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1 19:07:44 下載試卷 標簽:閱讀 教材 啟蒙教育 自我介紹 閱讀材料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回憶錄,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同志在1943年寫的,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十六周年所以題目為《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文章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開頭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親的被難日,結尾又強調母親囑咐自己要記住父親被害的日子。這樣首尾呼應,充分顯示了敵人的兇殘和革命者的英勇。
學情分析:
對于李大釗,部分學生有所了解。學習本文,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理解課文,并適當展開討論,使學生深入體會李大釗同志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了解李大釗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2、體會本課前后照應的寫法以及這種寫法的好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深入領會描寫李大釗同志革命精神的重點詞句。
2、深入體會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2、讀課文,初知全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明確學習目的
1、默看導讀,明確要求
2、導入課題
毛主席在“詠梅”詞中,贊頌了梅花頑強不屈的斗爭精神。梅花的品格在無數革命者身上得到具體體現。李大釗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個,為了革命,他不謂艱險,面對敵人,他大義凜然,表現了革命者無所畏懼的崇高品德。
本課是革命先驅李大釗烈士的女兒李星華在1943年寫的,這年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16周年——李大釗烈士犧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題目叫《十六年前的回憶》。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同志,在父親遇難十六周年所寫的回憶錄中,把我們帶到那腥風血雨的年代。
3、簡介背景
1927年,軍閥張作霖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率兵進關,占領河北、山東等地,以武力威脅正在勝利北閥的國民革命軍,還下令通緝在北京堅持革命斗爭的李大釗同志,但李大釗同志毫不畏懼,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仍然留在北京從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張作霖逮捕,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在獄中繼續領導黨的工作,4月28日被敵人絞死。
二、初讀課文,思考:
1、自讀課文,讓作者永遠忘不了的是哪一天?為什么永遠忘不了?
2、本文介紹了誰的什么事?(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被捕后與敵人斗爭的事跡)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
自學生字詞,有不會的地方查字典。
1、讀準字音。
2、記清字形
3、理解字意
軍閥:指舊中國擁有武裝部隊,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兒童娛樂場:相當于現在的兒童樂園之類。
僻靜:偏僻安靜。
恐怖:驚慌、害怕。
憲兵:舊社會反動派用來鎮壓人民的軍隊。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罰。
押:暫時把人扣留,不準自由行動。
絞刑:死刑的一種,用生字勒死。
四、鞏固練習
1、抽讀生字卡,口頭組詞語。
2、讀課文。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