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3 23:54:04 下載試卷 標簽:高中生活
課前學生交流自己預習情況,發好資料。兩名學生自愿到黑板前板演聞一多、臧克家的生平簡介。師提示:亦師亦友。
一、導入。
偶然間,老師翻開你們上學期的音樂課本,在第一單元第一課上有一首七子之歌—澳門,會唱嗎?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最后一句: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母親(師生同唱),“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母親”多么強烈的字眼,多么真摯的感情,你知道歌詞的作者嗎?。。。對,歌詞就選自他的《七子之歌》(板書)中的一首。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下面讓我們走進現代作家臧克家的這篇文章《。。。》(師生齊讀)去了解他。哪些同學愿意朗讀?分好所讀段落后,兩個同學邊聽邊寫你認為重點的詞語。其它同學也可以跟著小聲地閱讀。
5分
二、學生6位朗讀課文時間。接著處理詞語。7分
1、過渡語:來,我們談一談自己的的閱讀感受?或者說你從文中感受到了什么?生可能答:他是個治學嚴謹、成就卓越的學者。一個大無畏的革命家。。。。。。師順勢說出:在文章中作者有很明顯的提示“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詩興不作意思是寫詩的興致減少,并不是不寫。聞一多有這樣一句名言: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民族。(小黑板顯示)在他心里,做中國人要比做文學家重要的多啊!那他主要把時間精力放在什么地方了?
(生答:在鉆探古代典籍上。)其真正目的是:。。。生答: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指尋找使我國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師:想研究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是何等的艱難,相傳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讀《周易》,韋編三絕(板書)韋:熟牛皮;韋編: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三:多次,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而聞一多先生是怎樣做的呢?劃下來,并進行圈點批注、交流,使句子理解得更透徹些。(教師巡視)
10分
師生交流時間。教材上有參考答案。8分
教師準備:①“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
(“詩興不作”是文言說法。“作”,起。“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②“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一句,本來是敘述語言,無非是講聞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詞,而精心地選用了“鉆探”,這個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變成“向……鉆探”,敘述由靜態變成動態,給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觀的介紹,而且是熱情的稱贊了。
③“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這是比喻的說法,表現聞一多為探索救國道路而苦讀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
④“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
“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等。(以整齊的句式,飽含深情地贊美聞一多治學之勤之鉆;“凝結”表現治學成果來之不易。)
⑤“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
(“望聞問切”是比擬的說法,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擬),說明聞一多當時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⑥“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燈火。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來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則不然,他在一盞孤燈的照耀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課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從事學術研究那種怡然自適的情景)
⑦“群蟻排衙”,文中指聞先生寫字工工整整,十分認真,他的手稿都是蠅頭小楷,好象群蟻排衙。表現了聞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
⑧“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潛心貫注”和“心會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說用心極專極深,除學術研究外,沒有別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比如一個“說”字,很普通,作者卻賦予多種含義。開頭引用的聞一多自述中的“說”,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與第5段“他并沒有‘說’,但他‘做’了”中的“說”和第6段中的“說”,則有吹噓、自詡的意思,這里的“沒有‘說”’,主要是贊揚聞一多先生的實干精神和謙虛美德。。。。。。
2、過渡語:這樣一做就是10多年啊,他鍥而不舍,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三部書:板書《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郭沫若評價他的書: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而作為革命家呢?兩部分之間是怎樣銜接起來的呢?(生答:是通過中間段落第7、8自然段過渡的。)
學生做《學習與探究》50頁第3題的第一題。這時,他不是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而是說了就做:從書齋中走出來,他在給臧克家的信中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師生共讀)同學們他講些什么?哪方面的?學生回答:對革命的宣傳和動員,對反動派的揭露和斥責,比如不僅是“言”,也是“行”。如,起稿政治傳單。(板書)在群眾大會上演說;經常是拍案而起;比如《最后一次講演》文章中有幾處精彩的演說,學生試著讀、表演。教師示范第四段捶擊桌子的那幾句。
參加游行示威(學生讀:昂首挺胸,長須飄飄。標語如:反對獨裁!爭取民主!我們要民主!我們要和平!我們要團結。。。。。)
過渡語: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在聞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許多文人、學者、革命家都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小黑板顯示)
朱自清: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
冰心:聞一多的死是一首偉大的詩,他給我們留下了最完美、最偉大的詩篇。11分
毛澤東: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堪稱民族英雄!
臧克家濃縮精華的一句評價: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師生共背)贊揚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三、他的高尚人格對你有所啟示嗎?學生暢談4分
四、作業:討論題。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這些山水田園詩人也像聞一多先生一樣,生活在社會動蕩的年代,他們也曾有著大濟蒼生的志向,最后卻都寄情山水。而聞一多先生憑借自己的才識,潛心研究學問,完全可以過上安逸的生活,但最后他卻不走出投入到革命中,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兩種做法你贊同哪種,為什么?整理在日記本上。(小黑板)
1分
課前學生的閱讀資料
1、靜夜聞一多
這燈光,這燈光漂白了的四壁;
這賢良的桌椅,朋友似的親密;
這古書的紙香一陣陣的襲來;
要好的茶杯貞女一般的潔白;
受哺的小兒接呷在母親懷里,
鼾聲報道我大兒康健的消息……
這神秘的靜夜,這渾圓的和平,
我喉嚨里顫動著感謝的歌聲。
但是歌聲馬上又變成了詛咒,
靜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賄賂。
誰希罕你這墻內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還有更遼闊的邊境。
這四墻既隔不斷戰爭的喧囂,
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讓這口里塞滿了沙泥,
如其他只會唱著個人的休戚,
最好是讓這頭顱給田鼠掘洞,
讓這一團血肉也去喂著尸蟲,
如果只是為了一杯酒,一本詩,
靜夜里鐘擺搖來的一片閑適,
就聽不見了你們四鄰的呻吟,
看不見寡婦孤兒抖顫的身影,
戰壕里的痙攣,瘋人咬著病榻,
和各種慘劇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賄,
我的世界不在這尺方的墻內。
聽!又是一陣炮聲,死神在咆哮。
靜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