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4 00:42:39 下載試卷 標簽:歷史 閱讀 閱讀材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讀懂意思,感悟課文內容,了解鄭成功及其領導的軍隊是怎樣收復臺灣的,從而激發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3.學習第五自然段的寫法,描繪一個戰斗場面。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包括電影《大英雄鄭成功》的幾個片斷、地圖、詞語和文中的幾段話。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1、板書:英雄(紅色粉筆)
2、你喜歡英雄、崇拜英雄嗎?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誰呢?說給大家聽聽。
3、小結:英雄有不同的類型,像同學們說的黃繼光、董存瑞等屬于戰斗英雄,像岳飛就屬于民族英雄(板書:民族),什么是民族英雄?就是在抵御外來侵略的戰爭中涌現出來的,為保衛民族利益立下偉大功績的人。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民族英雄,叫——,板書課題:鄭成功。
評點1:這段課前談話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英雄”話題展開,既能活躍氣氛,拉近師生距離,又解決了學生對“民族英雄”這個詞語的理解,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一.播放錄像,導入學文
1、既然鄭成功是一位民族英雄,那么他有什么偉大的歷史功績呢?
2、播放荷蘭侵略者駐臺灣頭目揆一舉著白旗向鄭成功投降并在歸還文書上簽字的錄像,提示:看清楚這段錄像告訴我們什么事?
3、交流看到的情景。
4、看了這段錄像,你還想知道些什么?(怎樣打敗侵略者收復臺灣?收復后又做了些什么?)
交流板書:收復臺灣建設臺灣
帶著這些問題朗讀課文。
評點2:選取荷蘭人舉白旗投降、雙方簽字這一段聲色形兼備的錄像來導入,一是讓鄭成功的這一歷史功績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二是由這一歷史性時刻向前向后延伸,很自然地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二.放聲讀文,讀準讀通
1、出示一組詞語,檢查音準
2、讀了課文,我們知道,課文就是寫了收復臺灣和建設臺灣這兩方面的內容吧!
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收復臺灣”這部分,好不好?
三.學習1—3自然段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1—3自然段,你覺得這三段內容中哪一段話最能表現出鄭成功的英雄氣概?把它劃出來。
2.交流出示:
鄭成功慷慨激昂地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允許侵略者橫行霸道。我們一定要收復祖國的寶島臺灣!”
3、讀懂、讀好重點句:
①在這段話中你有不理解的詞嗎?(“慷慨激昂”和“橫行霸道”較難理解)
②聯系第2自然段的內容說說自己對“橫行霸道”的理解。(根據情況提示“強占”“殘酷地奴役”“恨透”等詞)
③導語:看到侵略者強占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臺灣島,并且在島上殘酷地奴役臺灣人民,在那里橫行霸道,無惡不作,鄭成功的心情如何?(氣憤、憤慨)你我作為中國人,心情如何?帶著這樣的心情,我們怎么讀好鄭成功說的這段話?
④練讀——指名讀——評讀——再讀,直到讀出慷慨激昂的語氣。什么叫“慷慨激昂”,現在懂了嗎?
評點3:兩個詞語的教學頗具特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聯系上下文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橫行霸道”一詞的理解就采用此法;漢語中有些詞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慷慨激昂”就屬此類,通過讀來會意,處理精當。
從這段話中我們也體會到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決心很大,可是——(出示地圖),廈門和臺灣之間隔著一條海峽,,別看地圖上才相距這么一點兒,實際距離卻很遠很遠,要去打敗荷蘭入侵者收復臺灣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光有很大的決心還不夠,還要作好充分的準備,鄭成功做了哪些準備?
四.略讀第四自然段
1.說說鄭成功做了哪些戰前準備。
2.放“操練海軍,綿延十幾里的龐大艦隊,風帆蔽空、戰旗招展”的錄像。
3.
導語:看到自己親手訓練的海軍紀律嚴明,軍容整肅,鄭成功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可是,要想打勝仗,光有很大的決心、充分的準備還不行,最關鍵的要看什么?(這支隊伍是否英勇善戰)
五、精讀第五自然段,
1、出示自讀提示:
①默默地讀,邊讀邊畫出描寫鄭軍官兵的句子。
②靜靜地想,畫出的句子中哪些字詞最能表現出鄭軍官兵的英勇善戰,圈出這些字詞。
③熱烈地說,跟同桌或前后的同學說說自己的理解。
④認真地練,練習有感情地讀好這些句子。
評點4: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一份提示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讀、想、說、練前面的修飾詞以及圈圈畫畫的要求更是學習方法和讀書習慣的熏陶。
2、學生按提示讀、想、說、練。
3、全班交流:理解、朗讀。
4、剛才我們交流了描寫鄭軍官兵的句子,這段課文還剩下幾句話?(4句話)一起讀剩下的句子,這些都是寫誰的?(敵人)既然是寫鄭成功收復臺灣,干嘛要寫敵人?是多余的嗎?啟發思考,得出:寫敵人武器和設備的先進更能突出攻打的困難,寫敵人的“驚恐萬狀”和“亂作一團”也更能突出鄭軍官兵的英勇善戰,這叫“反襯”。
小結:這就是描寫戰爭場面的一個要點,要把敵我雙方的情況和表現交替著寫。
5、分工朗讀第5自然段,女生讀描寫敵人的句子,男生讀描寫鄭軍官兵的句子。
過渡:這一段為我們描繪了鄭軍官兵在海上同敵人交戰的場面,同學們還想知道鄭軍官兵是怎樣登陸怎樣攻城的嗎?請看錄像。
六、觀看錄像,描述戰斗場面
1、播放鄭軍官兵登陸攻城的場面。
提示:注意敵我雙方的情況和表現。(可反復播放)
2、自己練習說印象最深的一幕,敵我不限。
3、指名分別說。
4、合起來試說。
評點5:課文后面第4題要求“學習第五自然段的寫法,描繪一個在電視(或電影)中看到的戰斗場面”。這里承接課文內容觀看、描述鄭軍官兵登陸攻城的場面,學生既有迫切的意愿又有情感的基礎,說、寫會更投入,難度也會小一些。
七、作業:
學習第五自然段的寫法,把剛才說的寫下來。
附板書:
↗決心很大
↗收復臺灣→準備充分
鄭成功↘英勇善戰
(民族英雄)
↘建設臺灣
[總評]
無錫市濱湖區《“課程改革雙六高教學”簡論》中指出,只有“在高水準的教學準備的基礎上才能高生成”,而在所有的教學準備中占主導地位的不外乎一份教學設計。可以這樣說,要有課堂上的高生成,就必然要有高水準的教學設計。應該說這是一份“高準備”的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多媒體課件制作精妙。能找到電影《大英雄鄭成功》這部片子,這本身就是個創意,片子很長,如何從中剪緝最佳片斷為教學服務,這更需要精心選擇。這堂課中輯錄的幾個片斷聲色樂光形匯于一體,富有感染力,在課堂上適時地呈現,效果一定是非常好的。
2、問題情境的創設精巧。《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體驗、感悟。要讓學生的思維和情感一直處在主動積極的狀態中,創設一個個富有啟發性和誘惑力的問題情境是很重要的策略和手段。此設計中的一個個問題,或有疑而問,或無疑故問,或讓學生自問,總而言之,都從學生的內在需要出發來設問,從而達到“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3、課文段落的處理精當。課標要求“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這一課時就針對幾個段落在整篇課文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了恰當的處理,有瀏覽,有略讀,有精讀,對精讀部分還有比較精細的方法指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