”的要求是“寫一篇讀后感”,“寫好后和同學交換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樣才能寫好讀后感”。教學時可以先寫后說,或先說后寫,為口語交際提供了自由的空間。
3.提示語注重指導,要求具體。教材中口語交際部分的提示性文字十分注重指導,要求比較明確。有的口語交際提示語從生活實際或情境引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如,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生活的啟示”,其中一個口語交際的建議是結合名言警句談談自己所受到的啟發。教材先提供了兩條不同的座右銘幫助學生形成感性認識,接著從“你覺得哪句話對你的啟發大”,“怎樣理解這句話的”,“聯系生活實際,通過事例來說一說”等方面,幫助學生拓寬交際思路。有的提示語針對口語交際的要求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交際能力。如,六年級上冊第三組口語交際安排的是辯論,教材注意把生活中的現象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分析辯題,提示辯論內容,讓學生容易理解。教材還對辯論應當怎樣進行給予了具體指導,有助于本次口語交際的順利開展。
(二)教材編排的變化
人教版高年級教材在延續低中年級教材基本特點的同時,在教材體例、教學主題、類型以及教材內容上發生了一些變化。
1.教材體例的變化。從五年級上冊開始,原來每組教材后面的“語文園地”分作“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兩個板塊。“口語交際·習作”作為一個獨立的板塊,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靈活,指導更加得力,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聯系更加緊密。其中,有先說后寫的,有先寫后說的,有二者可以靈活處理的。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內容上提供多個角度,在表達上提倡多種形式,增加了選擇性,為學生回歸常態進行口語交際、自主習作,留有更大的創造空間。
2.主題類型的變化。從高年級開始,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逐步發展,生活空間進一步擴大,口語交際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因此與低中年級相比,口語交際的內容更加廣泛,交際類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比如,從培養思維能力和辯證的認識方法出發,教材中增加了思辨類口語交際內容。如,六年級上冊第三組“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的辯論。從愛國主義教育出發增加了熱愛祖國,頌揚革命領袖、英雄人物的內容。如,六年級上冊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學習匯報會,五年級上冊第七組“不忘國恥,振興中華”主題演講,五年級上冊第八組“我愛看革命影視作品”等。為了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加了暢談藝術形式和民風民俗的口語交際內容。如,六年級上冊第八組“身邊的藝術”,六年級下冊第二組“了解民風民俗”。本學段口語交際內容還力求體現現代意識。如,六年級下冊第四組“學會生存”較好地體現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學會生存”的現代教育理念。高年級口語交際不僅內容更加廣泛,而且涉及一些獨特的口語交際技能訓練類型,如,“勸說” “演講” “演課本劇”“討論或辯論”“朗誦”等。教材主題和口語交際類型的變化,對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綜合素養有著積極的意義。
3.教材內容的變化。從高年級開始,口語交際教材內容的綜合性特點更為明顯。口語交際內容已不局限于對傾聽、表達、應對的單項訓練,而是結合教學目標,對上述能力進行綜合訓練。這既對學生口語交際知識能力提出了要求,同時也對其組織溝通、選擇判斷、信息獲取、篩選等能力以及價值取向、審美意識等提出了要求。如,六年級上冊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學習匯報會,要求采取不同的匯報形式,如,演講、朗誦、講故事等,顯然綜合了多種口語交際技能類型。如,五年級下冊第五組“演課本劇”,不僅訓練學生表達、應對等能力,而且使他們的文字編寫、美術設計、舞臺表演等綜合能力得到鍛煉。
三、教學建議
結合口語交際教學目標和教材特點,高年級口語交際的訓練重點是:聽人說話能抓住要點。表達能有中心,有條理。討論中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根據高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的重點,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時,應當把握學段目標,做到心中有數。根據教材安排的不同交際話題,確定不同的課時目標。從傾聽、表達、應對等方面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的綜合性訓練。同時,應當關注學生口語交際綜合素養的培養,使他們樂于與人交往,注重語言美,自覺抵制不文明現象,循序漸進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二)創設交際情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創設情境是口語交際教學的基本策略。進入高年級,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應當特別重視以下情境的創設。
1.任務情境。口語交際任務情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具體的任務為中心,通過完成任務來提高口語交際能力。任務情境應當具備真實性、整體性、開放性等特征。真實性,即所完成的口語交際任務是有實際意義的,為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整體性,指任務不要太瑣碎,要有利于口語交際綜合素養的培養。開放性,指在完成口語交際任務時要讓學生有創造的余地,選擇的形式多種多樣,呈現的結果豐富多彩。如,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策劃一次活動”,就可以創設這樣一個任務情境:完成“濃濃的鄉情”中秋聯歡會策劃活動。策劃活動可以由三個連續的任務情境組成:①活動方案策劃(小組討論,策劃方案);②活動方案競標(評選最佳方案和聯歡會總導演);③活動方案落實(選擇演員、安排演出)。每個任務情境中均能實現生生間、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在你來我往的交互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語言,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
2.問題情境。口語交際的問題情境,指根據教學要求,由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學生通過搜集素材、思考醞釀、引發爭論、批判性思考,在問題的發現、探究和解決的過程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如,六年級上冊第四組“__________珍惜資源”,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為什么要珍惜資源?怎樣珍惜資源?學生可以結合本組教材內容進行交流,也可以結合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在組內交流的基礎上各組推薦一個學生向全班匯報。在全班交流時,通過補充、提問等多種形式開展交互活動。
3.矛盾情境。口語交際的矛盾情境,指由于學生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對同一問題所產生的不同認識,或已有認識與實際結論有一定的差距所產生的矛盾。由于矛盾情境能引發“憤”“悱”,充分調動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結構要素,使得傾聽、表達、應對更為積極、主動。如,六上年級上冊第三組“辯論: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口語交際提示,然后引出《論語》中的小故事,創設矛盾情境:曾子和他的妻子上街之前,小孩哭著鬧著也要跟著去,他們不讓小孩去,他妻子就哄著說,我們回來殺豬,給你吃肉,因為小孩貪吃,這樣就按捺住了跟去的想法。回來之后,曾子說不能欺騙小孩,我要把這頭豬殺了給兒子吃。根據這一情境,提出交際任務:圍繞“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開一次辯論會,可以讓學生先確定自己的觀點,教師出示辯論的要求,然后在組內自由練說,最后在全班展開辯論并進行評議。
(三)設計綜合活動
進入高年級,隨著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和思維水平的提升,學生已不滿足于單一的口語交際技能訓練。因此,教師應當設計綜合性的口語交際活動,整合獨白、對話、表演等多種口語交際形式,對學生的傾聽、表達、應對等多種口語交際能力進行綜合訓練。在口語交際綜合活動中,教師還應當考慮學生良好語言習慣的培養。如,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說話要使用禮貌用語,要針對不同對象文明地進行交際,以及合理運用肢體語言來增加表達效果等。
(四)規范口語表達
小學生在運用口語進行交際時,由于年齡特點所致,常常會出現詞語混用、語序混亂、言語?唆、表達跳躍、不知所云等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交際的正常進行。高年級是兒童口語發展的“最佳年齡階段”,如不加以必要的規范和正確的引導,會對其今后的口語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導致正常交際出現困難。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口語表達的規范性。在口語交際中,如果發現學生用詞不當、語句顛倒重復、語意不夠順暢等問題,要引導學生評議、糾正,以不斷規范口頭語言,發展口頭語言。事實上,評議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自我反思的過程,是生生間交流互動的過程,也是師生間對話溝通的過程,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