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4 23:03:59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課件 閱讀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人教社課標本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是陜西作家劉成章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并且其內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統一。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來看,主要是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并積累優美的語言。
【學生分析】
初一年級的學生,朗讀能力不強,他們習慣于老師講,學生聽,不善于通過多讀來體會文章的內涵、韻味。閱讀散文的能力也不強,他們不知道該讀什么、想什么,因此,很容易對故事性不強的散文產生厭煩情緒。但他們樂于對新奇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因此他們能通過教師有目的性的指導而閱讀文章。
【設計理念】
1、根據新的課程標準,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學習中,教師應逐步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從而能為終生學習有所裨益。
2、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他們以安塞腰鼓的圖片展示,從而給予他們形象的視覺效果。并介紹安塞腰鼓的大體情況,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3、這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散文,我決定采用激趣、誦讀、點撥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導語,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濃厚興趣;通過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感受性閱讀”、“理解性閱讀”、“美讀”這一“三步曲”閱讀方法,點撥性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并能有意識地學習運用“三步曲”閱讀方法去學習其他課文,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學習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作用。
3、學習本文鏗鏘激越的語言,培養對文學藝術作品的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閱讀方法理解文章,體味文章的語言力量。
【教學難點】
1、激發學生學習散文的興趣。
2、指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力量美。
3、指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以及它的精神內涵。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ㄒ唬、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安塞腰鼓,給學生以感官的吸引。從而為學生閱讀本篇散文奠定基礎。
。ǘ、教師導語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鼓嗎?(學生答:腰鼓。)
那你們知道中國的腰鼓之鄉在哪嗎?(學生答:陜北的安塞。)在這其中,以多媒體課件展示的同時播放歌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歌曲嗎?(可能學生不知道,教師由學生喜好流行音樂入手引出中國的搖滾樂——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被人稱為“中國第一鼓”的民間表演方式。它集音樂、舞蹈、武術于一體,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品讀劉成章的〈〈安塞腰鼓〉〉,來領略中國搖滾樂的風采。
。ǘ、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1、
感受性閱讀。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后,及時引導進入課文:下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一遍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要求:快速閱讀,不出聲,不回視。
這是“三步曲”教學法的第一步,感受性閱讀目的是:讓學生專心閱讀,培養快速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素質,學習速讀后理清文章思路,并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等。
步驟:(1)讓學生快速閱讀(教師巡視)
。2)分小組討論(目的: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3)歸納、多媒體課件給出問題及答案:
演出前(1-4):安靜的腰鼓(似乎不曾響過)
安宏偉的場面(5-13)
塞演出時(5-27):隆隆隆的腰鼓雄壯的聲響(14-17)
腰激鼓的后生(18-22)
鼓奇麗的舞姿(23-27)
演出后(28-30):寂靜的腰鼓(像來到另一個星球)
2、理解性閱讀。學生經過第一步的閱讀,對文章內容有了整體的了解,但為了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還須進行第二步:理解性閱讀。于是我通過小結前段閱讀來引入第二步閱讀的教學:剛才我們的快速閱讀后理清思路只是一種較淺層次的閱讀,下面我們來進一步閱讀課文。
板書:懂事(兒)——知趣(兒)——品味(兒)
此即閱讀三步曲:感受——理解——美讀
為了使學生盡快掌握閱讀技巧,我決定先以第7自然段為例作進一步的細讀,以點帶面。
。1)指名朗讀第7自然段,要求:讀出力量,讀出激情。
。2)引導討論:
a、劃出概括腰鼓場面特點的詞語。(壯闊、豪放、火烈)
b、你認為文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好?為什么?(這一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c、
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比喻、排比:“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生動地渲染腰鼓形象,節奏感強,充滿旋律美。“黃土高原上,爆出------安塞腰鼓!”增強語勢,突出腰鼓舞的恢弘氣勢。)
。3)
指導排比句的朗讀。先由教師范讀,然后讓全班一齊朗讀。(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訓練學生正確朗讀排比句的能力,在朗讀中加強對排比作用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感情。為下一步“美讀”打好基礎。)
