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1 20:46:33 下載試卷 標簽:
教學要求:
⒈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⒉ 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的經(jīng)過時間。
第一課時:認識年、月、日
教學內(nèi)容:
第46~47頁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學要求:
1、通過自主探索,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記住各月、平、閏年的天數(shù),初步學會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2、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對比、概括能力,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
3、結合教學情景,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4、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探索活動,獲得成功、愉悅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2、難點:發(fā)現(xiàn)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斷方法。
教學用具:
年歷卡、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你們知道我們現(xiàn)在是什么時刻嗎?
這一節(jié)課的準確時間是:板書 2006年3月27日上午8時11分07秒。
師:這句話里有哪些是時間單位呢?我們學過哪些呢?
小結:今天我們來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在黑板中間板書:年月日)
二、深入研究:
1、通過研究學習材料,認識大月、小月
(1)提供學習材料:
師:以前我們用鐘表研究時、分、秒,那年、月、日我們用什么來研究呢?
生:年歷卡
師:請你拿出學具袋里的年歷卡,認真觀察,找一找,看看是哪一年的年歷。
(2)學生活動:分別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幾?
A、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呢?哪一年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呢?(1949年)
B、申奧成功又是在哪一年呢?(2001年)
C、請同學在年歷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紀念日,爸爸、媽媽、自己的生日等,看分別是星期幾?
(3)合作探究。
問: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shù)一樣嗎?
那幾個月是31天的?(1、3、5、7、8、10、12月)
那幾個月是30天的?(4、6、9、11月)
2月呢?(28天)
師指出人們習慣把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28或29天的月份……
師根據(jù)學生的意見板書:
(4)介紹大小月的來歷:
師:為什么會有大月、小月和特殊月之分呢?你們想了解一下嗎?
(5)尋求記住每月天數(shù)的辦法:
師:有什么好辦法記住每月的天數(shù)嗎?大家出出主意?(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肯定和引導)
A、讓學生充分的說;
B、老師介紹方法:左拳記法;兒歌記法:
三、鞏固練習:
第48頁做一做。
指名說一說。
你知道一、二、三月又稱為什么嗎?(第一季度)
一年可分為四個季度,第一季度(1、2、3月),第二季度(4、5、6月),第三季度(7、8、9月),第四季度(10、11、12月)
四、拓展創(chuàng)新:
1、小名在外婆家連續(xù)住了62天,正好是兩個月,請你說說是幾月和幾月?
2、要是連續(xù)住61天,剛好是兩個月,是幾月和幾月?59天呢?
五、作業(yè)設計
第50頁練習十二第1、2題。
第二課時:認識平年、閏年
教學內(nèi)容:
第49頁的例2,做一做,練習十二的內(nèi)容。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知道平年、閏年的知識,記住閏年的判斷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合判斷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發(fā)現(xiàn)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用具:
年歷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一年中那幾個月是大月,那幾個月是小月?
2、一年又多少天?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平年、閏年
(1)師:我們知道了一年有12個月,有7個大月,每月31天;有4個小月,每月30天;2月有時28天,有時29天;那么你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嗎?
(2)學生獨立計算,匯報討論;
(3)得出: 31×7+30×4+28 = 365(天)
31×7+30×4+29 = 366(天)
(4)師:通過計算全年的天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的是365天,有的是366天,因為2月份的天數(shù)不同)
(5)總結發(fā)言:
通常人們規(guī)定,把二月是28天的一年365天的叫做平年。
把二月是29天的一年366天的叫做閏年。
3、通過觀察,探索平年、閏年的規(guī)律;
(1)觀察年歷卡,填表找規(guī)律;
(2)小組填表,小組代表匯報
學生觀察并討論:讀一讀1993年至2004年的平、閏年表,找一找有什么規(guī)律?(每人4年)
(3)猜測:
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每四年出現(xiàn)一次閏年,那么請你猜測一下閏年的公歷年份和4之間有什么關系?
得出: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shù)的年份是閏年。
(4)驗證:
用你手中的年歷卡算一算,指名匯報,通過計算得出共識,以上猜測是對的, 并說說有什么簡便算法(有的說,單數(shù)的年份不用除肯定是平年;有的說,雙數(shù)的只要取后面兩位數(shù)除以4就行了。)
(5)練習判斷下面各年是平年、閏年(由1900引出百年四百年一閏。)
o 1、1999年澳門回到祖國的懷抱。
o 2、2004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
o 3、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o 4、1900年在巴黎舉辦第2屆奧運會。
師:我們一起來算算1900年是4的倍數(shù)嗎?(1900÷4 = 475)應該是閏年。
出示1900年二月的月歷,28天。
(5)質疑:
教師提問:1900年是4的倍數(shù),但1900年的二月卻是28天,這又是為什么呢?
