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4 23:25:24 下載試卷 標簽:心理 高中生活 哲理故事 診斷活動
3.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揍我一頓也好”是說只要丈夫同意收養兩個孩子,甘愿自己挨打。桑娜考慮到收養孩子會給丈夫增加負擔,所以擔心丈夫會揍她;但愿意自作自受,從這里可以體會到桑娜崇高的思想境界——寧愿自己承擔痛苦和勞累,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大。
4.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總能熬過去的”是說一定能度過艱難的日子。家里雖窮,生活困難,但能熬過去。一個“熬”字,很恰當地寫出漁夫的苦日子,也很準確地表現了漁夫的堅強性格。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漁夫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文章導讀
這篇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同時也反映了沙俄時代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
課后題解
1、朗讀時,要揣摩人物的心理,讀出不同的語氣。如,“唉,寡婦的日子真困難啊!”,要讀出同情西蒙的感情;“嗯,揍我一頓也好!”要讀得短而有力,表達出決心已定的心情;“哦,是你!”中的“哦”要讀第四聲,“!”,這里不是疑問,而是肯定,是對漁夫的話的回答。此時的桑娜還沒想好怎樣對丈夫說。總之,朗讀時要認真體會,讀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3、(1)“非這樣做不可”的意思是:必須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來撫養,沒有選擇的余地。從中體會到桑娜善良的本性。
(2)漁夫意識到多撫養兩個孩子會給自己增加負擔,但從話中的一個“熬”字,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為了撫養鄰居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辛勞。他與妻子桑娜同樣有著一顆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文章結構
全文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一面在胸前劃著十字”):講桑娜在海上起風暴的夜晚。焦急地等待著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
第二段(從“睡覺還早”到“久久坐在床前”):講桑娜看望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病死,便把她的兩個孩子抱回自己家里。
第三段(從“門突然開了”到結束):講漁夫出海歸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過來撫養。
寫作特點
1.課文以故事的發展為順序,以桑娜的活動為線索來記敘,條理十分清晰。
2.運用了行動、語言、外貌、心理等描寫方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學習要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美好心靈。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3、續編《窮人》的故事,展開合理的想象。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中心思想
本文記敘了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在窮苦中互相幫助的高尚品質。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