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4 23:05:02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環境 藝術 flash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充滿著詩意美的散文。作者通過宏大的場面、奔放的動作、鏗鏘的節奏、激越的鼓點、反復的詠嘆、盡情的贊頌,來表現對生命的詩意理解,對時代的審美感受,對民族家鄉的真摯熱愛。這種腰鼓是陜西地區所特有的,具有濃烈的鄉土風味。教學這篇課文,主要是要讓學生了解這一民族藝術奇葩,
品味語言,激發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
。、學生分析
本課我要教學的對象是生活在南方城鎮的學生,他們大多數沒有見過腰鼓表演。所以僅僅通過文字讓學生感悟這種民族藝術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很有必要運用信息技術,將圖片、音頻、視頻等引進課堂,讓遙遠的安塞腰鼓真正走進了課堂,讓學生能有情境體會。
3、環境分析
現代信息技術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本課教學打破了傳統的“一書、一板、一粉筆”較為枯燥的教學模式,采用多媒體的教學環境,將美妙的音樂、動人的畫面、逼真的場景一一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并進而創造美。
4、教師分析
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整合,無論是CAJ教學,CAL助學,或是ITTC教學,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說學科教師應具有以下素質:理念上要先進;意識上要重視,還要有一定的技術掌握。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結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念,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薄⒅R與技能目標:
●了解安塞腰鼓這一民族藝術奇葩;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語言,學習本文通過生動描寫來抒情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通過網上自主學習,收集、整合相關信息。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合作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品讀中感受生命與力量的美,激發對民族藝術的熱愛。進而達到對生活與生命的熱愛,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朗讀品味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
四、教學方法和學生學法
1.、賞析法:通過《安塞腰鼓》視頻朗讀,再現優美語段,感悟文字魅力。
2、.討論探究法:組織學生討論,學習小組交流。
。场⒛芰w移法:展示《千手觀音》視頻,引導學生將《安塞腰鼓》的寫景方法,運用到寫作實踐中。
4、對比品讀法:播放flash視頻朗讀與學生的朗讀作對比,加深感悟。
五、教學資源
教材、學生搜集的網絡資源、多媒體課件、視頻、專題學習網站等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教師播放《安塞腰鼓》舞蹈片段,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安塞腰鼓場面,帶動學生快速的進入學習情境。
(設計理念:播放圖片和視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形象直觀的圖像幫助學生了解安塞腰鼓,從而幫助并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進而真切的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ǘ、檢查學生課外學習情況
課前要求學生在網上查找本課相關資料,課堂上進行交流,教師加以歸納總結。
。ㄔO計理念:既培養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的主體性也得以到充分的體現。)
。ㄈ、對比朗讀,把握情感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2、學生自我評議剛才朗讀課文時所存在的問題。
3、播放課文的flash配樂朗讀。要求學生帶著剛才評議的問題去聽,并根據范讀在文中作一些標記,如節奏、重音等。
4、對比評議:將自己的朗誦與老師(或錄音)的朗誦進行比較,發現他人長處。
5、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注意節奏、重音。讀書畫面美、力量美、音樂美。
。ㄔO計理念:讓傳統教學環境下的朗讀和信息技術整合下的朗讀進行一次PK,flash配樂朗讀能讓學生快速進入情境,體驗學習,從而把握文章的情感。)
(四)圍繞問題,體味探究
1.本文的結構非常清晰,思考文章主要是描寫了哪幾個場景?(學生回答明確:三個場景:表演前安靜——表演中亢奮——表演后寂靜。)
2、學生討論交流:這三個場景你覺得哪里描繪得最精彩的地方,試著朗讀。用“我喜歡句子,因為
”的句式進行評點。
3、這樣的安塞腰鼓使你聯想到什么?它體現了什么樣的主題思想?
。ㄔO計理念:運用多媒體展示問題,指向明確,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完成學習。)
(五)知識遷移,學以致用
1、播放2007年春晚節目《千手觀音》視頻,將學生帶入另外一種舞蹈情境。
2、定格畫面,讓同學們模仿《安塞腰鼓》的語言,將胸中涌動的激情化作千言萬語,奮筆疾書,快速成文。
。ㄔO計理念:充分發揮了現代信息技術突破時空限制的特點,將《千手觀音》引入課堂,既讓學生充分感悟到了兩種舞蹈的不同的魅力,提升了學生的能力,同時又讓學生陶醉于這樣的課堂。)
。┱n外拓展,深化學習
教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學習田地,讓其感受學習的快樂。
1、教師制作了主題學習網站,學生課后可進一步學習交流。
2、學生可自行上網查找相關學習資料,進行學習,并將有價值的內容拿來交流學習。
3、可利用電子郵箱、博客等的回復功能交流心得。
4、推薦網絡資源
。ㄒ龑W生積極利用校園網和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寬了知識面,并且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
(六)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的成功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教學情境設置創新。打破時空的限制,讓陜西的腰鼓進入南方的課堂。
2、教學環節設置創新。讓傳統教育環境下的朗讀和信息技術整合下的朗讀直接進行猛烈的碰撞,不比不知道,一比見實效。
3、教學反饋創新。利用主題學習網站,加強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并使課堂得以延伸。
4、培養了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與時俱進。
當然要使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有效的整合,還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