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4 21:31:58 下載試卷 標簽:心理 教師 高中生活 哲理故事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那是發自內心的呼喊,用心才能體會。可是文章內容及其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是國外的事情,就更加了一份距離,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在備這堂教研課之前,我查閱了大量的有關于“肖邦”的故事、資料、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并挑選了一些復印給學生讀。我相信感情是相同的,愛國的情感是沒有距離的。因此,在備課時,我想到了杜甫、想到了陸游、想到了文天祥、想到了屈原……
我準備用一些愛國古詩穿插于課堂之中。如:在通讀課文后,找點明課題句子時,“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這是肖邦在彌留之際說的,于是我想到了陸游在彌留之際的絕筆《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乃翁。”從這悲憤的詩句中讓孩子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時,來感受肖邦的愛國情懷。
在引導學生讀懂“肖邦不得不離開自己祖國”一段時,她看到自己的祖國被列強瓜分,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沙皇俄國的強盜欺凌,不忍離去,我引入《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肖邦得知國內起義失敗后,悲憤欲絕,心中的情感一下子并發出來,引入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詩歌的積累,知識的積累要“活起來”,讓已有的知識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讓學生用知識解釋知識,這是我備課時比較得意的地方,可試教試給師傅聽課槍斃了,師傅說這樣上課有點半路殺出程咬金的感覺。
因為是上的第一課時,我將重點放在一、二兩段,當然在備第一段時,我也想過“肖邦這樣愛國,為什么不留在國內,為什么不參加戰斗?”我想我的疑問就是孩子的疑問,于是在課文開始我讓學生就欣賞了肖邦的鋼琴曲《革命聯系曲》,引用了舒曼的一句對肖邦作品的評論“肖邦的作品時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從而理解肖邦時音樂家,他最有利的武器是創作出鼓舞人心的音樂作品。愛國的方式不只有一種。
在學習第二段時,主要是送別的場面。我在網上找到了《即使你遠在他鄉的歌詞》補充進去讓孩子讀。對于第二段中三個感人的鏡頭采取了三種方式。“詠唱送別曲”讓孩子設計臨別贈言“即使你遠在他鄉,——————”。“老師的叮囑”以讀帶講。“贈送泥土”設計了
小練筆,寫肖邦臨別時的心理感受。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