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5 01:46:30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課件 語文 啟蒙教育 閱讀材料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二冊第15課《古詩兩首》中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一、教材分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杜甫攜帶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平定了安史之亂這一勝利喜訊時,大喜若狂,極度興奮的種種表現,表現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本詩格調輕快活潑、語言爽朗奔放,絕對稱得上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本詩的教學目標是:
1.會讀寫兩個生字“涕”、“洛”;
2.能說出詩中重點詞及詩句的大意,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
3.指導朗讀、背頌本詩,初步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4.學習本詩的寫作方法進行片段練習;
本詩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詩的大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是:體會本詩最后兩句中四個地名聯用的妙處。
二、說教法、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循序漸進引導法,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學生字,結合注釋初步理解詩的大意,通過學生質疑,分組討論的學習方法進一步清楚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以“喜”字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明析本詩的結構,了解本詩的寫作方法,并在最后創設情景指導學生朗讀。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自主的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三、說教學程序
我的課堂結構是:導入了解背景──“五”讀明意悟情──仿照試寫片段──課后詩會延伸。
根據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中有意義學習條件之一—學習認知結構中必須具備適當的知識基礎。對于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就必須具備古詩的時代背景,詩人的情感品性等知識基礎。所以古詩在導入教學時讓學生清楚詩的時代背景非常重要。本課的導入首先是播放凄涼的音樂,創設出一種悲傷的情境,然后再朗頌屏幕上展示的學生剛學過的杜甫的詩--《春望》。通過朗頌讓學生體會到“安史之亂”給國家,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了解詩人和詩人當時痛恨戰亂的悲憤情感。有了這樣的情感基礎,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安史之亂”平定后,詩人杜甫狂喜的心情。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重在感性把握,因此讓學生以“讀”為基礎,在讀中理解本詩的大意,在讀中感悟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是非常有益和有效的教學方法。本課教學中,我設計了“五”次讀。第一次讀的任務是掃清障礙,即能本詩中的字全認識,能寫本詩中的兩個生字,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工具書自主學習法,教師只負責其后的檢查。(課件展示兩個生字的字形、讀音及組詞)。第二次讀的任務是弄清詩意,分三步:第一步是結合注釋初步弄清詩意;第二步是學生質疑,小組討論,教師指導進一步弄清詩意;(課件展示重點詞的意思)。第三步是讓學生用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本詩。第三次讀的任務是析清本詩的結構。教學時,我提出四個問題讓學生探討:1.通過讀本詩,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用一個字概括—喜)2.從詩人的哪些行為上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每句詩的行為用四個字概括)3.詩人為誰而喜?4.本詩中的最后兩句寫的是什么?四個地名連用是否顯得重復累贅?(課件依次展示四個問題的答案,形成板書。)。第四次讀的任務是悟出情感,在回答了“詩人為誰而喜?”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讀本詩感悟詩人的情感已是水到渠成,無半點矯揉造作之感。第五次讀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本詩,本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播放多媒體范讀材料,供學生鑒賞、效仿。同時教師提出自己的朗讀觀點,從而引出學生自己有個性的情感朗讀。(課件播放范讀,然后播放音樂,讓學生在音樂創設的情景中朗讀古詩。)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所以在學完本詩之后仿照本詩的寫作方法,即通過由寫事件到寫行為再到寫想象來表現自己喜悅或者痛苦心情的方法,進行片段練習非常重要。我設計了“**成功了”和“我慘了”兩個題目讓學生練筆。(課件展示題目要求)。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該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讓語文課程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根據這點要求,我在課后設計了一次杜甫詩會語文實踐活動,讓同學們在課后去搜集杜甫的詩和杜甫的材料,再擇時進行交流。
四、說板書設計
本板書既清楚的反映了本詩的結構,又突出了本詩教學的重難點,根據板書提示,學生能很容易回憶本課的教學內容,背頌本詩。
五、說遠程教育資源的運用
為了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本詩時我到中央電教資源庫下載了多媒體課件。課件的內容有文字材料:古詩《春望》、杜甫簡介、詩及詩義、板書設計等;圖片材料有:杜甫畫像;音頻材料有:《聽松》等音樂、范讀;視頻材料有:描述詩意的動畫。本課件展示了本詩中非常關鍵的文字材料,色彩搭配合理,重點醒目,讓學生既受到了教師語言的聽覺刺激,又受到了屏幕色彩符號的視覺刺激,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這些關鍵材料的理解與記憶。圖片材料:杜甫的畫像,雖然不一定真實,但學生通過觀察杜甫矍爍的精神和堅定的雙眼,便可體會到他的朗朗正氣和忠貞愛國之情,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音頻材料主要用于配樂朗讀,創設有感情朗讀的有效情境。視頻材料有利于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加容易理解本詩的詩意,有助于學生記憶,也有助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