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5 01:13:53 下載試卷 標簽:成語 哲理故事
執教:申俊
第一課時
師:板書課題:23螳螂捕蟬
今天我們學習————齊讀課題。
師:這是一個寓言故事,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生:守株待兔掩耳盜鈴……
師:什么是寓言?
生:通過一件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導入中復習什么是寓言,我們已經學過的寓言有哪些。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螳螂捕蟬》這個寓言故事。我們先來學習課題中的兩個生字:螳螂。
生:齊讀。
師:螳螂是什么?
生:昆蟲、益蟲。
師:螳螂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
生:形聲字。
都是蟲字旁。
師:像這樣的字還有很多,舉例:蜻蜓。你們也找找看?
生:螞蟻、蝴蝶、螞蚱、蚱蜢。
師:有些動物的名稱中有蟲旁,但不是昆蟲,舉例:青蛙
生:蛇、蚯蚓。
大部分昆蟲的名稱中帶“蟲”字旁,但不是名稱中帶有“蟲”旁的動物就是昆蟲,這個練習讓學生明白了這個知識。
師:螳螂的作用可不小。甚至改變了一段歷史。下面來學習課文。聽錄音,發現生字把它畫下來。
師:自己去讀一讀,注意課文里的生字和一些多音字該怎么讀?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師:及時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乘機趁機與乘機比較
衣裳讀輕聲。
爪:zhua一般動物的腳。zhao鳥獸的腳,如鷹爪。
生自由讀課文。
師:出示三個句子
1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師:指名讀成語。
學生字:“侯”與“候”比較,有什么不同?分別組一個詞。
生:侯比候少一豎,侯(諸侯)候(時候)
師:不的變調,這里讀第幾聲?
生:第四聲。
師:什么時候讀第四聲?
生:“不”在非去聲前讀第四聲。
師: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會有什么后果?
生:事情的后果很危險,很難想象。
師:不堪設想的意思就是不能想象最后的結果,那“堪”什么意思?
生:“堪”的意思是能。
讀一讀
2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師:指名讀成語。
師:“自由自在”什么意思?句中哪一個詞可用來理解。
生:悠閑。
師:指名讀句子。
師:用自由自在說一句話,模仿第二句,前半句寫樣子,后半句寫怎么做。
生:我在公園悠閑地玩,自由自在地又蹦又跳。
媽媽不在家,我很悠閑,自由自在地在家里唱歌跳舞。
……
3聽了少年的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師:指名讀成語。
師:“恍然大悟”什么意思?吳王為什么恍然大悟?什么原因使他恍然大悟?用恍然大悟說一句,模仿例句。
生:恍然大悟就是一下子明白過來的意思。
吳王聽了了少年的話,恍然大悟。
少年的話讓吳王知道攻打楚國后果會不堪設想。吳王恍然大悟。
經過朋友的指點,我恍然大悟。
聽了老師的解釋,我恍然大悟。
聽了蘇格拉底的一番話,弟子們恍然大悟。
師:完成書后練習,造句,每個寫兩句話。
出示三個重點句子,指導學生讀,指導學生學習生字,學習成語,理解成語,使用成語,隨文識字,隨文學詞。
師:出示: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主人翁是誰?
生:吳國要出兵攻打楚國……
師:太長了。誰來用一句話概括一下。
生:少年通過故事勸說吳王,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師:快速讀課文,按起因經過結果把課文分為三部分。
生:一1;二2—11;三12
師:第一部分寫什么?
生:略。
師:第二部分呢?
生:略。
師:第三部分呢?
生:略。
師:出示:
默讀課文,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快速地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起因:(第1自然段)吳王決定攻打楚國,并下令不準別人勸阻。
經過:(第2—11自然段)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巧妙地勸說吳王。
結果:(第12自然段)吳王聽了少年的話,打消了攻楚的念頭。
師:吳王要攻打楚國,為什么遭到大臣們的反對?
師:指名讀第一節。為什么?用“因為……所以……”說清楚。
生:略。
師:大臣們的理由對不對?
生:對。
師:吳王有沒有聽大臣們的?他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練一練。指名讀。
師:你這個大王一點都不威嚴。
再指名讀
師:有一點威嚴了。
再指名讀
范讀、齊讀
師:通過這句話,你覺得吳王怎么樣?
生:暴躁、固執、專橫
師:遇到這樣的吳王,眾大臣只好閉嘴了。后來螳螂立了大功,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這節課是《螳螂捕蟬》的第一課時,教學目的明確,教學過程清楚。簡單了解什么是寓言,復習已經學過了哪些寓言故事,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的大意,了解文章的結構。檢查了預習情況,重點檢查了學生對文中出現的幾個成語的掌握情況。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有多種形式的朗讀。重視說的練習,有說成語,用成語造句,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等說的練習。這節課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討論,踴躍舉手發言,課堂氣氛活躍。可以說是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