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5 11:59:35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作文 啟蒙教育
《唯一的聽眾》這篇文章所講述的故事真是耐人尋味,而且越是咀嚼,越是回味無窮。
我應該算是一個熱愛拉小提琴的人,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就算父親和妹妹說我“在音樂方面簡直是一個白癡”,就算我拉的小夜曲就像在鋸床腿,就算我為此感到“十分沮喪”,但我還是沒有放棄,我只是換了一個練琴的地方,來到“樓區后面的小山上的一片樹林里”。
在那一片小樹林里,我遇到了一位自稱耳聾的老人,她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在這種看似不經意的目光注視下,我放松了警惕,不再防范什么外來的刺激和打擊,同時也放松了那顆因水平有限而無限自卑的心靈。我不用過多地去考慮別人的看法和說法,我只要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而正是這種近乎完美的體驗讓我自信的草籽開始萌芽,并在老人“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的話語灌溉下,茁壯成長。
所以,一向茫然無助的我終于積蓄了足夠的能量,一曲《月光》奏鳴曲讓專修音樂的妹妹大吃一驚。而讓我大吃一驚的是,妹妹告訴我,那個老人居然并不是一個普通的人,更不是一個聾子,她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
現在,留給我們讀者的思考則是,如果,那位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在一見到“我”又把“鋸子”拿到樹林里時,就開始熱心地言傳身教……那,結局會是怎樣的呢?
多么可愛的一個老人!在不動聲色之間,她拯救了一顆受傷的心,她拯救了一顆瀕臨崩潰的靈魂。所以,與其說她是一位“最有聲望的音樂學院教授”,不如說她是一名最高明的心理學輔導專家。很自然地,我想到了自己,一直以來,我都想做一個可愛的老師。誰料想,在今天,我就做了一件并不可愛的事情。
事情的緣起在于今天早上我給郭天明補上了一節作文課。一對一面向面的時候,我是和顏悅色的,心平氣和的,對習作的要求講解得相當詳細,甚至還有許多“比如說”。郭天明一個勁地點頭,似乎找到茅塞頓開的感覺了,我很受鼓舞,微笑著說:“你看,寫作沒有你想的那么難,對不對?趁熱打鐵,寫寫吧。”我滿心期待地看著郭天明,他也乖巧地一下子寫了整整兩版。
郭天明大功告成了,我頗有成就感地拿起他的作文,看著看著,我有說不出的沮喪。這哪是作文?分明是幾個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的句子雜亂無章地組合在一起,“不知所云”,我的結論出來了,抬頭看看郭天明,可這評價卻無法說出口。他正怯生生地望著我呢!
“好吧,老師再跟你說一遍。”我堆出一臉的笑,用比較輕松的語調說。
說完,郭天明聽話地又埋頭寫了起來。
我再次拿起他的作文本,看了看他寫的句子,“不知所云”,這四個字又不約而至在腦海里盤旋。當然,這評價我依然說不出口。
“這樣吧,老師把你要表達的意思說出來,你照著改一改,好不好?”郭天明一臉愧疚地看著我,這種神情讓我無端生出幾分心痛,這種心痛像一塊石頭,塞在了我的喉嚨里。
郭天明終于艱難地寫完了。之所以說是“艱難”,因為他的神情很痛苦,因為他的動作很遲緩。我把他改寫的句子看了一遍,不禁啞然失笑。“不知所云”,這還是我的第一感覺。
再說說那個老人吧。
老人的可愛在于,她通過察言觀色,敏銳地把握事情的真相,然后運籌帷幄,對癥下藥,如此,自然妙手回春,皆大歡喜。我的不可愛在于一廂情愿地做著好老師的夢,卻忘記了我的學生,他目前的真實狀況──他邏輯思維能力差,文字表達能力差,寫不出一般學生能寫出的上下意思連貫的段落來,哪怕是兩三個句子。──就算我勉強他,就算他努力迎合我,他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仍歷歷在目。更可怕的是,我忽略了郭天明的真實感受,他的如坐針氈,他的束手無策,他的無可奈何,對這些,都在我“我都是為了你好啊”的冠冕堂皇的旗幟遮掩下統統視若無睹。
一個問題就這樣橫空出世了。我們去幫助一個人,怎樣幫才是合適的呢?好心做壞事,在生活中好像也司空見慣。那可不可以改變這種費力不討好的局面呢?
我想到了以下兩個問題。
1、個體人格尊嚴的確立和對個人自主選擇的尊重既是教育的目標,也是教育得以有效進行的前提。當學習成為學生自發的需要,我們的教育才算是走進了學生的心靈。關心學生,就是要關照學生的需要、愛好和渴求,特別要關懷學生的內心世界。
瞧,我是知道一些大道理的,并且能夠比較順暢地說得在情在理,可我其實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是為師者的一大忌諱,是不是?現在,輪到我恍然大悟了:老人給予“我”脫胎換骨的力量在于對被教育者心靈的關照。
培養學生敏感的心靈、豐富的體驗、細膩的感受,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我們不能只是在學科上下功夫,在智力的發展上下功夫,而應該在整體的人身上下功夫,著眼于學生的完整的、獨特的自我的成全。讓每一個學生都快樂地活在當下,這也是我們學科教師的使命,我們教師應該成為成人世界派往兒童世界的精神使者!
。病⒃诙嘣橇Φ囊暯缰校橇κ侨说囊环N功能外顯形式,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優勢領域,都是可育之才。
斯騰伯格在《成功智力》一書中有這樣的看法:所謂成功并不是少數天才的專利,每個自認為平凡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只要他們找對自己的位置,達到自己的目標,就可稱其為成功。而學生個體在成功智力上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個體對自身成功智力優勢領域的發現、開發和利用。
對于我們教師而言,有一個認識必須得以改變,那就是:教育既不能只專注于所謂的英才教育,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讓所有人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教育的目標是為每個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各自的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我們教師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發現和發掘學生的智力優勢領域,并為每一位學生設計“因材施教”的方案,以配合其智力組合的特點,促進其優勢才能的發展和展示,實現個人價值。
對于郭天明的幫助,是“揚長避短”,還是“取長補短”,在這個問題上,我的看法逐漸清晰。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