(6)釋疑:
教師總結歸納:可以這樣記: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
三、鞏固練習
第50頁做一做第3題
為什么小強只過了3個生日?
請想得最快的同學回答。
四、作業(yè)設計
第50頁練習十二第4、6題。
第三課時:24時計時法
教學內(nèi)容:
第52頁及53頁做一做。練習十三第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的意義,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2、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到時間象流水,要珍惜時間。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會一些簡單的經(jīng)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2、難點:時間單位與時刻單位的區(qū)別,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互換。
教學用具:
鐘表、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情境圖:百貨商場營業(yè)時間:9:00-21:00
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21:00是幾時?讓學生說說他們的理解,從而了解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
今天我們就是來學習24時計時法。(揭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計時方法。
2、24時計時法及用途
(1)、教師拿出鐘表將時鐘、分鐘都指向"12",告訴學生這是夜里12時,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0時。現(xiàn)在老師撥鐘請同學們說出指定的時刻:上午8時,中午12時,下午5時,
晚上10時,午夜12時。
并指出:第一圈以夜里12時(也就是0時)到中午12時,是12小時。第二圈以中午12時到夜里12時(也就是第二天的
0時)又走了12小時。一共走了兩圈是24小時。郵電、交通、廣播等部門采用的是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
每天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如果我們每天睡覺用去10小時,吃飯用去3小時,活動用去2小時,休息游戲和路上各用去1小時,那么用在學習上就只有7小時,再平均分配到各門學科的話,大概每天每門課就僅有1小時了。所以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不能浪費每一分每一秒。
(2)出示第52頁的鐘面。
提問:觀察鐘面與日常所用鐘表有什么不同?(鐘面上有內(nèi)、外兩圈)外圈的數(shù)表示什么?(時針走第二圈時所對應的是
24時計時法的時刻)
上午9時=9時 晚上9時=21時
下午5時是多少時呢?
(5+2=17,下午5時=17時)
(3)練一練
①第53頁的做一做。
獨立連線,訂正并說出理由。
②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面的時刻
上午8時 下午3時 晚上9時 下午1時
( : ) ( : ) ( : ) ( : )
③用普通計時法表示下面的時刻
16時= 11時= 21時30分=
注意:要加上時間狀語(凌晨、上午等)
三、鞏固練習。
第54頁練習十三第2題。
讀題,理解題意,交流解題思路。
四、作業(yè)設計。
第54頁練習十三第1題。
第四課時:計算簡單的經(jīng)過時間
教學內(nèi)容:
第53頁的例3及練習十三的第3~7題。
教學要求:
1、初步學會計算一日以內(nèi)經(jīng)過的時間。
2、能夠認識時間與時刻的區(qū)別。
教學重、難點:
1、區(qū)別時間與時刻。
2、計算一日以內(nèi)經(jīng)過的時間。
教學用具:
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
⑴平年全年有多少日?1日有多少時?
⑵18時是下午幾時?23時35分是晚上幾時幾分?
2、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面的時刻。
下午4時=( ) 中午12時=( )
凌晨2時=( ) 晚上10時=( )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⑴出示情境圖,指導學生看圖,理解圖意。
⑵下午2時40分出發(fā),17時45分到達。
問:從北京到石家莊要用多長時間?
⑶畫線段圖:
⑷觀察鐘面和線段圖。
說明:下午2時40分,17時45分是時刻。
時刻一般用"幾時幾分表示。
經(jīng)過的時間(時間段)一般用"幾小時幾分"表示。
⑸計算:
下午2時=14時
17時45分-14時=3小時45分
答:坐火車從北京到石家莊要用3小時45分。
三、鞏固練習
1、第54-55頁練習十三第3、4題。
集體交流解題思路,后訂正。
2、練一練
從上午8時到16時,經(jīng)過( )小時。
這里用的是什么計時法? 16時-8時=8小時
四、作業(yè)設計
第55頁練習十三第5題。
第五課時:制作年歷
教學內(nèi)容:
第56-57頁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年、月、日的知識,并能靈活運用。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的有序性。
3、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
年歷的制作方法。
教學用具:
硬紙、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準備
問: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年歷?
它們是怎樣做的呢?
你們想做一個嗎?
二、制作年歷
1、分組合作。
2、進行指導。
三、交流探討
交流制作的方法。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