。4)學生用理解性閱讀方法閱讀全文,學會運用各種句式來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教師作適當點撥。
講述:我們對第7段的語言進行了仔細的揣摩分析,理解把握其含義及作用的方法,就是“理解性”閱讀,F在,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細讀全文。思考:
。1)課文除了第7段用了排比修辭手法外,哪些地方還有排比?并指出哪些是句內排比、句與句的排比、段與段的排比。(找出后齊讀,體會表達效果。)
(2)課文還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a、反復:“好一個安塞腰鼓”出現三次;“隆隆、隆隆、隆隆------”
b、擬人:“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
說明:學生掌握了“理解性”閱讀方法后,為第二課時及以后理解、積累雅詞美句打下了基礎。3、指導學生“美讀”
概述:前面我們分層地“理解性閱讀”了課文,掌握了一些知識和技巧,是不是就夠了呢?(待學生回答,肯定、否定都沒關系)其實還不夠,我們學習〈閱讀〉還要進一層,即“美讀”。“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原出來,訴諸聲音,訴諸節奏。
(因為鏗鏘激越的語言通過讀能深深感染學生,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可通過讀來悟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并多讓學生朗讀。)
(1)聽錄音,要求:聽準節奏,聽出感情,聽出語調。
(2)
指導朗讀。(1~4段和28~30段安排1人朗讀,中間部分齊讀。)提示:1~4段應讀得輕柔、舒緩一點,5~27段應讀得急促、高昂些,28~30段又要讀得輕緩、飄渺一些,中間主體部分雖然以急促、高昂的朗讀為主,但也要注意適當變化。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再次展示安塞腰鼓的宏大場面,讓學生結合閱讀,加以進一步的品味。理解文章所昭示的民族精神力量。并且結合《黃河大合唱》中《保衛黃河》的音樂,讓學生在聲音、圖片、文字的有機結合中體味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之強大。
【課后反思】
知識改變命運,閱讀滋養心靈
—淺談《安塞腰鼓》的教學
吉林省長春市東方實驗中學張紅梅
一:教學整體思路:
1、軟鼓也需重棰敲。相對而言,公費班的學生素質要差一些。但他們畢竟也是求知的孩童。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是豐富多彩的。情感因素是開啟他們進入語文世界的鑰匙。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我盡力投入我全部的情感,永我的激情重棰敲打出他們思想之鼓的響聲。
2、知識改變命運,閱讀滋養心靈。用民族之鼓棰擊、震蕩學生及我個人的心靈。使學生進一步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從中吸取知識、精神力量的乳汁,完成“大語文觀”指導下的語文學科教學。進而影響學生終生的發展,給予其精神的力量。
3、授之以“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從而使之能自覺閱讀,自覺品味。能對學生的終生學習奠定基礎。從而對學生的一生負責。讓學生能在自主的閱讀和學習中體會文章甚至使整個中華文化的精髓。
4、讀圖時代下的語文教學應利用好感官刺激。配之音樂,使學生身心滌蕩在語文課上,滌蕩在民族文化之中。并且在與本課的文化背景之下來學習這一課,體會這一課。從本課拓展開去,使學生能運用些背景知識或音樂來體味文學藝術的內涵。
5、讓學生展示自己,發揮想象力,表達自己的感悟,說出心聲,成長在蓮山課件之中。語文的表層是語言,其底層是深厚的文化積淀,二者是水乳交融的,是靈與肉的關系。只有讓學生能理解到文章的文化底蘊,才能使之有所感悟。而這種感悟的抒發才是學生能充分地體驗到文化積淀對于他們的作用。并且,根據新的課程標準,也應該讓學生能在老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而且,學生的心靈澄澈,他們的感悟也許很膚淺,但很真實。文化的積淀是逐步而進的。從他們興趣引入,使他們對“安塞腰鼓”這一中國搖滾樂有更深入的理解和體味。從而使之由興趣的淺層出發,進而更深入的感悟中華傳統文化。
6、“教學相長”,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不再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悲劇色彩角色。而是師生共同成長在教學之中,共同暢快地呼吸著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師生一路歡歌同行在共同的學習和探究過程之中。
二、反思及反饋:
教學目標的設定對于初一學生而言稍高。對缺乏歷史背景知識及生命體驗的他們來說,還很難準確深刻地理解《安塞腰鼓》的精神實旨。但是,這樣的文化積淀是逐步的,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語文學科它更多的應該給予學生文化積淀上的關愛。應該使學生形成健康的文化心理,感悟、積淀、升華美好的情感,只有在這一基礎之上才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的能力。
2、教學設計的環節還應更突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設更多情境讓學生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這種主動應該是在教師有意識的指導之下的。因此,教師更應該在情境設計上多下苦功。
3、課件制作上還有很多漏洞。個別幻燈片還應修改和調整,還應立足于為語文課服務,為語文課本身服務。,保持語文課的原汁原味。因為語文學科本身是應使學生的情感世界細膩、溫柔、博大,使學生的思想世界開闊、堅固、深刻。雖然這很難實現,但不朝著這一目標發展,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不能實現但至少不給語文教學留有過大的遺憾。
4、從學生上交的作業上看,很多學生能從這次學習中體味安塞腰鼓的精神力量,更多地贊美和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文化。其理解的程度自然是參差不齊的,但是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大大的前進了一步,給予了我很大的信心。他們澄澈的心靈體驗給予了再次體味文章的沖動,讓我又對學生的領悟力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三、關于語文教學上的一點兒體會:
語文教學是給予學生知識,但更多的是給予學生精神世界上的關愛。在很大程度上語文教師應該做學生的精神導師,用語文學科中的文化底蘊來給予其無窮的精神力量。從而使學生熱愛文化、涵養道德、珍視心靈。“為天地立人,為生民立道,為往圣繼絕學,為來世開太平。”這是對語文教師的最高要求,我覺得這也是對我做人的高標。因此,我愿和我的學生們共同成長在語文教學之中,一路歡歌暢游在語文浩瀚的知識海洋中,一同構建我們博大而寬廣的精神世界。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